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报导让人心头一惊,我自己是买了些投资型、储蓄型、年金型保单,很多网友在骂保险公司活该,炒地皮卡住资金,但是现在真的有解约潮吗?我怎么没感觉,还有解约,不是也让保险公司赚一笔了吗?
暴力升息效应,引爆保户解约潮!台湾寿险业一年解约金就破兆创新高
商业周刊https://reurl.cc/2WQNEa
美国硅谷银行的倒闭事件,掀开隐藏在宽松资金下的风险。
拥有34兆元资产的台湾寿险业,也因全球利率骤升面临流动性压力。
摊开保险事业发展中心统计,台湾寿险业从去年7月开始,连6个月保险给付大于保费收入,入不敷出。2022年全年的保单解约金额,竟超过1兆元,不但创下史上新高,更远高于死残医疗的保险给付金额。
今年,入不敷出的状况尚未明显好转。“保单一直被解约,我们怎么说服保户,他们还是坚持把钱拿去买债券!”一名要求匿名的大型寿险公司主管,用这句话,道尽了寿险公司的困境。
低利率时代,储蓄险让获利大增
当利率骤升,资金转抱美债加速解约
这个流动性困境,起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全球货币宽松,银行定存利率薄如纸,民众有寻找“类定存”金融商品的强烈需求,于是寿险业开始大举销售各种被称为“储蓄险”的保单。
2018年储蓄险的热潮来到最高点,当年新契约保费中,储蓄险的占比竟高达55%。
因台湾储蓄险太好卖,保险功能被扭曲成“储蓄”,进一步带动台湾寿险业的保费收入急速膨胀,保费越多,寿险业可投资的资金越多,获利也跟着水涨船高。
但谁也没料到,去年联准会展开激进升息,美债殖利率急速冲高,储蓄险持有人发现,连最安全的投资标的——美国10年期国债,其殖利率都数度超过4%,是储蓄险年化报酬率约2%的2倍,便回头检视,为何还要抱着储蓄险?于是引发了保单解约潮。
这也导致保单销售不佳。新钱进不来,旧钱却一直流出去,加大业者流动性压力。
流动性问题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威胁。前联准会主席柏南奇(Ben Bernanke) 曾提到,当放款机构无法弥补失去的资金,它们可能别无选择,只能不分好坏贱卖资产。这种“跳楼大拍卖”的抛售,将会放大恐慌。
寿险业若无法止血保单解约潮
股东、保户信心动摇,恐酿恶性循环
回头检视台湾寿险业,若解约潮无法止歇,寿险公司就可能被迫抛售资产,让原本列在帐上的未实现亏损,变为已实现亏损。
更令人担忧的是,寿险业近7成的投资集中于海外、尤其是美国国债及公司债,如果新台币升值过猛,就会出现汇损问题。这两个风险相互叠加,将使寿险业今年获利较去年同期大减、甚至亏损。
一旦亏损无法止血,就可能加速保户将保单解约,寿险公司需要卖更多债券,筹措给付资金,形成上述“跳楼大拍卖”的恶性循环。
金管会保险局局长施琼华坦言,目前台湾寿险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流动性压力。但她强调,今年保单解约潮已有趋缓迹象。
接下来情势会如何发展?最坏就是欧美升息不停歇,债券吸引力续强,寿险业入不敷出的压力,便会持续加压。
若寿险业获利无法改善,首先受伤的是股民;若不幸信心溃堤,受伤的,可能就是保户。
回头来看,连拥有财务投资专业团队的寿险公司,都会因抢赚快钱,如今深陷流动性压力,一般人更有可能踩进同样陷阱,不可不慎(更多精彩内容,请见1845期《商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