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目前只看到事件与决心两部,法庭这一部图书馆目前借不到(每本都是五人预约满,
不知等到何时才有办法看到),相信结局跟电影相差不多才是。
其实后篇的问题点是在前篇时早已经出现,只是没有到收尾时,感觉不到问题在哪。
第一个就是将野田建一的大部分戏分都挪到藤野身上,造成原本在一旁观察神原的野田
变得可有可无。就因为野田是那样的家庭长大,是第一个发现者,亦是最后回到学校教
书的人,以他这样不平静的人生来从旁侧写神原,才是后半段的精随,结果全部挪到凉
子身上,造成野田变成只是神原旁边一个只会摆笑脸的人。个人认为,野田相对于神原
,就有如华生相对于福尔摩斯一样,是从第二人称旁观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际主男角
神原的表现(凉子是光明面的主角,神原是黑暗面的主角),戏份挪移的下场,就是造成
凉子性格变得别扭起来,然后无法从野田的角度来看,神原是多么让人无法捉模,多么
戏剧性的一个人。
第二,柏木这角色太过于嘴砲,反而感觉不到原著中那种过度早熟,看不惯身边事物的
世故,虽然都是小屁孩,但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只出张嘴,不如原著中那样工于心计。
不过因为还没看第三部,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是否写在原著并不确定,只能从前两部的内
容去分析。
电影改编作品,会因为时间缘故增删某些内容,甚至将角色戏份挪移,这我都可以理解
,但要改编故事就要改编的合理些,要不然到后面转不回来是很糟糕的,而这是后篇的
问题,也就是前面改的太多,情节看似合理,但后面就是收不回来,感觉就是很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