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ohlue (莫旅)
2016-07-20 18:30:29 他出生的时候,佛教已经式微了。
为了打压、删减自从则天顺圣皇后以来不断发展、膨胀的佛教势力,皇帝
扶持道教、听从道教的意思,下了一道灭佛令。
戒行不精者还俗,公案无名者还俗……随着一座座佛寺倒塌,一尊尊佛像
被毁,看着许多师兄们被迫无奈脱下的僧衣,他问年迈的师傅,皇帝为什么要
灭佛?
师傅说为了平衡。
道教太过兴盛了,后来的皇帝就会刻意扶持佛教。佛教太过兴盛了,皇帝
就会改为扶持道教。不过度偏于哪一边,有舍有得,那都是为了平衡。
但他还是不懂。
皇帝说因为出家的人太多了。男人去当了和尚,没人从军、没人耕田;女
人去当了尼姑,没人桑蚕织布,长久下来,那些不出家的人无法温饱了,就萌
发了出家的心,所以他要那些人回到他们该去的地方,做他们该做的事,而不
是遁避于沙门
可是他无处可去。
师傅捡到了还是婴孩的他,将他带入少林之中,寺里的师兄们一块将他养
大,带着他暮鼓晨钟,一字一句为他解说著佛法道理。
皇帝要僧人们还俗回家,他不晓得自己若是还了俗能去哪里。
少林就是他的家。
师兄们笑着对来盘查、押送的军官们说,我们这个小师弟比我们都还出息
啊,别瞧他年纪小,他对佛法的领悟与造诣可是比我们还高的!皇帝下令一寺
只能剩留三十个僧人?行行,那么除了住持以及师叔伯们,再把我们这小师弟
也留下来吧。他从小就在这长大啦,你让他还俗,他哪有地方去啊……就这么
说定啦,咱们还俗,小师弟留下来。
于是他真的留了下来。
之后寺里来了一个客人,是个道士,眼角隐约有着细纹,是个爱笑的人。
道士说他是师傅的故人,但师傅不愿见他,他也不说什么,只是袍子一撩
就在门外坐了下来,见他探头,招了招手要他过来。
道士问:小和尚,皇帝下令灭佛,你怨么?
他摇头。
“不怨。就是有些不懂,有些委屈。”
皇帝说要灭佛,可佛自在心中,就算烧毁了一百尊佛像,也烧不去他心中
的佛相,他口中说著无佛、心里有佛,要怎么才能灭呢?
道士一指竖在唇前,说了声“嘘”,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他说有些事情心中知道就好了,不能说的。一旦说了就要遭祸,因为在上面
的那些人不会愿意听见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
他有些懂,又不太懂。
道士说少林一脉总是如此,冥顽不灵,不懂变通,像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
臭又硬。百年前的玄悲是这样,百年后的少林仍是这样。
玄悲是谁呢?怎么他在少林没听过这么一位师叔祖的名字呀?他问道士。
道士看着天空落下的初雪,过了许久许久才回答他。
那是百年前少林的一个传说啊。那是个尽管只从前辈留下的口耳相传得知,
不曾识见其人,仍旧令人敬仰折服的人。
不是因为他佛法渊博,而是因为他始终不忘本心。在世人的随波逐流中,只
有他以最愚笨的方式将他的理念、他心中的佛坚守了下来。
道士说他以为玄悲会一直被人记着,可原来少林现在的弟子已经不认得玄悲
了。
或许是他老了,而他们太过年轻吧。
雪势慢慢变大时,道士打伞离开了。
道士说,尽管世态炎凉、人情雪消,有些事情一旦在心里扎了根便不会改变
。若能坚持下去,待雪尽春来时,或许一切会有所转机也不一定。
因世道也在大道之中,阴阳之间自有平衡,否极总有泰来,依自然而行,循
环不灭,方能生生不息。
佛到了极盛便要衰,但当人们将祂忆起时,佛教便又要兴盛了。
佛在心中,不在形式。皇帝是灭不了佛的。
他目送著道长离去,师傅站在殿下喊他,他连忙应了声,将大门紧紧关起,
跟着师傅进屋里取暖。
雪越来越大了,或许今年会有个寒冷的冬吧。
但雪总会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