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来源:http://goo.gl/Oqnvdq
上集影片请见:http://goo.gl/AlmpnF
下集影片请见:http://goo.gl/7JKsux
【in微创 ╳ BIOS】大师讲堂电影职人篇──制片徐国伦(上)
近年介绍过不少新生代导演,显现的是台湾电影青春朝气的一面,然而新生的芽尖之下,
都是仰赖无数从业人员筑成枝干,担任强韧厚实的中坚,撑托起整座产业,该是时候令他
们获得多一些目光与关注。本系列专访了十位术业有专攻的电影工作者,有的自片厂起步
,有的是学院背景出身,资历横跨八〇年代至今,即使在摄制领域的职涯中他们惯于退居
幕后,却有许多经验、故事值得以文字和影像记述,关于拍电影的种种,以及他们深爱电
影的人生。
【in微创 ╳ BIOS】大师讲堂影片:http://goo.gl/HCNwlB (制片徐国伦 / 上)
将约定时间推迟了一个半小时,他总算穿越午后瀑布般的雨幕现身民生社区,此时正逢电
影《极乐宿舍》拍摄期,“有紧急状况要处理”简直好比吃饭喝水,制片的心脏果真必须
是铜墙铁壁,但这句话说在我们当下所处“第九单位”公司的前院,实在班门弄斧,毕竟
坐镇其中的是 2014 金马奖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徐国伦在《KANO》的顶头上司黄志
明监制。《KANO》五个月的制作期,他除了来这间被电影界戏称为“全台最大现金交易所
”的办公室和监制对帐,也常在没有要事的情况下两人单独聊到深夜,“志明哥看帐看很
细,不会小事情就不管,他让我不断思考电影格局和制作走向,我也会趁机问一些自己的
问题,像是他对台湾电影现状的想法、怎么看合拍片变多?很多时候其实没讲话,就坐着
或不停抽菸。我相信《赛德克‧巴莱》后他们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不管是资金压力或制
作上的困难,这里是个喘息的空间。”在《KANO》与魏德圣和黄志明贴身工作就像开窍了
,思考角度放开、变广,不再单看一件事的局部,“魏导比较动,志明哥比较静;一个拉
着你往前冲刺,一个让你停下来思考自己缺乏或撞倒什么、会不会有更好的方式带领大家
。”除了学习慢下来,他还学会在正确的时间问出正确的问题,虽然也常有问完却得不到
回应的时候,“志明哥高啊!说不定他只是累了不想回答,但我会觉得他是别有用意,要
我自己参透。”
不过就十年前,拍电影在当时相关科系毕业生的心目中还是遥不可及的梦,徐国伦曾许下
“如果能在 30 岁拍一部电影、成为制片,这辈子就满足了”的愿望,他从没想过竟能提
早实现。就读元智大学时,他第一次接触业界拍片实务,是因为蔡岳勋的《战神》到校内
勘景,“剧组去学校拍片一定会抓一个学生头,我当时有点是这个角色,帮他们在学校找
演员和借东西。”大三时去王毓雅导演公司实习,由于又要建档又要拍摄,加上公司制片
是张作骥场记出身,扎实的训练和观念传授成了他的启蒙。“常有人对待实习生的方式是
把他当作一个人力,call 到就来,来了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只会根据需求、片段式要你
去帮忙某件事,最好不要问太多问题因为他很忙,这样即使做完两个月还是半知半解。但
我们进去的第一天制片就先帮我们上课,告诉我们拍片现场状态、前制期和拍摄期各要做
什么、会交付给我们哪些区块、该注意什么。”后来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这位制片介绍,
毕业后两个月他就加入电视剧剧组,其实同一家公司还有另外两个案子在进行:快要结束
的电视剧《侦探物语》和筹备中的电影《国士无双》。但他决定从头参与易智言导演的《
危险心灵》,一路陪着编剧修剧本、买便当,到完成所有拍摄,那时制片黄江丰告诉他:
“跟易智言拍一定很辛苦,但你一定要ㄍㄧㄣ住,以后出去就可以说‘我跟他拍过一支片
而且我有做完’很屌的!”他真的记在心里,制片组一连换了三个人,只有他做到最后。
接着拍完下一部短片《酒店小姐家的麻将派对》后,眼见青黄不接的台湾电影景况,想用
长片磨练经验恐怕要耗太多时间,他于是听从前辈建议转进广告公司,为的是在短时间内
接触各式各样的案子,加速理解制片与拍摄工作。2007 年,他一人为公司投了 13 个短
辅、2 个长辅企划书,此外还担任两部短片《晒棉被的好天气》和《Z046》的制片,而
inhouse 期间有件事,他后来一直没跟当事人提过,“魏导在为《海角七号》筹资的时候
,他真的什么人都问,连我们公司也问了,他带着企划书来 present,聊完后老板觉得很
难做、怎么可能会赚钱,所以没有 follow 下去。”徐国伦至今仍在怀疑,自己到底是经
历《海角七号》风潮后觉得应该去拍电影,或者在那之前就下定决心?总之敌不过电影的
召唤,他终究决意投身。
(徐国伦 / 影片剧照)
28 岁,比愿望中的期限提早两年,他完成第一部制片作品《爱的面包魂》,成本三千万
;第二部就是《KANO》,规模是前一部的十级跳,三亿预算。以这么少的经验跳这样大的
级距,能说只是机运吗?“当时没有想太多,就是做吧,除非人家把我换掉,不然我就是
要拍,否则机会过了就没了。”他深知在台湾拍电影都是个人单位,只要一次负评,后果
就不堪设想,必须重视每次工作,把自己当品牌经营,谨慎做事、累积口碑,旁人看在眼
里的确就会多多帮忙。“以分工来看,我们所谓的制片比较像国外的制片主任,负责控管
预算,我在《爱的面包魂》、《KANO》、《等一个人咖啡》都是做同样的事,跟导演、资
方沟通中,对影像和动作的想像都会影响预算制定,同时间开始找相同取向的团队,待主
创成员确定后,就进入更细节的前制规划。”接一部片之前,他一定问自己要收获什么,
好比《爱的面包魂》时,制片工作其实到拍摄结束就已告完成,但他主动争取以旁听身分
参与后制;这次《极乐宿舍》他除了控管预算,也首次进入主创核心,和导演一起操盘选
角和行销,每次积极涉入都是为了验证想法,替未来独自开发案子做准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