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移动美术馆。祇园祭山鉾巡行完全攻略。

楼主: Kavanades (Kavana)   2014-07-03 16:05:16
无音乐很多图网志版:http://kavanachang.pixnet.net/blog/post/105461861
为期一个月的祇园祭中最重要的非“祇园祭山鉾巡行”莫属!西元863年(贞観5年)由于京都疾病横行,日本朝廷便在京都的中心“神泉苑”建立了66根长茅、并巡视游行京都一圈,“山鉾巡行”的意义就在于希望借由山鉾带走不好的事物,因此游行完毕会立即拆解山鉾、以免邪恶之气残留在山鉾之上。“山鉾巡行”可说是祇园祭高潮中的高潮,我想没看过“山鉾巡行”应该不能算是参加过祇园祭吧!?和前夜祭宵山一样今年祇园祭山鉾巡行也恢复传统的“前祭”和“后祭”来举行,相关日程如下:
(一)、“前祭”和“后祭”宵山、山鉾巡行日期:
7月10日到13日 前祭山鉾建立
7月14日-16日 前祭宵山
7月17日 前祭山鉾巡行
7月18日到20日 后祭山鉾建立
7月21日到23日 后祭宵山
7月24日 后祭山鉾巡行
前祭的山鉾有23座:长刀鉾、郭巨山、太子山、保昌山、函谷鉾、山伏山、绫伞鉾、蟷螂山、鶏鉾、油天神山、伯牙山、占出山、月鉾、孟宗山、四条伞鉾、霰天神山、菊水鉾、芦刈山、白楽天山、木贼山、放下鉾、岩戸山、船鉾。
后祭的山鉾有10座:桥弁庆山、北観音山、黒主山、浄妙山、役行者山、南観音山、铃鹿山、八幡山、鲤山、大船鉾。
(二)、“前祭”(7月17日)山鉾巡行顺序:
前祭和后祭的山鉾巡行在明应9年(西元150年)到昭和28年为止都是让各山鉾竞争的方式产生,因此发生不少冲突,昭和28年起除了几个山鉾是固定顺序外、其余山鉾都是都是在“阄取り式”(签取仪式)中抽签决定顺序:
7月17日前祭顺序表如下(资料取自日文维基,红字为固定顺序的山鉾):
1番目:长刀鉾
2番目:占出山
3番目:芦刈山
4番目:孟宗山
5番目:函谷鉾
6番目:山伏山
7番目:绫伞鉾
8番目:伯牙山
9番目:菊水鉾
10番目:太子山
11番目:霰天神山
12番目:油天神山
13番目:鶏鉾
14番目:木贼山
15番目:四条伞鉾
16番目:蟷螂山
17番目:月鉾
18番目:白楽天山
19番目:保昌山
20番目:郭巨山
21番目:放下鉾
22番目:岩戸山
23番目:船鉾
(三)、“前祭”(7月17日)山鉾巡行游行路线:
前祭7月17日早上九点出发,巡行路线如下(蓝色粗线):
(本图取自http://www.gionmatsuri.jp/)
昭和31年到35年居然是从寺町通通过的!!!我想那个时候寺町通应该还没加盖吧!?
(四)、“后祭”(7月24日)山鉾巡行顺序:
7月24日后祭顺序表如下(资料取自日文维基,红字为固定顺序的山鉾):
1番目:桥弁庆山
2番目:北観音山
3番目:八幡山
4番目:浄妙山
5番目:铃鹿山
6番目:南観音山
7番目:鲤山
8番目:役行者山
9番目:黒主山
10番目:大船鉾
(五)、“后祭”(7月24日)山鉾巡行游行路线:
后祭7月24日 早上九点出发,巡行路线如下(巡行路线和前祭相反):
(本图取自http://www.gionmatsuri.jp/)
(六)、山鉾巡行最佳地点:
祇园祭山鉾游行路线很长,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但最佳的观赏地点是两个转弯地点(四条河原町和御池河源町)!原因是鉾的车轮在设计时是不能转弯的!为了让不能转弯的鉾转弯就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必须要先在地上舖上竹片,再用人力用力拉鉾让它转弯!各山鉾也会藉这个机会比个高下、看谁能用最少次拉鉾、铺竹片的次数完成转弯的动作。因此看祇园祭山鉾巡行,看山鉾转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那么、何处是最佳观赏地点呢?
