[游记] 鸟羽:ミキモト御木本真珠岛(Mikimoto)

楼主: bighead1020 (大头秘密游)   2014-09-09 19:26:16
图文版:http://dato.tw/mikimoto_pearl_museum/
▼从鸟羽龙化石发现地,依著车上导航沿着珍珠之路开车过来,不一会儿(9:00)就到了“
ミキモト御本木真珠岛”。这里有个大型停车场,所以一定有位置停。而真珠岛是很小的
小岛,以一座桥与本岛相连接。
▼沿着港边的“かもめの道(海鸥之道)”,会先到达“鸟羽湾观光船”的乘船处。
▼搭船畅游整个鸟羽湾及イルカ岛(海豚岛)需要50分钟,若还要上イルカ岛看海豚表演,
则时间会更久。所以我们并未将这个行程排入。
▼最早一班船是9:15分。
▼入口购票。官方写标准游览的时间约60~90分钟。(但我们最后却多花了一倍的时间逛)
▼以高雅贵气的珍珠饰品作为底图,相当精美的门票(¥1500)。这饰品的名称叫“矢车
(Sash;饰带)”。这饰带是1937年巴黎万国博览会的展览品,可和其他配件组合,形成戒
指、饰针、头饰等12种装饰品,是日本装饰史上的代表作。此饰带在当时的博览会售出后
便下落不明。于1989年才又出现于纽约的拍卖市场。所以整整52年后,才又回到了日本。
▼同时这里有海女的表演时间,方便游客安排时间。
▼经过衔接本岛及小岛的拱桥时,右侧可望见整个鸟羽水族馆。
▼而左侧则可看到鸟羽湾观光船:龙宫城。说也奇怪,在日本为何要使用这么有中国味道
的观光船啊?感觉好像到了上海的黄浦江。
▼这“真珠之岛”为日本养殖真珠的发源地。
▼首先看到高3.75公尺的“御木本幸吉”铜像。这鉰像是1953/11/25为了纪念养殖真珠的
发明人“御木本幸吉(Kokichi Mikimoto)”而设立。
▼第一场海女的实演时间是9:20 (时刻表),眼看时间快到了,就先来欣赏海女采集珍珠
的表演。这玻璃惟幕除了防止欣赏海女表演时,观众掉到海中,也可抵挡冷冷的海风。
▼水温只有12℃,真是辛苦表演者了。
▼稍等了一会儿,两位海女表演者搭著船准时出场了。
▼海女熟练地、毫不迟疑地翻入海中。其实如果仔细看,在海女的白色制服内,应该是有
穿着保暖衣,不然实在太冷了。
▼倒立垂直入水。
▼不一会儿,两位海女就先后浮出水面,向观众展示她采集到的贝壳,并放入桶中。前后
表演约10分钟后,就向观众挥挥手,再度乘船离去。可以想见,在古老没有保暖衣,也没
有蛙镜的时代,从事这样的工作是多么辛苦。
▼接着要参观真珠博物馆,里面有许多有关真珠(珍珠)的常识哦。
▼这里其实有专人解说,虽然日文我听不懂,但光看图解及播放的影片,大概也略知一二
。首先,同样是贝壳类,为什么有的会产“珠”,而有的不会产“珠”呢?左边这种就是
不会产珠的,因为它的内衬少了右边这种亮亮的“珍珠层”。在以前,“天然珍珠”的取
得十分不易,因为珍珠的来源,是贝类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法将跑入壳中的微生物或沙粒
排除,就不断分泌“真珠质”将这杂质一层一层地包覆,而形成珍珠。这些真珠质的成份
是碳酸钙,每层约0.3~0.4微米,相当薄,可达数千层。而真珠的光泽就是光线经真珠层
折射而发出。然而,这“核”的颜色、大小及形状不定,且天然包覆的过程不受调控,所
以天然珍珠会长得奇形怪状、五颜六色,所以要获得浑圆的珍珠,简直天方夜谭,价格因
此也高不可攀。1893年7月,御木本幸吉成功地首创以人工养殖的方式,生产出大量的珍
珠,不仅让珍珠的价格较为平价,更可做成大量的珍珠饰品。
▼养殖真珠的中心:“核”,是取自美国密西西比河的淡水蚌类,有大的也有小的。
▼核的制作过程。首先从淡水的“二枚贝”取下牠的真珠层,切成一条一条,再切割成一
