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完整版:
http://www.wretch.cc/blog/shihbird/31715121
http://www.wretch.cc/blog/shihbird/31720798
位在“横滨”的“三溪园”和“武藏小金井”的“江户东京建物园”性质很类似,
都是把旧建筑移到园内作展示。对于日本传统建筑有兴趣的人可以来看看。
(三溪园, 门票¥500: http://www.sankeien.or.jp/ )
(江户东京建物园: http://www.tatemonoen.jp/ )
三溪园原属私人财产,是“原.富太郎”的资产;
“三溪”是“原富太郎”的号,所以名为“三溪园”(以下称原三溪)。
他并非原家的子孙,而是入赘进当时横滨大财阀的原家。
原家之所以富有,是因为拥有蚕丝工厂、从事蚕丝生意。
(原三溪: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E%9F%E5%AF%8C%E5%A4%AA%E9%83%8E )
根据导览者的介绍,明治当时日本有五大从事蚕丝生意的家族,
其中原家因为占横滨港与外国通商之便,与其他家有往来,且因此得到庞大的财富。
原三溪的魅力之处,在于他将私人的财富用在公共领域上。
他不像明治当时的财阀,有钱就扩充私人收藏,
把住宅雕砌得金碧辉煌、买美术品做装饰,
但是建更高的围墙,将财富做为炫耀及个人享受之用;
原三溪将当时的旧房屋移到三溪园、并且开放让一般大众都能进入园中来休憩。
企业家将其财富做社会服务,在当时是非常新的概念。
原三溪真是富人做公益的典范,不像台湾某有钱人买十亿的豪宅送给再娶的太太,
十亿如果拿来做公益可以做好多事。
1906年(明治39年),三溪园开放给民众参观,而且是免费。
导览者说,开园当时因为民众不相信这里真的可以免费游览,所以不敢进去;
可看得出日本长期以来的阶级制度有多深的影响。
为了怕大家不敢进来,
原三溪在当时的门口的左边柱子上用日文写上类似“欢迎光临、入园无料”的字样。
另外,原三溪因为有与外国人贸易,所以会英文,为了表示这个园子也欢迎外国人,
在门口的柱子的右边用英文写着欢迎的字样。
直到今天外国人在日本都还常吃闭门羹的情况下(不信的话去租房子就会明白),
当时能够以此种作法实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自由平等的理想,真的相当不简单。
原三溪到底有多有钱呢?
比如说他将原在京都伏见城的德川家康时期建筑的月华殿(1603年,庆长8年)拆下来,
搬到横滨重新再拼装回来。
另外如临春阁,原为1649年的建筑物,1917年从和歌山县搬过来重建。
从京都到横滨坐新干线最快也要两小时十五分钟,
我想直接在横滨盖一座新的还比较省钱,
这家伙真是个傻B,这种行为 肯定是有钱到花不完的地步才做的出来。
不过,也就是这种对保存旧文化的傻劲,才能保存这些古建筑吧!
以前看连续剧“胡雪严”,
剧里有一句话说:“欲要做善事,必须先有钱!”看来在日本也得到印证。
三溪园除了旧建筑之外,四季景色也很有名,春樱、秋枫点缀庭园美景。
如果想来赏樱记得早点来,因为附近道路狭窄,据说每年塞车。
不过我去的一月时节没什么花可以看,只有寂寥的一排水仙。
可惜冬季没有雪景,只有飒飒的竹林。
穿过竹林,爬上阶梯,就会到位于断崖上的“松风阁”。
松风阁建于明治20年,
因为它位在海边的断崖上,当年建好的时候,
这里可以听涛看大海,近赏松,远观浪,所以是用来招待重要客人的凉亭。
导览者给我们看的照片里,还看得出当年有类似花东海岸的壮丽。
看到以前的黑白照片的美景,一整个好心动啊~
但是,我很认真的爬上去看之后…
今日从松风阁远眺只能看到烟囱、铁塔、货柜起重机、液化石油气槽、工厂、高速公路;
哪还有浪可以看?
物是人非,一阵沉默。
接下来介绍的是合掌造旧矢?原家住宅(约西元1750年)。
房子一楼有旧式的炉。去的那天刚好有在烧柴,结果整个房子都是炭的味道。
我其实搞不懂烟燻到人眼睛都睁不开的的房子里到底怎么住。
这栋房子的二楼也可以上去,
因为房子很有历史了,踩在二楼木板上吱吱嘎嘎的,很担心房子会不会倒。
原三溪的事蹟不止保存旧建筑,还包括他对当时美术、文学、艺术的支持,
以下借“鹤翔阁”的参观记,
介绍原三溪如何用一个企业家的力量去支持当代文化的发展。
鹤翔阁是当年原三溪自己住的房子,不像其它大部分的建筑是从他处搬来古董。
据说是因为形状像鹤飞翔的样子而得名。
但不管我怎么看鹤翔阁平面图都看不出这房子哪里像飞翔的鹤...。
现在鹤翔阁的三个房间和前庭有出租给人做披露宴(婚宴)、音乐会、演奏会,
有时候也用来接待外国贵宾。
一个时段四小时,从一万五千日币到四万五千日币不等,有活动出租时停止参观活动。
我去的这天、一月四日,正好场地没有人租用,所以可以进入参观。
导览老爷爷说,即使能参观的日子,
时段也只有早上一次和下午两点一次,另外每次参观只能容纳三十人,
所以有很多人来了三溪园十几次,也无法进入鹤翔阁。
果然,两点五分才到的晚了一步参观者就被挡在门外,
被告知下次请早,看来我真走运呢!