(本图出自京都李敏镐和GOOGLE MAP的合作)。
这张图的位置是四条河原町交叉路口,红色的部份是我认为最佳的观赏角度,尤其是在右侧、阪急电铁出入口一附近暨可以看到山鉾转弯、又能看到长刀鉾上的生稚儿拿着斎竹切断注连绳的那一刻,是最佳观赏角度。而蓝色区域也可看到山鉾转弯,不过方向和山鉾行进的方向相反。至于橘色的区域也是很棒的观赏位置(比蓝色的更好!),但橘色的位置要先在旁边等待,等到封街之后(山鉾巡行开始之后我就开始猛拍,没特别注意封街时间,网络上的资料说封街时间约早上9:20左右)才能冲去占,因此比较不保险一点,早点到场的话建议还是去占红色区域较保险。图中淡蓝色的괊嚍I是我去年占的位置,也是这篇网志中所有照片的拍摄位置。
去年的位置算蛮不错的,尤其我是最前面的位置、几乎已经算是柏油路上了,前面完全没有任何阻碍!那么,要怎样才能占到好位置呢?
(七)、几点去占位?
那么,早上九点开始的山鉾巡行、要几点去占位置呢?
五点半,对!你没看错!就是早上五点半!想要占到红色部分的最佳观览位置就是要那么早去!时间晚了点就算占到了这四个转角的位置、也占不到最前面的位子,只能在后面几排边闪人头边欣赏山鉾巡行边拍照。
事实上那天我就是太晚到(其实太晚到也不过早上六点半左右)差点占不到位置,幸好好同学知名部落客ERICA帮我先占了位置,否则我也是必须要在人潮后方透过缝隙来拍照了。
背包客栈的rockperson提到:
刚好我去年也是在红色区域拍照,所以也提出小小建议
5点半应该算有点晚了...哈哈 因为我到的时候已经没位置了,我有询问过前面大哥
他们3点就来抢红色区域的位置,尤其是转弯处,根本就是重点中的重点
其实除了大大提的红线区域外,另外黄色线也是不错的
可以正面拍摄到鉾车
只是有一个前提,在封路之前,黄色线是不能站人的
只能先在红色区域先排队,等到快9点的时候,警察会开放黄线区域让刚刚排队的人
依序进去拍照。
(八)、山鉾类型介绍:
1、鉾、曳山:
较大型的是鉾、曳山两种山鉾,这两种山鉾较巨大、附有四个1.9公尺高的车轮、重量约约7到9顿,山鉾巡行时山鉾中有囃子方(演奏囃子乐的人)和音头取、屋根方等许多工作人员,因此重量高达8到12顿。高度约八公尺(地上到屋顶)、25公尺(地上到鉾头)。
鉾、曳山组合、拖曳、和游行、解体约需要180个人,看曳子(拉山鉾的人,40-50人)拉着鉾、曳山在路口转弯也是祇园祭山鉾巡行的重头戏之一。
2、山:
小型的“山”重量0.5到1公吨,没有轮子,转弯时不需要大费周章、用曳子拖行,只需要“舁方”抬着山直接转弯即可。“山”虽然装饰简单、没有巨大的体积,但每座“山”都有很深的历史或宗教意义,也值得一看。
(九)、2013年山鉾巡行。
早上八点多一台信号作业车开过来,准备把四条河原町路口的红绿灯转向,以免影响山鉾巡行。
工作人员将信号灯转向的那一刹那现场响起如雷的掌声,算是山鉾巡行的第一波高潮(?
从我的角度看不到生稚儿(儿童)拿着斎竹切断注连绳的那一刻,因此当看到拿着祇园会大旗的人出现时我们才知道山鉾巡行已经开始了~
第一个游行的山鉾-长刀鉾即将出现了!
重达十公吨以上、金光闪闪的长刀鉾出现!现场响起一片惊叹声和掌声!长刀鉾的最大特色就是上方高高耸立的大长刀!大长刀是由三条小锻冶宗近所作,有破除疾病邪恶的功用,这也是祇园祭创立之初所希望的。
演奏“囃子”乐曲的“囃子方”,约35-40人。
长刀鉾上的“生稚儿”,由约幼稚园年纪的儿童担任,从前除了长刀鉾外船鉾、大船鉾也有“生稚儿”,由十岁左右的儿童担任,现在都以人形替代了。长刀鉾成为祇园祭中唯一有生稚儿的山鉾。
担任“生稚儿”必须要付一笔日币2000万円的费用,因此能担任生稚儿的儿童期家庭大多是有钱的实业家!同一个家庭兄弟、父子都担任过生稚儿的例子大有人在。另外本来长刀鉾的生稚儿一定要由长刀鉾町町内的儿童担任,但现在则是将家里出的起钱的儿童以收为町内家庭养子的方式遵循这项规定。
山鉾车拉到定位后就在车轮下放竹片、以利车轮转动~
町内的会众和稚儿的家长在前方架起椅子,坐下来欣赏。
一声令下,随着拿扇子的“音头取”手势,“曳子”拉着山鉾移动了!
