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7610
撰文者:翁书婷
近期一部讲述日治时期在台湾出生的日本人的纪录片《湾生回家》,在网络社群上受到颇
多回响与关注,这个题材的特殊性片子,能够顺利上片,经由募资取得拍摄资金,是相当
关键的一环。当初设定目标一百万计画集资院线上映计划,集资启动100小时内获得将进
九百人赞助支持而顺利达标。
过去电影拍摄的融资途径,大多需要倚重影展,如今融资方式变得多元,让更多电影有机
会被看见。群众募资的存在,虽然不能让独立电影完全获得资金,但可弥补资金缺口,拉
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创造独特的粉丝经济,这是影展没有办法带来的重要效益。
2015年1月22日,美国犹他州帕克城,被称为好莱坞新锐导演孵化地的日舞影展(
Sundance Film Festival)顺利开展。和往年一样,来自全球上百名电影圈导演齐聚盛宴
,和其他新秀一较高下,除了希望自己的剧情或纪录片获得奖项,被独立电影发行商抢下
发行权,还有更多导演希望获得前制或拍摄资金,获得媒体与资深影人的关注。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日舞影展还充满浓浓的群众募资味。活动主办方找来《爱在黎明破
晓时》(Before Sunset)监制史洛斯(John Sloss)等名人以“Financing Through
the Power of Fans”为题,分享群众募资经验。“7年来,我们已经帮全球来自166个国
家、超过4万个电影制作人融资。”全美第二大募资平台Indiegogo执行长罗宾(Slava
Rubin)对TechCrunch体这么说,同时并积极穿梭会场争取合作机会。
罗宾表示,10年前,影展几乎是电影融资的必经之路,但现在不一定要到影展才能帮自己
的电影募到款项。在今年的日舞影展前,影展的融资生态已经悄悄产生变化,独立制片界
兴起先利用Kickstarter与Indiegogo平台募资,再前进影展的潮流。
根据Kickstarter统计,4年来日舞影展每年约有10%、总计70部以上的电影利用
Kickstarter募资。
2014年的日舞影展中,以《情归纽泽西》(Garden State)闻名的布瑞夫(Zach Braff)
执导的新片《B咖的幸福剧本》(I Wish I Was Here)在影展第一天,就被焦点影业公司
抢走北美放映版权,这部花费超过600万美元制作的片子,有过半的资金来自Kickstarter
。
过去影迷们没有为电影发声的权利,大型制片商握有电影发行的生杀大权,但现在新锐导
演纷纷利用YouTube以短片方式吸引市场注意,再利用募资平台融资,让独立电影成功进
攻大戏院。《亲爱的白人》(Dear White People)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12年,探讨美国黑人种族歧视的三分钟短片《亲爱的白人》(Dear White People)出
现在YouTube上,虽然议题敏感,但还是有百万人次以上关注。拍摄这个短片的是不到30
岁的新秀导演赛米恩(Justin Simien),他认为此议题有话题性,想把短片拍成电影,
但苦无资金,于是他利用Indiegogo募资,结果募得4万美元,超过2万5美元的目标。
成功募资后,他又顺利拿到Code Red Films的投资,不但成功进军2014日舞影展,拿下剧
情片评审团特别奖,最后获得狮门影业(Lions Gate)和Roadside Attractions发行,这
部片还拿下群众募资电影票房总冠军,上映4个月票房高达4,400万美元。
这股潮流也吹向台湾。2014年,壹玖八七工作室制作的独立电影《时下暴力》入围金马影
展,成功在院线发行,靠的是在台湾群众募资平台flyingV顺利募集55万元的院线发行暨
宣传资金。导演廖哲毅与陈心龙仅有25岁,廖哲毅曾参与大学毕业制作《猎男俱乐部》与
《Project 10》等作品,陈心龙则曾参与《街舞狂潮》纪录片制作。
“整个团队约60人,但都是跨界做电影,我们没有真正做电影的经验,有些人连拍MV、长
片的经验也没有。许多前辈建议我们还不要拍,缓一缓,不要这么冲动。”负责募资事宜
的壹玖八七工作室行销总监张竞说。壹玖八七工作室在电影圈没没无闻,《时下暴力》演
员中也没有明星,校园暴力题材更是生硬,不过群众募资平台让团队突破这些限制,快速
有效率地接触到观众。
“以年轻卖年轻,不主打剧本而是主打25岁年轻团队,这个作法非常高明。在flyingV上
团队以‘年轻,绝对不是被否定的理由’、‘年轻人,在台湾绝对能找到出路’文字影音
吸引群众,让导演廖哲毅与陈心龙被大众看见。”贝壳放大(Backer-founder)共同创办
人林大涵指出。
“独立电影要能募资成功,背后的价值理念非常重要。”林大涵强调。“《时下暴力》就
