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清迈游记【十一】素攀寺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3-06-05 11:26:11
图文网志版: https://sirius99.com/?p=24560
(耽搁许久才写完,请见谅)
“吃午饭了?”离开“柴迪隆寺”后旅伴问。
“不是才吃过蛋糕,还有四间庙要看耶。”它们都在古城外,怎么算都很拼。
“四间……”他瞪视着我:“不管,吃饭重要。”秉持自己是来度假不是来考察的他
,开始往旁物色餐厅。结果,就这么挑上一家“Cafe de Thaan Aoan”,门面绿意满布,
以植栽缀点得清幽。
坐下翻开菜单,除了饮料,上头有些早午餐的品项,包含西式的面包、松饼、欧姆蛋
组合,以及泰式的沙拉、各色拌炒。正餐都交给旅伴主导的我,很自然对最后的抉择印象
淡薄,从照片看似乎是炒野菜、被蛋肉遮掩的河粉、与会把我辣死的冬荫汤。本来是想尽
快解决好继续行程,哪知明明早上大太阳,吃著吃著,外头居然下雨了。应该只是东南亚
典型的午后雷阵雨吧,还是会就这样下到晚上?我望着窗外,心开始忧虑。
旅伴显然是不痛不痒,很舒适地靠着滑手机,我也是想叫自己放宽心,但时间分分秒
秒过去,雨势却一直没转小,就让人越瞄越烦躁。“要不要先走?第一间要往南出城,有
点远。”我忍不住这样提议,于是便见旅伴表情冒出反射性地抵抗,好在这抵抗没坚决成
形,可能是有吃饱一切好说吧。
“清迈”的寺庙多如繁星,在这条南北主街自然不会只有造访过的那些,一面走便瞥
见好几个引人注目的塔门、探出头的烁亮簷顶,仅能不断提醒自己不能分心。而提早离开
餐厅也算明智,因为当走出城南的“清迈门”,雨便慢慢轻绵至无形。我对着地图穿入斜
向的街道,这边过往是银匠聚集的地区,现今亦散布著银饰店,不少文章都说可边逛边寻
宝,但可能是平日的缘故,整街显得相当萧条,没观光客,也没多少店营业,这对我倒无
差,反正我是来这儿看与其共荣的“银寺”。
它原名“素攀寺”(Wat Srisuphan),建于十四世纪,比“柴迪隆寺”略晚,会有
如此别称,自然是因着妆点,庙宇尚未现踪,岔路便有一座拱门银亮,能见象首神兽“
Nok Hatsadiling”扬鼻展翼。不过也非整区都以银打造,往内步进,主殿仍相当传统,
叠簷下为金烁的花藤攀绕。比较奇的是,它簷面叠数为四,而一路走来,三层为大宗,这
种东西应都有阶级规制吧,连“清曼寺”都只有两层,这里难道因着什么尊爵不凡?