一进们先看到“广间”接下来进入“乐室栋”,
这是整个鹤翔阁里最大的房间,应该可以容纳六、七十人开会。
走廊边用玻璃门而不用传统的纸门,以便让宾客能在房间里欣赏庭园的景色。
下雨或台风的时候则要把平时收起来的木板门,
从旁边的小库房中拿出来装在玻璃门外面以防意外。
原三溪对美术、文学、艺术都相当有兴趣,
因此他在家里设了这个房间,用来让文人聚会。
导览者说,当年知名的画家、文学家几乎每个月来这里聚会,
每次开完会就会一直追问原家的人下次的聚会是何时,
所以原家还要在外头贴出公告,告诉大家下次的聚会时间。
当然,聚会所有的花费都是原家支付,
这种聚会型态有点像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主养食客的感觉。
书斋栋,顾名思义当然就是书房了,
房间里还保留了当时的书,还有西式壁炉的痕迹。
当时原三溪除了和文人雅室在这里开会之外,
据说日本的大臣们也会和原三溪在这里讨论事情。
也可说这个房子见证了当时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改变。
“茶之间栋”顾名思义当然是喝茶的地方了,这间房间也有在出租。
仔细看一下这间房间,装潢很简单,
墙壁梁柱没有任何的雕刻、灯也没有用特别的装饰,
不像我看过其他明治时代日本有钱人的房子,雕梁画栋天花板有龙水晶灯亮得刺眼。
这是因为原三溪认为与其把钱花在房间的雕刻,
不如花在请文人雅士们一起吃饭聚会上还比较有意义,所以房间很朴素。
另外,和一般日本房子不同的是,这里纸门隔间的高度。
导览老爷爷说,
在日本要找到纸门隔间超过一百八十公分的老房子很难,
因为日本人都很矮…。
跟一群日本人一起参观的我听到真的很想大笑,但是我很怕被围殴。
据说“日本每五千人才有一个高于一百八十公分”,
但是原三溪自己和家族里有四人超过一百八,加上他们跟外国人做生意,
常邀高个儿的外国人到家里来,所以这个房子的门少见的高于一百八十公分。
另外有个大槽的房间是浴室,
这间浴室不只家人使用,在当时也开放给所有的客人使用。
除了浴室供客人用之外,据说当时文人聚会都是“食放题”(吃到饱免钱)。
三溪园开园之初,除了入园免钱之外,
原三溪还叫自己的长子每天去茶亭泡免费的茶给客人喝;
这好像是叫仆人去作就可以的事,但是他却叫自己的儿子去做,真的很好客。
原三溪在二次大战爆发之前过世,
这个明治时代的庭园怎样通过战争的洗礼而维持至今呢?
据说当年美军轰炸时,选定某些具有重要文化意义、或医院学校之类的地方不能空袭。
像京都、大阪城不能空袭,三溪园也是其中之一,
而因为三溪园位于海岸边,所以美军的飞机就直接从三溪园头上飞过,
于是大战初期三溪园并未受到轰炸,
但因原家渐渐没有财力可以支持这样大的庭园,所以房子开始腐朽。
下图是“藏”,其实就是藏宝阁。
位在整栋房子的中间,用来收藏值钱的东西,感觉很像密室。
门跟墙壁全都是用钢铸成的,我稍微量一下大概有十公分那么厚的实心钢板。
在明治时代当然是蒐藏原家的财富和艺术品,
而据说在战时,日本也把很多艺术品运到这里来保存。
二战晚期的时候,日本人也发现三溪园跟它周围不会被轰炸,
所以很诈的在松风阁断崖下不会被轰炸处开始设工厂,
当然美军也不可能放过日本人的工厂,所以就开始轰炸三溪园附近的工厂。
大家也知道当时的炸弹没有瞄准系统,
虽然目标不是三溪园,总会有些失误,所以三溪园也有建筑损坏。
日本战败后经济衰退、加上世界纺织技术进步,
所以靠蚕丝起家的原家日渐没落,自然没有余力可以继续维持三溪园。
等到日本从废墟中重新站起,想要修复具有文化的鹤翔阁时,
鹤翔阁已经衰败到要重拆才能重建的程度。
但是曾经在鹤翔阁里接受过招待的人们,从京都找来了师傅、
研究当初建造时完全不用任何钉子的工法、找出当时的材料,
一梁一木把鹤翔阁恢复原状。
于是,鹤翔阁像火凤凰一样从废墟中重生,
也延续原三溪当年将企业家财富开放给大众使用的精神。
不过它已不再是原家的资产,而是以非营利组织的型态重新开放。
逛完了三溪园,我回到横滨站去逛逛。
一直以来到横滨都一定坐港未来线直接跑去Queen’s Square或者元町中华街,
而忽略其实横滨站本身也很好逛这件事。
除了东口的Sogo、横滨站的地下街、西口的高岛屋,
从横滨站西口相铁线的出口出来之后往南幸桥的方向,简直太热闹了。
最后,要推荐横滨站的名物:崎阳轩的烧卖本店在横滨站的东口,
它的鲜虾烧卖(六颗¥700)虽然有点贵,但是真的蛮好吃的。
(崎阳轩: http://www.kiyok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