是我们当下的生命经验,我们有年龄优势,延续这样生命经验,容易触及人心。”导演廖
哲毅说。“我们抛出一个重要价值理念:当下年轻人对于环境愤怒与不满,但抱怨不是唯
一出路,不开心这件事要想办法解决。我们沿着脉络寻找共鸣,寻找年轻人的认同。”张
竞分析。
“台湾独立电影参与群众募资日益成熟,首映会、前制、拍摄、后制、院线发行等各个融
资环节都已经有代表案例,独立电影群众募资正在稳定成长中。”林大涵分析。根据贝壳
放大统计,台湾电影已经累计有132件在群众募资平台中融资,总额超过3,000万元,支持
人数约1万4千人,其中又以纪录片募资金额最高达1,300万元,剧情片名列第二约为900万
元。
“你问我群众募资电影能否让独立电影打破传统电影资金生态链,脱离传统融资的束
缚?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但是群众募资不能只看资金价值,而是行销面上的战略价值,是
一个和市场对话的好机制。”张竞强调。
张竞指出,《时下暴力》总预算约500-700万元,群众募资的55万元经费仅能补足小额
资金缺口,但《时下暴力》的首映会有400人参加,团队透过email把人气到引导到
Facebook,让不同的社群媒体产生交互作用。
在《时下暴力》之前,2013年的《看见台湾》是台湾第一个透过群众募资平台flyingV 筹
措经费,来举行首映会的电影,并且成功引发社会关注,最后创下两亿元惊人票房。虽然
是纪录片,但是有侯孝贤监制、吴念真旁白,耗资近1亿元,已经接近大片等级,筹资250
万元举行户外首映会,目的在于粉丝与社群经营。
“在中正纪念堂举行露天首映会,有浓浓的宣誓作用。”牵猴子整合行销总监王师说。首
映会会场特别制作了长23公尺、高3.3公尺的感谢墙,写满3千名支持者姓名,“影迷在现
场看到自己的名字,纷纷用打卡和上传照片等行动表达支持,于是《看见台湾》快速在
Facebook散布开来。”在此同时,齐柏林在Facebook上经营的飞阅台湾粉丝团已超过2万
人。
今年舞蹈纪录片陈芯宜拍摄的《行者》,则因群众募资的成功,有了好口碑,延长戏院的
排片时间。《行者》设定80万元台币募资,最终达到116万元、卖出1千多张预售票。“纪
录片在戏院上映时间达3个月,这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林大涵指出。《行者》首创台湾
“秘境小旅行”,让支持者参与阳明山电影拍摄地点深度旅游,参与的都是铁粉,对舞蹈
议题有强烈的兴趣。“消费者的支持手法,已非过去单纯买票去戏院支持,而是拥有更多
种包装,更多种创意玩法,利用这些包装与玩法达到参与感。”王师分析。
群众募资对于独立电影的正面帮助,如果仅用上述的影展或是票房价值衡量,太过于市侩
,也过于藐视独立电影的价值。纪录2014年太阳花运动的纪录片《太阳.不远》,就是一
个为了“运动”而非影展的群众募资独立电影。《太阳.不远》在2014年4月7日于V
Democracy群众募资平台提案,而后又选在立法院旁露天首映。
《太阳.不远》共募得501万元台币、3,154人支持,这是《太阳.不远》在平台的募资数
字,数字虽是无形,但这些数字看在参与这部片的导演与工作人员眼中,是一种群众赋予
的使命感,这些使命感也化为有形的“集体动员”力量。
“这部影片共10位导演,都是做为义工完成这部电影。我们接受到台湾以及海内外3,154
位朋友的捐款,制作团队超过百人,仅仅听打员就达42人,同时还有41位义工朋友在太阳
花运动现场帮助拍摄。”《太阳.不远》监制贺照缇在今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中说道。
另外,群众平台的快速资金集结,也让团队利用仅仅7个月的超短制作期,以对抗大众的
集体健忘,“我们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当时民主运动的重要片段,因为时间越长,流
失的东西越多。”贺照缇说。
“十个导演,九块拼图,我希望《太阳.不远》是一个开始,而不是一个结论。透过
观众的诠释,继续拼图,它们或是文字,或为录像,形成公民社会的公共论坛。”贺照缇
在《独立评论@天下》写道。
当独立电影融资和群众募资平台越走越近,不仅新税导演、小成本、小制作,就连大导演
、大明星、知名制片的大成本、大制作也纷纷挟著YouTube与Twitter上的百万粉丝基础,
在Kickstarter或Indiegogo进行募资,会如何排挤真正无名的导演呢?当群众募资平台的
市场走向和独立电影融资越走越近,那独立电影的精神会不会也随之市场化呢?独立电影
产业还能保有扶植小成立制作、新锐导演的初衷吗?“电影节已经被潜伏的电影行销者与
希望露面引起狗仔注意的明星们接管了,日舞影展应该和这些无关。”日舞影展创办人雷
德福(Robert Redford)的担忧其实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