块块四方形,并磨成圆形,而形成养珠过程中的“核”。
▼之后,经由手术的过程,把核植入蚌的身体内,刺激蚌类不断分泌珍珠质,而形成人工
养殖的真珠。这些人工养殖的蚌要养于凹凸不平的杉叶之中,以避免被鱼、章鱼或螃蟹等
水中生物吃掉。一般养珠过程要三年。
▼一般真珠为白色,但为什么会有其他颜色的珍珠?首先是光线经由数千层碳酸钙反射,
会呈现“粉红色”。另外,一些附着在碳酸钙上的蛋白质会呈黄、黑色,经数千层的堆叠
,看起来就会变成“金色”或“黑色”。而真珠形成的过程中,有时会包进蚌类本身的一
些黑、棕色物质,经堆叠后会呈现“蓝色”。(注:碳酸钙成份约占整个真珠层的95%,蛋
白质约占4.5%,剩下的0.5%是杂质及水。)
▼真珠除了当作装饰品或艺术品外,也可作成吃的“珍珠粉”,以及作成涂抹的“保湿保
养品”,等于是充份利用了整只“蚌”。
▼接下来就是真珠制成的艺术品。首先是真珠王冠二世。欧洲中世纪拜占庭式的王冠为模
型,参考埃及涂唐卡门王短剑镶嵌黄金的工艺法,于1978年5月开始制作,历时1年2个月
,1979年完成。共用了16mm真珠一颗(最顶端中间那颗),其他尺寸真珠795颗,0.1克拉的
钻石17颗,18K金950g!
▼御本木五重塔。这是以奈良县法隆寺的五重塔为模型所制作。曾于大正15年(西元1926
年)美国建国150年的费城万国博览会中展出。塔的本体使用的是被誉为珍珠瑰宝的大型珍
珠贝“白蝶贝”,再加上底部铺满密密麻麻的其他珍珠,共用了12760颗真珠所制作而成
。真是一整个绚丽夺目。
▼这就是上述门票上使用的饰品“矢车”。此饰品最中间最大的真珠为8.75mm,两侧各以
20颗由大而小,色泽、圆润度都一致的真珠排列而成,再镶以碎钻、蓝宝石和祖母绿,才
能组成这极具代表性的工艺品。
▼所谓的矢车,就是日本传统每年5月5日的男儿节时,在自家门前会竖立鲤鱼旗,其顶端
会有一个像风车的东西,就是“矢车”。而这真珠饰品就是模拟这造型制作。(图片出处)
▼上述说可组成12种饰品的示意图。
▼自由之钟。昭和14年(西元1939年),于纽约万国博览会展出,号称“百万美元之钟”,
共用了12250颗真珠,366颗钻石,还以蓝色真珠,模仿真实的自由之钟上的裂痕。不过讽
刺的是,这自由之钟虽诉求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却在博览会的展期中开打。
▼梦殿。西元1993年为庆祝发明养殖真珠技术100周年,采用了贝、漆的传统加工技术和
技法,以大量的御本木真珠,完成这座以奈良县法隆寺的“梦殿”为模型的工艺品。梦殿
内部据说有40mm的超大真珠,不过我好像没看到。
▼以黄金打造的“十二生肖官”围绕在梦殿的四边。这十二生肖官手中各捧著一个宝物,
像兔是捧著钻石,龙是捧著祖母绿,而蛇则是捧著大真珠。
▼地球仪。1990年以传统技法组合真、金属及宝石制作而成。地球的本体直径为33公分,
以银制成,而地球上陆地的材质是22K黄金,海洋和湖泊则是以12541颗真珠铺成。赤道用
377颗红宝石来表现,而黄道则是以373颗钻石装饰而成。更厉害的是,地球的北极还以一
颗13mm的南洋真珠为中心,环绕以8颗9mm的真珠,339颗钻石,以及金属“锡”,制作出
“北极光”。
▼真珠王冠一世。比起上面真珠王冠二世,这座王冠似乎稍稍逊色,但其实它和王冠一世
都是在昭和53年5月(西元1978年)开始制作,且用的真珠反而稍多(872颗),0.1克拉的碎
钻188颗,18K金700g。
▼源于中国的“真珠佛像”可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养殖真珠”起源。这些贝壳内的
