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新加坡熟食中心,忘不了的地痞滋味

楼主: antontonyen (安东尼)   2020-02-09 00:38:25
图文网志版:https://reurl.cc/4gAY9K
岁晚的新加坡,大红灯笼像蛛网,横挂在车水马龙的牛车水街头;春联吊饰排的壅挤,哗
啦啦地红光四溅,加上明年为甲庚年,几只大老鼠笑得开怀,这种过于雍容又略带俗气的
气息,提醒了我再过一个月就是中国农历年了,要不然白日动辄超过30度的慑人气温,谁
会想到这是冬天?
新加坡是华人走向世界的先锋,最早在清末,当时孱弱的中国早已不适人居,南方几个大
城,如广州、福州、汕头,开始流行起了“下南洋”的移民潮。那个时候的新加坡,是英
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最重要的转运站与贸易点,这些远渡重洋的黄面孔,补足了跨国贸易
产业与日俱增的劳动力,在20世纪初期,新加坡的中国移民可能超过500万人。
匍匐前进的华人,率先跨越了世界的门槛,后来成为新加坡政治与经济上的中流砥柱,也
将血液里的生活习俗在这里复制贴上。艰深的文化越境学我不懂,我只知道在新加坡的这
几天,我从来不想家,甚至也不觉得自己身在国外,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在新加坡吃东西
实在太没有隔阂了,在新加坡,我每天从熟食中心开始,也从熟食中心结束,工作前,一
碗肉骨茶配香米当早餐、中午吃炒粿条配柠檬甘蔗汁,入夜热气消散,最适合来碗酸香咸
辣的叻沙面,百年前同宗同源的先祖们,果然没忘记最重要的根。
熟食中心深入狮城生活,不仅全天候供应,各家摊商一字排开,五花八门百味俱陈,构成
新加坡美食的最大公约数。说实在的,熟食中心的用餐环境实在不太宜人,上百台吊扇嗡
嗡打转,搧不掉满室热气,从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再到荳蔻年华的学生妹,人人吃得满头
汗珠,狼狈不堪,但这里又让人日日报到,味蕾上的痛快与单纯,熟食中心最能具体诠释

熟食中心又称小贩中心,是星马两国独有的庶民饮食风貌,社会意义大致等于台湾的夜市
或是香港的大排档。据说熟食中心肇因于50年代,当时无照小贩四处泛滥,无人管理下卫
生问题与食品安全堪忧,政府于是插手,将这些街边美食聚集在一起,就此形成熟食中心
。熟食中心开始称霸新加坡小吃饮食文化50年,直到21世纪后,购物中心所附设的美食街
因为有冷气,抢走了一点熟食中心的客人,但从丰富度与平民化来说,熟食中心依然是新
加坡饮食文化的代表作。
小吃最重要的标签是什么?美味抑或是在地?我认为都不是,要担得起小吃二字,最关键
的成分,应该是便宜。走一遭熟食中心,会发现最便宜只要3~5块新币,约是台币百元以
内就能吃饱,在人均GDP将近65,000美元的新加坡,在熟食中心花的钱,简直少到可以忽
略不计。小贩用最低廉的价格向政府租用摊位,小贩再用最便宜的价格提供美食,有人便
说,在最讲究法治的新加坡,连吃东西,也实现了舌尖正义。
美食当前,应要克制,否则岂不成为俗气之人,唯有在熟食中心,我自愿担负七宗罪中的
贪食之罪,礼节顾忌接连抛诸脑后,我想这种奇异亢奋的来源,在于这里毫无矫饰的欢快
满足。热气依然干煸著升斗小民,我跟着人潮在名店“天天海南鸡饭”排著队,手中握著
一张新币10元的小钞,看似平静无波,心里却暗生纠结,点白鸡好还是油鸡好?配油菜还
是豆芽?不想了,都来吧:“老板,再来份内脏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