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办了三天三夜的唐津九日祭(唐津くんち)

楼主: airpretty (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   2014-04-18 16:42:00
照片网志 http://cafuca2.pixnet.net/blog/post/176343771 (图多)
老实说,这个祭典比祇园祭更让人血脉喷张,全神投入而撼动情绪,
原来九州还保留着如此充满感情的祭典。这晚,我们都陶醉了。
http://pic.pimg.tw/cafuca2/1397492144-2354408967.jpg
唐津くんち是从十六世纪末开始举办的三百多年祭典,为唐津神社的秋季例祭,
最早史料登载为1819年(文政二年)出现“曳山巡行”,从此流传至今。
当年,刀町的木雕匠“石崎嘉兵卫”从伊势参拜完后途经京都祇园所见而始制,
一番的曳山“赤狮子”成为刀町奉纳的神舆,接着各町纷纷制出其代表的曳山,
唐津くんち的阵容于焉诞生,每年11月2日至4日,全城举办祭典祈祷五谷丰收,
由11/2晚上七点半的宵山祭(宵ヤマ)掀起序幕,唐津人在这三天展现团结的情感,
吹奏笛子、敲响鼓声、喧腾庆祝,无论家内、家外,被庆典氛围点缀得热闹不已。
唐津くんち也在昭和五十五年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
官方统计每年至少有五十万名游客同在现场亲临震撼的曳山巡行,
换算一下,以比较具体的方式来说,约是挤满五十个台北小巨蛋的人潮之多,
但如果还要加上实际的居民加亲属友人,我觉得肯定不只这个数字啊。
规模应该可说是日本三大くんち之最大,封街封三天,热热闹闹的日与夜,
我能有幸参与到当地人感谢神明照顾的秋日大祭,过程只有着满满的激动。
11/2 ─ 宵ヤマ。“所有的谢意与努力,就在今晚实现给神明看。”
重头戏始于今晚,共14座重达3吨的神舆,每座价值一亿至两亿日圆,
最古老可达两百年的曳山们,将要点燃一年一度的灯火开始街游,
绕行町内居民生活的巷道与家门,给予祝福也象征平安,赶走瘟疾与不幸,
号召唐津人的心,也是凝聚一年的感谢之意,在今夜来衷心为神明而欢呼。
前一夜清晨,各町已将曳山迎至町内,在原地等待,擦拭晶亮、修整完美,
自十月开始练习的囃子也奏起旋律,周遭挤满了壮汉以及传承的少年与儿童,
他们禁止染发、就连耳环也禁戴,完全以庄严谨慎的心情来完成年度大祭,
沸腾的吆喝声不绝于耳,淋漓的汗水从耳鬓滑落,连路旁的我也雀跃起来。
(图中拍下属于中町的街道灯笼,接下来的照片也可观察各町特殊的服饰特色)
我在中町,约莫七点半,曳山停放在各町的土地上蓄势待发,
负责拖拉曳山的曳子们也情绪高涨、摩拳擦掌地来回确认,谨慎又紧张。
中町的点灯画面是非常有名的,我也在等待“点灯式”神圣时刻的到来,
一旦点亮灯火,祭典就从此刻启动了。
就在此刻,突然静默了下来,变得一片黑暗。
从人潮中传来一阵笛鸣的日式旋律,唤起了注意力,
瞬地,点亮了曳山上面的所有灯笼,
接着从曳山为中心、咚咚咚、一路往外,挂满整条街道的灯笼也瞬间打亮,
彻底充满历史的氛围,从这一秒开始,唐津くんち将要照耀所有人的笑容,
祭典中每一刻发出的吼声是如此团结,他们下一秒就要出发。
(图为 二番曳山 中町的“青狮子” 文政7年(1824)制作至今)
当你听见全部的人都同时充满力量且整齐划一地吼著“耶伊─呀”的时候,
丝毫不夸张的感觉到,瞬间自己身上的鸡皮疙瘩全部竖立起来,好不可思议,
浮现一股错古综今的交叠迷离感觉。
就像是突然时光倒流回去四百年,竟然古代与现代在面前活生生的重叠起来,
几百年前人举行的祭典,现在就在眼前,在你身边拉起两百年之老的曳山,
全城的青年们重新踏在流传至今的巡行路上,喜悦且奋力地喊著方言,
而且各町壮汉的男丁势众,或俯或站在曳山上,竭力地向人呐喊吆喝,
一呼百诺的回音,响彻云霄。
我们情不自禁地跟随屋台上囃子旋律的拍子一起吼著,
激动的节奏,让这个庄严的夜晚充满奇幻庄严的强烈力量。
(图为四番曳山 呉服町的源义経の兜,自天保15年(1844)制作至今 )
(图为七番曳山 新町的飞龙,自弘化3年(1846)制作至今)
(图为八番曳山 本町的“金狮子”,自弘化4年(1847)制作至今)
(这位可爱的小童,超级活泼的,短短的休息空档也跟我们聊了起来喔)
(图为十番曳山 平野町的上杉谦信の兜,自明治2年(1869)制作至今)
(图为十一番曳山 米屋町的酒呑童子と源頼光の兜,自明治2年(1869)制作至今)
(站在曳山上的小哥,俊俏中带点豪迈,散发霸气ING啊!)