佛像,是在珍珠的养殖过程中,以人工的方式影响珍珠的生长方向而“自然”形成,与现
代用雕刻雕出佛像的方式完全不同。有趣的是,古时候这种养殖技术,与现代的“养珠”
技术,还有些相似。这种养殖技术,最早可追溯至宋朝(西元1082年)的“文昌杂录”,后
经基督教的传教士带至欧洲,进而影响了西方真珠养殖技术的研究发展。
当然,展出的还有其他工艺品,例如真正的“天然大真珠”,以及其他小饰品。不过因为
不太漂亮,也就没兴趣拍照囉。(可看官网介绍)
▼博物馆的出口,有位可爱的“海女熊(Ama Bear)”吉祥物,是韩国的艺术家所制作。游
客多半会跟她(牠?)来个合照。
▼接下来是“真珠王”御木本幸吉纪念馆。
▼这纪念馆是1993年为了纪念“人工养殖真珠成功”100周年所建立。御木本幸吉96年的
人生,有两大重要的成就,一是他让日本的“鸟羽伊势”成了全世界人工养殖真珠的重镇
,也促进了日本的经济繁荣。二是让以往价格非常高昂的真珠,变成平民也买得起的饰品
。(御木本幸吉年表)
▼御木本幸吉出生于1858年,出生时的名字叫“御木本吉松”,20岁时才改为后来的名字
。当时家里除了从事“磨面粉业”外,也开了一家“阿波幸うどん”。
▼当时小餐馆的样子,以及卖的うどん。厨房煮面的环境。
纪念馆中接着有许多御木本幸吉的人生际遇以及他的奋斗过程。他11 岁时,父亲病逝,
全家顿失经济支柱,作为长子的他要担起养家重担,帮着家里卖菜。当时日本已不再施行
锁国政策,港口停泊著各国船舰,御木本幸吉为推销蔬菜,以表演杂技的方式吸引外国水
手们的注意,这是他与欧洲人的首次接触,而因当时勇于与西方文化打交道的举动,为他
日后显赫的国际贸易事业揭开序幕。他曾在路上看到中国商人的买卖,发现经商可以赚很
多钱,因而立志从商。除了学习真珠养殖技术外,他曾至美国与发明大王“爱迪生”深谈
,且从东京大学海洋生物学家Kakichi Mitsukuri处,获得外物植入贝类外套膜会生成珍
珠的重要理论,因而展开一连串的实验。(参考资料)
御木本幸吉于35岁(1893)成为全世界第一位成功人工养殖真珠的“真珠王”(当时养出来
的珍珠为半圆形)。41岁在银座开了第一家“真珠专卖店”,后续并将真珠推向国际舞台
,在世界各地展店。47岁(1905)培养出正圆形的珍珠。完美主义的御木本,不仅只专注于
养出完美形状的珍珠,也不甘于只当一位珍珠供应商,他更派人远赴欧洲学习珠宝设计,
将珍珠推向工艺与艺术的层次。
当然,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他也充满挫折。例如,研发过程的不断失败,让他早期背负了
庞大的债务。1892年曾因藻类增生所造成的红潮席卷日本海岸,其分泌的藻毒毒死了他辛
苦养殖的 5000 只母贝。另外他也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经济大萧条。在种种的挫折
中努力不懈,成就了今天Mikimoto的庞大国际事业。
我其实很仔细地阅读了纪念馆里的图片及英文说明,对于他的奋斗过程,真的有被感动到
哩。
最后是贩卖部。我们对“买珍珠”实在兴趣不大,只问了一下是否有给长辈吃的“珍珠粉
”,结果价格很高,只好放弃。
▼走回停车场的路上,看到樱花只开了一、两成,其余都是花苞,不免担心等下要去的伊
势神宫,会不会看不到樱花满开?
相关连结:
ミキモト御木本真珠岛: http://www.mikimoto-pearl-museum.co.jp
(MapCode: 118 536 744 * 62)
御木本幸吉: http://kokichi.mikimoto.co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