长刀鉾蛮厉害的!转了两次就转好方向了!转弯所花的时间大概是八分钟左右~
接下来就是拉着山车沿着四条往北前进囉~
郭巨山。取自是中国二十四孝之一、郭巨埋儿奉母的故事。郭巨山和长刀鉾不同,不是使用轮子的“鉾”,而是用人扛、轿子型态的“山”,因此不需要大费周章花很大的工夫才能转弯。
太子山。由来是来自圣德太子为了建立四天王寺、至山中寻找良木的故事。
保昌山。由来是丹后守平井保昌和和泉式部间的爱情故事。
函谷鉾。由来是中国战国时代、孟尝君逃出函谷关的故事。
前面有提到、除了长刀鉾外其余山鉾都没有生雉儿、而是以雉儿人型替代。
山伏山。
绫伞鉾。绫伞鉾是山鉾巡行最初的样子,最原始的山鉾大多是这种型式。
绫伞鉾会伴随着大红伞一起游行。
蟷螂山。由来是来自中国“螳螂挡车”的故事。
鶏鉾。原由来自中国的故事,据说在尧舜时代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连诉讼时要敲击的鼓都因此长了苔癣,甚至有鸡住在里面。
油天神山。由来是古时的风早町守护神,因位在现在的油小路绫小路附近所以被称为“油天神山”。
伯牙山。来自中国古人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的知音钟子期死后感叹自此再无知音之人,便将琴弦扯断、不再演奏。
占出山。原由是神功皇后在肥前国(九州北部)钓上一条鲇鱼,认为是征韩战争会获胜的吉兆。
月鉾。名字来自鉾新月型的鉾头,是所有山鉾中最重、最高的!
孟宗山。原由是中国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
四条伞鉾。这也是山鉾的最初型态,属于历史最悠久的山鉾造型。
霰天神山。位于锦小路通室町西入的“锦天神山”有“火除天神山”之称,在永正年间(1504~1520)京都大火据说降下了霞(冰雹),因此后来也被称为“霰天神山”。
菊水鉾。是以古井菊水井为名的山鉾。
芦刈山。根据谣曲“芦刈”而来,描述的是和妻子久别重逢的老翁。
白楽天山。描述的是中国唐朝诗人白楽天向道林禅师请教佛法的故事。
木贼山。根据世阿弥的谣曲“木贼”而来,描述的是在山上小屋割草、想念被绑走孩子的老翁。
放下鉾。供俸“放下僧”而得名。
岩戸山。描述的是天照大神因弟弟速须佐之男行事粗暴,一气之下躲在天岩戸中的故事。
船鉾。描述的是神功皇后女扮男装征伐朝鲜的故事。
桥弁庆山。由来是在五条大桥上决斗的牛若丸(源义经)和弁庆。
北観音山。上面供奉的是杨柳観音和韦駄天。
黒主山。以谣曲“志贺”中的大伴黒主被樱花包围的姿态而来。
浄妙山。源自平家物语中治承4年(1180)的宇治川合戦,描述的是一来法师飞越三井寺僧兵筒井浄妙的场景。
役行者山。上面供奉的是修验道的役行者、一言主神和葛城神。
南観音山。描述的是善财童子为了修业、走访南方五十三位圣人的故事。
铃鹿山。上面的人物是头戴金帽子、手持大长刀在伊势国铃鹿山驱赶恶鬼的铃鹿权现。
八幡山。上方供奉的是町内八藩宫的八藩大神。
鲤山。源自“鱼跃龙门”的故事。
大船鉾。和船鉾一样描述的是神宫皇后搭船出海征伐新罗的故事,大船鉾在150年前因大火烧失,一直到今年(2014年)才重新复出参与祇园祭,去年(2013)年尚未完全复原,只有演奏囃子的游行队伍。
作者: ttsh (Miho)   2014-07-03 17:04:00
请问这个游行结束大约多少时间呢?
作者: morning520 (樱)   2014-07-03 17:22:00
很久以前去过 印象中结束也两三点后了吧?但记忆模糊 有请其他大大解答
作者: jasonnn (温屁)   2014-07-03 19:45:00
12点半中途逃走 到第22个
作者: lynn21t (萱)   2014-07-03 20:00:00
会去宵山跟山鉾巡行~好期待~感谢提供资料(・∀・)
作者: amico223 (米粉)   2014-07-04 08:51:00
人爆多离开时很挤又很热,汗一直下,不过很值得
作者: airpretty (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   2014-07-04 08:54:00
谢谢京都李敏镐的整理啊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