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法国最美村庄:勾禾德石屋村

楼主: toiletmei (傲笑年)   2019-10-16 17:17:38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8454549
  是这样的。
  在前往勾禾德的路上,本来车在公路上开得好好的,突然一个转弯,车子开进一条崎
岖的碎石子路,婆婆说是要带我们去一个“观光客比较少”的地方。一听到婆婆临时改变
行程,差点没晕过去。
  婆婆讨厌大城市和观光人潮是众人皆知的,返乡时就是为了陪伴婆婆的我们,许多法
国知名景点就这样擦身而过。不过也因为如此,托婆婆的福,倒是去了满多美得不像话、
人也少得不像话的“秘境”。
  因此只好耐著性子,看婆婆要带我们去哪里见识见识。
  碎石子路的尽头,是一处被称作“石屋村(Village des Bories)”的地方,位于海
拔270公尺的荒郊野岭之中。
  看到眼前的建筑,差点晕过去的我突然醒过来了。
  是“Borie”!
  是这样的。
  每年返乡都会在加尔省河村(Rivières,见此篇)度假的我们,常常会见到一种被
称作“石砌窝棚(capitelle)”的干垒石建筑(Cabane en pierre sèche)。这种建筑
的最大特色在于完全不使用任何的灰浆(mortier)作为黏着剂,单纯视石头的形状堆垒
成屋舍。这种建筑在加尔省(Gard)十分常见。
  相对于石砌窝棚,沃克吕兹山脉(Monts de Vaucluse)则使用石灰岩堆叠成被称作
“borie”的石屋。
  这一带的石灰岩随手可得,加上石头质地脆弱,具有容易赋形、不易冻裂等特色,因
此在罗马时期便已是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今日仍有许多开采石头的采石场。
  17、18世纪的法国人口激增,却面临耕地不足及粮食短缺的危机。经常被饥饿胁迫的
农人和部分村民选择到开垦荒地,一方面可增加耕地面积,一方面亦可增加粮食产量。
  沃克吕兹山地并不是天然的良田,农人开垦荒地面临的第一障碍就是遍布原野的石头
。这些石头好似怎么捡也捡不完似的,没多久就堆成小山。
  为了减少往返住家的路程,在田边搭起临时的工寮,不仅有个可以遮风避雨和稍作休
息的地方,还能存放农具,不需携回家中。生活经验丰富的农人似乎也是天生的建筑师,
这些工寮所使用的建材正是从田里捡拾的石灰岩块。
  干旱作物十分适应此地的地中海气候,像是桑树、杏仁、谷物等作物,尤其是橄榄树
更是环境适应的佼佼者。勾禾德境内在18世纪时有许多大型的榨油厂,正是因为此地的橄
榄产量甚丰,品质稳定。
  除了种植这些干旱作物以外,农人还会在非农忙期间从事“副业”,例如:养蜂、养
牛、采集芳香植物和药用植物、挖掘松露、养蚕、木工……等,这些工作让饱受贫穷威胁
的农人,得以获得更加稳定收入。
  历史学家发现,勾禾德的石屋村没有教堂和公墓,研判此聚落是个临时的住所,而非
永久居住地。
  除却这些,石屋村真是座名副其实的露天博物馆。石屋村里除了工寮,还有烤窑、猪
圈、储藏室等建筑,每座建筑物的入口处都有法、英、德三国语言的解说牌。
  每座建筑都能进入参观,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屋舍顶部的叠涩拱(voute en
encorbellement),这种拱形结构的建造方式是利用砖石向内层层堆叠,最终会在中线合
拢。
  棱脊拱(voute en carène)则是这些农人或牧羊人高度技术的展现,没有使用任何
模板或支架,光是利用石头的层层堆叠就将船形的屋顶结构呈现得如此完美。
  勾禾德的石屋村原名“莱卡邦(Les Cabanes)”,“cabane”在法文里指的是“小
屋”,石屋村在19世纪后惨遭遗弃、被世人遗忘。
  1960年代,法家诗人、作家、环球旅行者皮耶‧维亚拉(Pierre Viala)无意中发现
这座遗世独立的聚落,惊喜之余,发现这个聚落已无人居住,但建筑却完好的没被岁月洪
流淘汰。
  维亚拉得知这块土地即将被出售,不惜卖掉房子买了下来,身为“废墟地主”的维亚
拉反而喜孜孜的向外宣称自己得到梦寐以求的宝藏。
  曾在一场演讲中,南投竹山“天空的院子”民宿主人何培钧说起他的“创业故事”。
大学甫毕业的他向银行借贷了1500万,用一年的时间,和表哥将深处山林的百年老屋转变
成一间有故事的房子。初期营运不利,加上银行贷款的沉重压力、民宿被查封的危机都没
能打倒他。
  因为他一看到这间古厝,他“找到人生最想做的事情”,因此决定放下一切,全心投
入。
  这几年的创业经历,让我有同样的感受。
  人一辈子追求的,应该是自己可以奉献热情的所在。即便别人看起来有点傻、有点笨
,甚至认为你在浪费时间,但一旦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便能不畏艰难、坚持下去

  没有人会因为做喜欢做的事而放弃的。
  唯有热情,才能专注;唯有专注,才会卓越。
  石屋村如今是勾禾德最受欢迎的观光景点之一。1977年,石屋村被列为古蹟,1983年
,被地方政府收购。
  这都要归功于维亚拉的对历史文物的充沛热情和对文化保留的不遗余力。
  我会继续写下去的。
  你呢?你的热情“情归何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