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志版: https://sirius99.com/?p=28526
(造访时间:2023年)
从南至北看过了Room6,一小时已飞去,但埃及展物楼上还有一堆,于是墙周那些零
散雕板只能果断放弃,赶紧找楼梯往上。
这区主打木乃伊,前菜是Room61的“Nebamun墓室”。他虽仅为“新王国时期”阿蒙
神殿的会计,看来混得挺好,墓室遗留颇多彩绘,勾描对死后世界的期待。近前细看,上
头有环绕水池的绿意庭园,有他带着妻女及小猫,到沼泽以投掷棒捕鸟。打猎完是宾客云
集的盛宴,仆人送上食物美酒,大伙在乐手助兴中,看裸女跳舞。点数牛羊也为日常一环
,仿佛死了还比活着悠哉。厅中同时展了墓葬品,箱柜瓶罐虽朴拙,却出现鸭子形状的化
粧盒、雕出人形的香油匙,没看字板根本猜不出功能。
再过去便是木乃伊的主场Room62、63了,本以为会跟楼下类似,依年代讲解风格的演
变,结果完全看不出排列逻辑,是有字板说63的较古,偏偏那里也有晚期的,猜想是展品
借来搬去之后就乱了吧。
单就Room62看,靠墙的相对早,据看板所言,“古王国、中王国”都还是长方棺,棺
壁彩绘从殿堂的仿拟、墓室妆点的延伸、渐渐添入餐宴祭品主题,人形棺要到“新王国”
才流行。“第十八王朝”刚从面具发展,像卡纳克女祭司“Katebet”这副,下半仅于格
框填入神祇,上半便勾绘得细致,有着叠层胸饰和秀丽脸庞,不过这副还挺妙,说是由男
棺修改假发样式来的,铭文中仍能找到男性代名词。
往旁走,属于“第二十二王朝”祭司“Denytenamun”的果真又进阶,不仅假发有羽
饰,项链下的框格图绘也更精致,能见“伊西斯”与“奈芙蒂斯”展翅保护、逝者崇敬太
阳神、以公牛形象出现的“哈托尔”、以及“荷鲁斯”的四个儿子。这尊曾代表埃及出现
在“大英博物馆”的六枚邮票上,我盯着它精美的样貌一度以为主人是女祭司,结果居然
是男的,当时贵族都这样雌雄莫辨吗?
转向厅间中路,这列展柜进入“托勒密王朝”,可以想见技术的接续推演,“大英”
曾与BBC制作了“一百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先发的便是此区祭司“Hornedjitef”。其外
棺撷取了《亡者之书》的文字,内面隐绘也是冥神之母的天空女神“努特”,代表于其子
宫等待重生。内棺是它傲视群伦的部分,红绿衬底之外,所有小神都被镀了金,显得格外
辉耀。
而这样的形貌到“古罗马”,有了挺奇妙的转换,可能是埃及装扮已不合时代审美,
头脸便希腊罗马化,甚至会加强胸部塑形。五官不一定要花功夫去刻,用画的也行。像其
中一副棺体彩绘虽仍持着传统,顶部却是戴着桂冠的希腊帅哥。他名为“Artemidorus”
,是位占卜解梦家,由其著作可剖析当时的宗教神话。人形棺之间,不免会掺杂木乃伊,
即使没摊开来,想到缠布里都是尸身,心里依旧有点毛。感觉上头的文字、炼坠都是封印
,破坏了就会像电影那样,凄厉爬坐起来。
除了人,古埃及也时兴将动物制成木乃伊,毕竟许多神祇都有动物形貌。例如“Apis
”,现场便可看到包得挺可爱的大头小牛。而“Saqqara”这地区亦有大量为动物打造的
墓室,朱鹭、隼、狒狒、猫被谨慎缠绑,以小龛小棺封装,蛇、甲虫这类则用小盒子。邻
近尚有名为“Ptah-Sokar-Osiris”的小雕像戴着羽毛冠,因结合了三神,便同时蕴含了
创造、死亡与复生。
既介绍葬仪,就不可能缺少《亡者之书》,不少纸莎草跟雕板都描绘了相关章节,最
经典的便是用正义之神“玛特”的羽毛和死者心脏称量,如果后者较重就会被鳄头狮身的
“阿米特”吃掉。其余或叙述黄泉路该怎么走,或教导遇上其他神提问要如何回答,若在
