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华莱士人鱼:原来我们都一样-

楼主: yukibara (November)   2014-11-01 15:59:08
  某天夜里,无意转到“动物星球”频道,节目正讲述着人鱼(实际称为“水猿”)始
末,佐以动画及逼真的演员科学家等说明,加深观众信任感。虽然内容明显虚构,但我还
是为这样用心的制作而备受感动。
*网志版:http://chihni.pixnet.net/blog/post/59060590
  有一段我记得清楚,是描写当一大群水猿迁徙之际,会先派个侦察兵探勘前方是否有
危险。然而,在他们移动路径上却杀出了如巨齿鲨的不速之客。侦察兵欲往回游,提醒族
人千万当心却为时已晚。于是,他以利刃划开胸膛好引诱鲨鱼转移注意力,牺牲了小我来
成就大我。
  很浪漫吧。这是值得感动的情事。遑论真相为何,我觉得这是远古人类才存有的情感
。若真是在太古,人类远祖分了支,一部分选择于水中生活,另一部分决定要永远待在陆
地。相较于海洋,陆地的环境总是安全,安全地生活着的人们因生存空间逐渐窄小,连带
使得情感亦不如在海底的那群“人”般浩瀚广垠,确是狭隘。而这般的进化,孰高孰低也
说不透彻,但我认为水猿者所处国度虽是更直接的弱肉强食,但或许更能见真挚情意吧。
  由于看了该节目颇被撼动心灵,我始终迷恋边缘科学的一切,那是人类未知未解的密
码与领域,隔着多层纱只见朦胧,特美特吸引我。想起去年由“新经典文化”出版的一本
小说《华莱士人鱼》,原本还在想何时入手,却于看完上述节目的隔天,我就立刻将它放
入书籍网站的购物车里,静候它的到来。
  拿到书后,满心期待地开始阅读,这故事虽被称为科幻小说,但我更觉得其散发出的
氛围是“魔幻”。读者被岩井俊二的文字包覆,犹如故事内的主角被水圈住,用爱来温柔
地批判着人类的自私与愚蠢。
  我不是盲目的“尽信书派”,而在读《华莱士人鱼》时,却觉得一切皆为“纪实”。
岩井俊二是导演也是编剧,他神奇地将他拍电影的那套招式也搬到了小说中。我感觉自己
在“读电影”、“看小说”,文字编织成的影像在脑海里真切地播映,这便是让我一读《
华莱士人鱼》就停不下来的原因。
  故事读到后段,高潮迭起不论,倒是激起了我心中一丝愤恨与悲哀──人类为何可以
如此自私自利到这种地步?为何总爱去残忍地探寻一切其实根本不需要知道的答案及真相
?或许我们本不该追探人鱼存在与否;或许我们曾经是水人;或许神祕传说之所以为美,
是因为我们对其有所幻想。只怕,真相即为幻灭源头罢。
  这本书,竟是用无私无尽的爱嘲讽着你我他这般“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用以
形容生活于海底的人鱼族群绝对准确。但看回在陆地安稳生活的我们,有行尸走肉有走火
入魔亦有庸庸碌碌、汲汲营营,能以一词“生命共同体”概括之吗?差矣!
  《华莱士人鱼》的最后章节,追溯了爱之起源的生命记忆。令我想起,在母体时,我
们本就生活在水中,于漫漫十月里慢慢冬眠,出生后自觉为人类,去适应陆地上的一切。
而人鱼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则是靠感应的本能来寻找同类,人类不也如此?茫茫人海中,
所求的实则并非“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而是“同类的相知与相惜”。有时候,我们能
敏锐地感受到自己想要认识某个人的强烈欲望;有时我们对于一些人打从第一眼就是在心
里画了个大叉叉。你可以说,这是前世记忆使然,但我更相信这属于感应的本能。
  人类跟人鱼,真的不一样吗?或许,我们曾是人鱼,人鱼也曾经生活在陆地上。我们
很相似却也不尽然。然而,不管为何,我们大部分是因为爱才存在的。只是,人鱼更选择
了让这份爱回归原点的方式。但本质上相同。
  听说《华莱士人鱼》即将映画化,岩井俊二光是写剧本初稿就成了六个小时的片长。
若果,相当期待。
  这部小说太好看了,它是我继《永远的0》与《鸢》之后,热爱的当代日语小说。如
果是岩井俊二迷、喜欢生物学、喜欢边缘科学,又怎么可以错过这本具科学感的魔幻小说
呢?
作者: iissy   2014-11-04 13:14:00
这书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前面非常好但是后面的展开太神棍
作者: wadekimo (Tu m'aimes?)   2014-11-09 12:03:00
映画就看特效做的如何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