(图为十二番 曳山京町的珠取狮子,自明治8年(1875)制作至今)
(图为十四番曳山 江川町的七宝丸,自明治9年(1876)制作至今)
就跟祇园祭一样,每到转弯处便是最高潮的观察点,
拉着绳索的壮汉与少年们,会在弯道前不远处以缓慢速度靠近,
只要等待发号施令的前辈一声令下,便会开始起步加速、快速转弯再刹然稳住,
利用甩过的力道来让重达三吨的曳山转弯,精采的连续动作配合囃子快拍旋律,
大家的情绪都更加激动,像是亲眼见到了比赛挑战成功的片刻而欢呼拍手,
地面也留下了许多深深浅浅的刮痕,曳山的重量不言可喻,
而这也是属于本次祭典的荣耀印记,隔天清晨看了只觉骄傲又感动。
每条巷道都会有转弯的交叉口,每一座曳山从各自的町内出发路线都不同,
因此整夜的欢呼声不绝于耳,此起彼落的、整座城都陷入绝妙的愉悦之中。
也因曳山的距离近得像从头上越过,可以仔细观察曳山细腻的装饰与完整细节,
看见曳山囃子正在吹奏击打的笛、钲、太鼓,发出震撼内心的传统旋律。
更精妙的是,曳山皆是以“漆の一闲张り”制作(由200枚以上的和纸逐层上漆、
防腐贴箔的工法),满山车都是艺术历史,从提灯到神舆上的物件都有专门研究。
数十位曳子团结奋力的拉着,也努力着保护传统文物不受损伤,向心力十足,
举动之间皆有浓厚的亲睦情感,我这个外来客都被他们的热情融化到好感动。
曳山本日最终集合处在唐津神社的附近,在此短暂休息几小时,又将再次出发。
因为将在隔天早晨开始另一阶段祭典“御旅所神幸”,迎接唐津大神前往各町,
所以便在此整备列队。
我们在拥济到快挤出水分的大手口人潮里,数着一座又一座的曳山顺利转弯,
巨大的曳山高达三四层楼,对面三楼的住户们也开了窗,提起灯笼一块欢呼,
这尺寸反差的景象显得曳山是如此的高大,而人类是这么的渺小,
古代人对于信仰的尊敬程度以如此具象的方式传达,也有些体会了。
听日本友人说,原来这栋大楼里有着以前也是担任曳子领导者的长辈却过世,
为了感谢他一生的付出而决定在此刻让他再次见证祭典的圆满进行,
所以长辈的后代抱着他的照片就在窗边这样等候着。
而祭典的青年们留在窗前一致对着照片激动挥着提灯,反复呼喊著耶伊呀的时候,
仿佛老伯伯也真的一起融入了这场唐津人最重要的祭典之中,
好感人,易落泪的我眼眶又开始有点湿湿的。
(此为一番曳山 刀町的赤狮子,自文政2年(1819)制作至今)
http://pic.pimg.tw/cafuca2/1397491667-1433642109.jpg
突然,原地转了九十度,原来是为了让老伯伯也看见这一刻。(拭泪)
喊了一阵子,鞠完躬转回头,才又继续往唐津神社前进。
这晚充斥着欢呼、吼声、杂子旋律,跟无尽笑谈,既和平又激动的宵祭终将结束,
我们这些旅人亲身感受到一年一度的祭典热力,似乎也忍不住高昂起来,
附近居民的亲切也让我们印象极深,热情的交谈、招呼,也乐于合照留念,
(还非常后现代的在传统祭典里彼此交换了Twitter跟Facebook)
唐津人也会在这样的日子在家准备可邀请客人吃的九日祭料理,
可惜我们要赶回嬉野,无法多留,等回到饭店休息后上网查了一下,
九日祭三天的菜肴,居然是可以花到三个月餐费的豪华菜色呢。
我们回到房间之后,心里仍然忘不掉如此传统又人情味浓厚、亲睦团结的祭典,
每个情景、每段呐喊都像刻进脑海里,栩栩如生的浮现一幕又一幕,
祭典必有的摊贩多到把整座唐津神社都绕了一圈,也是让我们逛到舍不得离开。
啊!这祭典真能让人再度爱上家乡风情,连只是旅行途中的我们也都深深爱上了呢。
注:
这篇照片比较多,将会在下一篇比较仔细的介绍祭典内容跟路线。
喜欢融入当地人生活与日式祭典风情的朋友,
非常推荐大家到这里亲身感受人情味的美丽风景。
作者: jerrylin (嘴砲无视)   2014-04-18 22:01:00
要看的真的要早点去看啊 如果坏了很难重修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