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交协]今年奖学金前3个月改制,有社会人士要陈情吗?

楼主: feefan (emmenez-moi)   2016-07-29 06:28:47
我也受惊了~
本身是设计人。本来就对史地这种科目不在行。
大多数设计人语言普遍不好,可是还好小弟对日文很有兴趣。
除了考过N1,一路从国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大学升研究所。
完全没有采取过史地,数学,更别说自然科学部分。
所以~两个月内找了交换,我教对方日文,对方教我数学。
三个家教一周六次,剩下的时间我就念综合科目。
考古题15回没有一次正解过一半以上。
数学则是反复练习十年份的考古题。搭配一本小小参考书。
从原本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都不懂的程度,到考试当天只能振笔疾书~
结果还只能计算出没有把握的一题~其他都几乎用猜的。
很是难过的情况下。还是写信去问了想进去的大学教授愿不愿意见我~
就这样飞去日本见了两个教授。
跟教授说明了我是个没有钱的人,要靠这个奖学金才可以唸书。
可是又超想进去念的。虽然知道成绩会很难过,但只能祈祷有奇蹟发生。
这个考试明显就是要我来赎罪的。
但我觉得让理工科跟文科加考科目应该是要避开大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科目
想要以更公平一点的方式进行选考吧。
但是简章一公布,只能说,大家还是都在同一个起跑点上。
除非刚好文组人一直准备综合,刚好数学又很不错。
或是理组人本身数理好,刚好综合跟日文也不错。
这个考试可能就是非他们不可的感觉了。
话说,有一个板友,竟然可以在考完后,觉得日文跟数学满分不是问题
综合科目稍难~这个考试简直是为他设计的啊。
看了我都心酸了。
1982 4 2 以后的人才可以报考这件事。刚好那天就是我的生日。
好想去日本唸书。我好像是来讨拍的~QQ
※ 引述《airfish (Math Phys)》之铭言:
: 考试制度公告的那天
: 我也是很shock的其中一人
: 因为原先的规画和步调必须整个重新调整
: 一来日文变成必考,二来我并不喜欢‘化学’。
: 但想想....同一时间八成左右的人们大概都跟我一样shock吧
: 大家的立足点是一样的,我也就很欣然接受了。
: 理组出身日文程度又不好如本人
: 担心的大概就是必须和文组人放在一起考日文
: 这样的考试在立足点上就已经存在‘不公平’性
: 但想想,文组人也被迫要考‘数学1’,数学选填题 可不比 日文选择题好猜吧
: 两者相抵,大抵上是公平的。
: 当然,这个制度下还是存在两类直接受惠者:
: (1)日文程度很好的理工人
: (2)数学程度很好的文组人
: 然而,任何考试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
: 况且,日文程度好、数学程度好也是个人自身的造诣呀
: 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 让自己变得跟他们一样强就是了!要嘛另寻出路!(公告当天我是这么想的)
: 我个人是同意这个考试制度的
: 它避免掉以往本人不是很能认同的‘策略性选考’的弊端 (个人看法,勿为笔战)
: 不过话说回来,旧制自由选考,就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去应考。
: 考好考差操之在己,而不在制度,却也不失为一种公平性。
: 理组出身的我,要我说 高中数物化生
: 就能挑选一个人的‘专业’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 君不见 高中国英数物化生 到了大学
: 用到最多的反而是‘英文’吗XD (个人看法,勿为笔战)
: 不过,本人还是支持新的考试制度的,只要它够具公平性,以下提供小小浅见。
: 这个考试制度必须有个前提,才会使考试更具公平性
: 既然文、理组已经限制考科,已失去选取自己擅长科目的优势,
: 那么,进入复试的选拔,文组、理组必须分开挑选才是,
: 就像大学指考将社会组、自然组分开一样。
: 粗略举个例子
: 比方说:报考人数400人取100人进复试 (1/4的录取率)
: 那么就在理组报考人中、文组报考人中各自取约略1/4
: 这么一来,理组人也就不再能把‘日文程度不足’当借口了
: 把‘日文程度’放在全体理组人里作比较
: 当成其中一项评定标准,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公平的。
: 但有人会说 这样的分组按比率选取还是存在不公平性
: 比方说:
: A组:录取的最后一小部分程度明显不足
: B组:明显有一小部分程度不错但没录取
: 所以我前面说大方向是约略取1/4
: 细部 可由考试委员会开会作出最后决议
: 也许有人会问:
: 考试计算成绩方式是以所谓‘标准化分数’在计算
: 大家放在一起比较应该没有差别吧?
: 不~~~其实还是有差别的
: 同一年份不同考科,本身就存在难易度的差别
: 甚至不同年份的同一考科,难易度就有差
: 比方说:
: A组 XX科:今年爆难(或爆简单)以致几乎没有‘鉴别度’
: B组 YY科:今年出题中规中矩‘鉴别度’适中
: 以下用实例说明
: A组高手群普遍受到考试难易度影响,XX科只比平均分数高出0.5个标准差
: B组同样程度的高手群正常演出,YY科高出平均分数2个标准差
: 不同组人放在一起比较,最后化成‘标准化分数’
: 随着各科难易度不同,其实是存在不公平性的。
: 为了避免复试名单出现A、B两组人数差别过于极端的情况
: 以上不负责任小小浅见,仅供参考。
: 以下为题外话
: 身为一个理工人,我一直认为考数II、组科,理所当然。
: 日本语可以像学测一样当成‘门槛’来参考
: 我也没想过要选考‘数I’、‘综合科目’
: 但我确实觉得....重读高中数物化生
: 对于硕、博研究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帮忙
: 反倒是‘日文’程度的提升,增加一种语言的使用,
: 能够深入理解另一个不同文化,不失为一件令人感到快乐的事。
: 比方说,日文歌词若翻成中文,便失去了它原有的意境,
: 这也是我学了日语后才能有的小小体验。
: 另一方面,我也觉得‘综合科目’也许比较存在实质上的意义
: 一来,能帮助日文能力的提升,
: 二来,增长知识见闻、增进人文素养
: 虽然我是个理工人,专业之余,我觉得‘通识教育’更为重要
: 我们先是个‘人’而后才是‘理工人’
: 但如果单以‘考试’而论,
: 又有什么考试具有‘实质’上帮助的呢?
: 研究所考科,跟着教授做研究后就不再用到....
: 公职考试的考科不就是另一个例子吗?
: 想到这层....
: 就觉得....这不过是个‘方便挑选人的标准’
: 如果要以‘专业的标准’来挑选....就更好玩吗?
: 把考科变成
: 微积分、工程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电磁学、有机化学.......
: 似乎准备时间上要花更长吧XD
: 专长不在领域内的人更多吧
: 它就是个‘考试制度’一个‘方便挑人’的标准....
: 何必太上心呢?
: 抱歉....离题了@@
: 最后提一下
: 1、本人几乎不在网络上发文,勿为笔战。
: 2、本人这些话不是针对原po所说,只是藉原po主题表达些浅见。
: 3、本人生来随遇而安,规则怎么定,我就怎么考,
: 此路不行就另找出路,我也不会去信交协给予任何意见。
: 以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