不禁多望几眼夜叉守护的殿门,上头炫亮纹路密缠,花叶间藏了不少鸟兽,似真得了
王家资金挹注,里头布置也延续此基调,绳网搭结,挂了无数金色长幡,形同某种玄妙法
阵。原以为是水灯节灯笼的变体,仔细盯瞧却不像,因为幡面是一排钞票啊,仿佛这边的
奉献就是如此直白,直接买旗幡塞钞票挂上。所以,当走至主坛,见佛陀们满身金光,旁
衬塔座簷线繁复交叠,脊尖飞燃成焰,也不需意外了。
礼佛过后,我往墙侧逛,因为壁面妆点相当出色。绘师取材了诸多知名佛塔,以细腻
又工整的笔法将其一座座呈现,主体写实,搭配着意象式的浮空塔龛,布局皆随主塔特色
作演变,连壁面上段都赋予巧思,缥缈塔峰如沙丘绵延,宛若海市蜃楼。可惜我唯一认得
的只有一座,就是愿望清单中位于“菩提迦耶”的“摩诃菩提寺”,它呈“金刚宝座式”
,五塔分立,象征金刚界五方佛,下方巧妙结合同在印度的“桑奇佛塔”,半球塔座前有
其特色塔门,连门额的雕纹都复刻了。
而既座落于银匠繁盛的区域,就算“银寺”指的并非此栋,殿内免不了也有相关艺品
,壁画的其余空间便布满一幅幅的银质雕绘。汗颜的是,除了悟道、涅槃这种比较典型的
,很多幅对我都相当陌生,仅觉皆带了些神幻意味,相争、灾变、受难、与纳迦的对峙,
好像只能以佛陀的前世故事,也就是《本生经》来归结了。
从主殿走出,隔壁就是这儿的亮点“银寺”,由飞腾纳迦串接的银篱宛如楚河汉界,
将两地划分开,因为那里是要收费的。不过相比整区以银或相关合金的千万造价,门票根
本九牛一毛,就当是对工匠心血的一番敬意了。
付了钱,经过略显杂乱的纪念品贩售区,成对的金银双佛引入“银寺”的辉亮门面,
尽管仍为“兰纳”式的传统形构,即便见识过“清莱白庙”的精湛雕工,繁丽的细节依旧
让我定目。阶栏探延为人身,以多头纳迦为华盖,致密纹路呈现在鳞角,也漫散至其后挑
昂的簷尾,我顺着那傲扬的羽翼往上望,没想到脊尖“Chofa”亦有着变体。先前所见多
是仿金翅鸟的抽象挑勾,这儿倒利用其三重叠簷做出变化,由写实鸟形转意象式,再化为
神兽“Nok Hatsadiling”,而当讶望过它以翼身象首张扬的威仪,后处还有脊背的成列
锥伞,将棱锋带出华丽的升窜。
若只是这样,或许一些大庙也能做得到,但这儿尚有更多的匠心投注,让视野可见的
墙面都布满雕琢。于是阶身出现汪洋翻浪,有大船入港、搬货工人辛勤,往旁延伸的廊墙
像是串接旅途,穿插战争杀伐,其中一处被标了“Mahajanaka”,这是佛陀某一世的身分
,所以邻近应都是《本生经》的情节吧。
纵使佛陀故事大多还在我脑袋里缺席,刻于殿体下段的几个圆盘缀饰却相当熟悉,它
们曾被封为中世纪的七大奇蹟,有“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圣索菲亚教堂”、“亚历山
卓地下陵墓”、“巨石阵”、“万里长城”、“竞技场”、“比萨斜塔”依序罗列。
本以为大致就是以类似图框拼组了,怎料后段更令人讶叹,由于没被柱窗切分,便干
脆拉展为大画幅作品,细节繁多到让我目不暇给。南侧的描绘庆节,底部很明显能看到水
灯天灯的施放,中处应是“银寺”与其背后主殿,毕竟结构特征相符,能见人众像在过“
浴佛节”般,帮成列佛像泼水沐浴,相应的人潮溢满整画面,游行、鸣乐、欢舞、抬持着
供奉祭品。
另一边的北墙也是以寺区作构图核心,只是切换了视角,显露隔分两殿的长篱,情境
则比较扑朔迷离,在外围的似融合了不同时空,从三王结盟起始,接续转为战争、投降进
贡、象队进城,然后诸多人民制器盖屋,仿佛是“清迈”初建的那段时日。
不过这些仍仅算过场,如渐趋磅礡的曲节,于一轮快鼓后至殿末添上庄严击响。背墙
底部复现了佛陀的讲道,有诸多信徒聚拢听讲,衬景的刻凿相当细致,从漫漫草野、竹林
散岩、乃至菩提枝叶、山峦云霭,都显著刀笔用心。视觉中心是座华美殿门,尽管细节稍
异,轮廓与此殿的真实门面依旧相像,作者特别将几个重点处以金漆提亮,由于也对殿门
护法、拱框施予同级对待,便让门径彷若一条悟道之路,浴佛的僧众在进殿后,升华、腾
飞,依归至天界净土的佛陀。
对女性访客而言,这儿便是“银寺”观览的终点了,因为它其实是寺里的戒殿,而戒
殿通常会有“结界石”(bai sema)置于周边与地下,怕被女性经血污损,所以只许男性
入殿。类似的规制也出现在“柴迪隆寺”的“城市之柱”小殿,虽有另种委婉解释是这类
圣物灵力太强,担心女性抵受不住,怎么看都是性别歧视下的产物,我想将众生视为平等
的佛陀,应不曾订下如此谬规吧。况且,哪个男性不是出自子宫经血。但也没办法,这世
界就这样子,伊斯兰国家还更偏斜,仅能庆幸自己生而为男,可以在逛绕一周后,大步进
殿。
一如期待地,殿内依旧满是华妆,才上了门廊就令我抬头盯望,内门门额符合方才背
墙的刻绘,有几尊由浪花化生的菩萨环视,两侧的内簷装饰则相当反差,居然是千元泰铢
正反面,很让人对此殿功用感到怀疑,想着莫非已改为财神殿?