王陵会一路画满墙。最能体验这盛景的便是“帝王谷”吧,可惜当年我太嫩,忘了纪录进
去哪三间,那时也不允许拍照,于是现今的记忆里已一片空白,呜呼。
至于Room63,年代的推演又再次回溯,出现“中王国时期”于“Deir El Bersha”挖
出的方棺。其主人“Gua”是位医生,棺内彩绘满有意思,画了被火隔开的水陆两路,周
边文字讲解该如何避开障碍,根据说明板,这些被称作《The Book of Two Ways》,是《
亡者之书》的前身。
在中央炫眼的是“第十九王朝”的女祭司“Henutmehyt”,想必太有钱了,除了最外
有以黄漆偷点工,三层棺除了头发、眼线,几乎镀满了金。陪葬的小箱子也都有人物彩绘
,或在敬神,或接受酒食的奉祭。本以为箱子是装内脏瓶的,结果居然是用来放被称为“
Shabti”的小人偶,这样在死后世界便能差使他们,不用自己动手。
其隔壁的玻璃柜展了好几尊人形棺,他们来自“第二十一王朝”的“eir el-Bahari
”,这时期国力已衰,人民不像早期有能力建独立墓室,流行以群葬省钱。而这长廊墓室
竟葬了一百多名,皆是“阿蒙”的祭司及其亲属。因着这样的身份,即便没有雕琢墓室,
棺体仍旧华美,每尊都细细腻腻绘满了人与神。
既同样述著演变,当我大胆拍过在裹布勾描五官有点惊悚的木乃伊,就很合理在邻近
瞄到罗马时期的作品,这副没有传统彩绘,反倒在棺壳用布条缠出菱形叠层格纹,感觉也
需要厉害手艺。它的主人以肖像呈现在顶部,浓眉大眼,似乎还是位稚嫩少年。
厅周的展柜里,便是较小型的古物了,藉其切入当时对冥界的概念,及木乃伊的制作
。这得先挖去内脏,填入香料,缝合后以干燥泡碱覆蓋,隔三十五天再裹上麻布涂抹树脂
。内脏会装入坛盖多为动物头的“卡诺卜坛”,请“荷鲁斯”四个儿子帮忙守护。
一般都会觉得脑很重要吧,但被慎敬装起来的是胃、肠、肺和肝,脑则被捣烂取出。
这是因为古埃及人觉得灵智记忆皆在心里,故此,心脏会被留于原位,等待审判。话说回
来,无脑应也无差,毕竟都带了分身“Shabti”一起,什么事都不用做,像柜里那些来自
王族的,衣装都颇类似本尊。据说有人带了四百余,每天一个,外加各小队总管。
相对这两间,Room64便显得阳春,因为讲述的是更古远的年代,那时的埃及人仍于撒
哈拉游牧,慢慢在尼罗河聚集耕种,要再过五百年才会出现金字塔。展物因此多是些无华
容器,首饰仅简单串缀。较特别的是一具名为“Gebelein man”的展示,公元前三千五百
年前的他,以干尸形态蜷缩著,陪葬品零星环围。还能有皮肉留存,应归功于当地的干热
气候,不知小朋友们见过,晚上会不会做恶梦。
这条属于埃及的长廊在东末的Room65转至努比亚,即目前苏丹的北部。墙上挂的长幅
壁绘为那里“Beit el-Wali”神庙的上色复制,能见在战车拉弓的“拉美西斯二世”,穿
著豹皮的小黑人们惊慌逃命,意指其王威已远播至此。由于曾被统治,后期还以“Kush”
王国反推,成了埃及的“第二十五王朝”,展品乍看挺雷同,不过当仔细盯瞧,仍能看出
些地方特色。像五官轮廓,就满明显与埃及本土的有差异,狮身人面也因此转了风格,以
扁脸厚唇微笑着。
可惜相关文物很多我们再也看不到了,因着所谓的追求经济,苏丹在中国介入下盖起
大坝,不仅逼迫千百年都住在尼罗河畔的居民迁移,一堆古蹟也这么被水淹埋了。与之相
比,“亚斯文水坝”那的幸运多,因着知名度,无数专家协助将“阿布辛贝神庙”切分移
居,让我们这些后人还能有机缘瞻仰。
只是,我真的能有机缘吗?目前是规划在十年里将欧洲各国作趟深度游,当轮到埃及
,应该从阿伯又进阶至老头了吧,没多少本钱可孤身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