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inkbee35.blogspot.com/2023/12/blog-post_10.html
(网志图文无音乐版)
“纪念品和人生很像,充满了激情、幻想、挣扎、选择、遗憾与后悔。”
《早知道就待在家》,谢哲青
每个旅客都在礼品店中失心疯大失血,从复制画、耳环项链、丝巾、珠宝到明信片,
尽管艺术品要价不斐,等待结帐人的手上都收获满满,除我之外。
蓝白相间的米拉之家海报,
是回忆与盘缠、行李箱空间彼此角力后,唯一挂在墙上的纪念品。
除希腊色调使人慵懒,每次看到右上角那片暗红色污渍,
还会回想起当天红酒瓶突然破裂,包包内所有物品都未幸免于难的旅游意外,
也算是另类回忆。
绝难想像这是一栋存在超过一百年的房子。
以2023年的艺术眼光来看,仍然是栋十足前卫的超时空设计。
不论是像沙丘、洞穴、海浪或波浪,如同谢哲青《早知道就待在家》所说,
所有的旅程,都是由真实与虚构的路线构成,它带着我们横渡现实与想像的领土。
每位旅人心中,都有自己对米拉之家天马行空的想像。
文森之家是高第设计的第一栋民宅,米拉之家则是他设计的最后一栋民宅,
建于1906至1912年间。
不过,现今依旧前卫的造型,当年完工后,却被公认是全城最丑陋的建筑,
更因波浪状不规则的白石外墙而被称为“采石场” (La Pedrera),
让委托的屋主米拉先生因此与高第闹翻,双方还闹上法庭。
或许,天才总是孤单!
整栋共9层楼的民宅,特别的绝不只有外观设计。王俪瑾《巴塞隆纳,不只高第》中提到
,
“米拉之家的结构很特别,建筑物本身没有承重墙,高第只用柱子来承受建筑物的重量。
所以高第曾说,如果以后要把它改成旅店,可以把所有墙拆掉,重新隔间,建筑物也不会
塌下来。也因此,米拉之家每个楼层的隔间都不同,窗户宽大,方便采光。”
此外,最初的设计,每一层楼的隔间布局及大小都不一样,
3楼隔出3户住家,4楼隔出4户住家,5楼隔出4户住家,6楼隔出3户住家,最大600平方公
尺,最小290平方公尺。
目前仅开放3层楼供参观,其他部分均为基金会的办公室。
根据官网,目前里头还有3间住户。
#谁住在米拉之家里面?
小说家安娜.维拉多米乌 (Ana Viladomiu),正是王俪仅在《西班牙在发现》中采访米拉
之家住户阿玛特先生 (Fernando Amat)的伴侣。
而这对伴侣分开后,她仍住在米拉之家内。
透过媒体之前的报导,
得以窥视与开放的楼层那几间百年前的居家迥然不同的室内实景,
沿着弯曲墙面摆放的艺术收藏品、全白的油漆、白色调的家俱、地毯......
的确,还是要艺术之人才适合如此独特的风格啊~
维拉多米乌也在采访中表示,
“当妳置身于这公寓时不可能有坏心情,因为妳被所有的曲面包裹着。而在每个角落,都
能发现美丽。”(“It’s impossible to be in a bad mood when you are in this
apartment. All the curved surfaces; they envelope you. I find beauty in every
corner.”)
#重通风与采光的波浪型建筑
#从里到外都得慢慢欣赏
若参访完文森之家后觉得高第是位与众不同的建筑师,但在进入曲线世界后,
除了创意巧思与大胆幻想超出当时的未知,
建筑设计也没忘兼具通风与采光等实用性,
鬼才之名当之无愧。
其实最佩服的还有与他配合的建筑工匠,
要能够将他的天马行空一一落实,还得有精巧细致的做工,
打造符合人体工学的门把、繁复的门框墙面装饰、由各式曲线组成的入口黑色大铁门.
.....
想到就觉得这些工匠均非简单人物啊!
#巴塞隆纳米拉之家 VS 鹿特丹方块屋
#建筑史上的天平两端
此趟旅程,正好有机会参观了两栋建筑史上的极端,
一栋是几乎没有直线的曲线造型,另一边则是全立方体的斜面设计。
前者在1984年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而后者则刚好在同一年兴建!
两相对照,不但大相迳庭,亦非常有趣。
虽没有实际至方块屋内参观,但光看网络照片,心中立刻大问号,
这房子,该如何打扫啊?!且斜面的墙壁,怎么看都有种压迫感。
待久了可能还会头晕吧。
至少,米拉之家内墙面与地板都是90度!
弧形的线条、角度,住在里头有种可爱奇幻的氛围,
怎么想,应该都要比住在鹿特丹的方块屋舒适些吧。
整体而言,这次在巴塞隆纳参观的高第作品,圣家堂、米拉之家及文森之家,
都相当具可看性,且知识性十足。
除建筑本身外,参观动线、语音导览、建筑知识、高第生平、委托者与时代简介等,
都十分完整,且可相互呼应。
|延伸阅读
[西班牙.巴塞隆纳] 世界遗产篇—千万别错过,高第首栋设计建筑—文森之家
https://pinkbee35.blogspot.com/2023/11/casa-vice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