奇特的元素不仅如此,门神一位抱着类似中阮的乐器便罢,另位独眼龙居然是拿电吉
他。大厅地板也相当放飞,几个陆块名称像是一幅地图,偏偏又让它如夜空般串连了星子
、乘云大象,外加幽浮。窗栏亦藏了彩蛋,乍看描绘塔柱,其实呼应着地板,有自由女神
、大卫像、魔龙、外星生物。可以容许新潮的设计,却仍不让女性入殿,也是种人间不可
思议了。
虽杂了这些奇妙物事,传统部分仍旧居多,进门处形塑了骨骸妖物、地狱之口,然后
往里渐转庄严,使视野随簷下勾弧的层层框凝,聚焦于末处的华坛。我依从招引走去,那
儿远离窗门有着理所当然的暗阒,却借由巧思让金身佛陀映射出光芒,彷若愁云苦海中的
明灯,让人不禁在坛前跪坐、静心、而后低语唸祷。
据说除了埋于地里的结界石,此佛是唯一由建寺时代留下的古物,所以已经超过五百
岁了,听聆指引过无数人的哀愁与迷惘。敬望后我慢慢在厅中逛著,寻找其余被隐藏的趣
致,也欣赏那些银质饰板的繁丽,看起来除了细腻雕工外,某些还需要两面交互捶打,让
它呈现更立体的形貌,可惜在这益发速食的时代,艺匠们应该就这么随年月凋零了吧,未
来就算能藉电脑机具代劳,也失去由手中凿刀敲刻的朴质痕印。
离开戒殿,隔壁醒目的双层楼阁是间“兰纳工艺博物馆”(Lanna Craft Wisdom
Museum),为节约时间,就没特别进去了,毕竟院中造景亦有亮点,像是来自印度教的胖
胖象头神,它不仅有逗趣的老鼠作侍从,以十二生肖点缀的银伞也值得多望几眼。还有那
几根在周边高擎的板状长幡,如芒似花的图腾堆叠指天,鳞身涌浪勾绕,繁饰的程度令人
觉得并非纯粹为了烘托,倒更像封印石的华丽转化。
在胡猜中朝更外围逛,本殿后方尚有座大佛塔,但经过了一轮的视觉震撼,仅抹上金
妆就自然显得逊色,连托持窗框的夜叉,都以杂含喜感的狰狞更吸引视线。脚步很快就继
续旁移,带往侧门欲与戒殿争比的雕琢。只是这场赛事终究没有战果,因为邻近停了一辆
银亮敞车,框边浪纹窜流,很快又勾走我目光。创作的范围会不会太广,我不禁哑然失笑

走近细看,它似是身兼宣传的接驳车,挂布的寺区照片旁标记着运行时间,而在这空
置的午后便成了孩童的小小基地,有时爬进蹦出,追逐得开心,有时聚围着,齐盯某人的
手机。或许他们都是这儿银匠的小孩吧,从幼年就在寺里走跳,早把周边华灿当成平常风
景。于是当有机会投身外头世界的声光幻惑,便不再留恋。
还是我不该抱持这样的悲观呢?也可能种子早已植了根,在浅移默化中逐渐萌芽,终
究他们会选择护守这古老技艺,以手中槌凿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