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香港 大屿山 屿南悠闲渔农自然文化深度游

楼主: jay70134 (AJ)   2018-04-10 21:05:49
图文好读版
http://jay7134.pixnet.net/blog/post/224915264
如果你已经玩过香港很多次,去过各大景点、吃遍各种美食,那大屿山绝对是值得开发的
净土。这次我们跟着专业导览员,从这几年越来越火红的小渔村“大澳”出发,搭船出海
看海豚、走登山步道“凤凰径”一探大屿山最安静的角落,再到“二澳”农作社品尝香港
少有的自产农作物,最后回到大澳一探百年古庙,走一趟才知道原来香港还有如此秘境啊

【屿南悠闲渔农自然文化深度游 注意事项】
1.带大瓶矿泉水。
2.好穿、防滑的运动鞋。
3.穿轻薄长裤、长袖衣物、戴帽子,避免晒伤或蚊子叮咬。
走一趟“屿南悠闲渔农自然文化深度游”约需7个小时,途中会在二澳农作社吃午餐,回
到大澳渔村约下午4点,还可以去大澳逛逛吃美食。这条旅游路线规划适合一般观光客,
登山步道难度不高,坡度也没有很陡,基本上大小朋友都可以参加。
路线总览地图,蓝色虚线是从大澳搭小船到分流村,再走凤凰径回到大澳。
早上09:30在港铁东涌站B出口集合,一旁是不错逛的东荟城Outlet,里头有厕所,可以先
上个厕所再出发。
我们搭大屿山专属的水蓝色出租车前往大澳,如果参团人数较多,会改用小巴接送。从港
铁东涌站到大澳车程约半小时。
我们从大澳老街入口旁的小码头搭水上出租车直奔分流村,航程约15分钟,运气好的话有
机会遇到白海豚喔。
我们那天运气超好,遇到7~10只左右的中华白海豚在海流交会处嬉戏,连导览员都说很难
得看到这么多白海豚出没。中华白海豚喜欢出没在香港附近的珠江口浅水地,牠们会配合
潮汐时间出没觅食,通常是早上或黄昏时段。
大屿山是香港面积最大的岛屿,比香港岛还要大上一倍,以前大屿山人烟稀少、土地大多
未开发,直到赤鱲角机场落成后连同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与港铁东涌线、机场快线相继
开通,使得大屿山日渐发展起来。但在大屿山西南方一带仍保有渔村纯朴风情,也成为香
港人的后花园。
第一站我们来到分流码头,分流村是香港境内的最西南边,因此地远眺浊黄色的珠江水与
清透海水交会而得名为“分流”。分流村基本上无人居住,只有登山客或电力维修人员来
往。
分流码头旁历史悠久的砖造焚化炉。
很难想像地狭人稠的香港竟然有如此静谧且干净的沙滩吧,沿着凤凰径走还有更多类似景
观,而远方山头上有一座分流砲台,已确认为香港最早兴建的砲台,有可能是明朝建来驱
赶海盗的。
接着我们沿着凤凰径慢慢走,虽然有坡道但长度不长,健行难度不高,对游客来说还算轻
松。
大屿山西南部一直维持低度开发状态,所以沿路植披样貌原始,也可以看到过往台风肆虐
后的痕迹,像是连根拔起的树木或被冲刷下山的土石,还好有工作人员定期简单维护,凤
凰径一路畅通无阻。
一路上有几座露营地,这些都是较具挑战性的露营场地,想露营的人需自备所有水电、揹
著大量装备走到营地,听导览员说天气好时可以看星空与俯瞰整个煎鱼湾。
我们沿着凤凰径步道上上下下,不出半小时又来到海边,有粗犷的砾滩也有细沙海滩,站
在海边眺望鸡翼角,在海水退潮时鸡翼角会与大屿山相连。
凤凰径上除了水泥步道,还留有早前大屿山居民自行建造的石头古道与具有防御效果的石
墙,一路上除了看看动植物,也能感受早年居民生活的艰辛。
已倾倒的低矮石墙。
边走边拍照大约1个小时,我们即将抵达二澳农作社,远方谷地便是香港少见的可耕田。
二澳村早年居民以农作、渔业为生,不过随着香港都市发展兴盛,居民大多迁往市区居住
,香港少见的良田荒废多年,直到2013年由二澳村长与商人黄永根合作成立二澳农作社,
利用10亩水稻田地发展有机稻作、种植各种香草、甜菜根等作物,并结合在地农民推出一
系列手做农产品,让香港也可以生产出自有品牌的农作物。
我们在这边休息与吃午餐,吃的全是农场生产的农作物,只有肉品是从外地运进来。
刚开始我以为餐桌上摆的是小雏菊盆栽,但导览员说这可是茼蒿开的花喔!这还真是第一
次见到阿~~不过茼蒿开花后口感较差,大多用来作为观赏用途,蔬菜就不吃了。
简单的农村料理,有蒸甜菜根、酱烧鸡翅与排骨,我本来很不爱甜菜根,之前去欧洲吃过
甜菜根沙拉觉得土味很可怕,但只要将甜菜根蒸过,吃起来就像一般萝卜,而且甜度更高
,很好吃耶!
农作社与在地居民合作推出多种农产品与加工食品,如果你担心从二澳带回太重的话,也
可到大澳渔村里的门市购买,我对XO酱超有兴趣啊~
正在晒太阳的姜片,准备制成姜粉。
有机种植的桑葚,可以直接摘下来吃。园里还有各种香草植物与砖窑,假日不少学生团体
来这里认识植物与自己动手做料理,是香港难得的户外生态体验课程。
农作社努力维持与古二澳村民一样的梯田耕作方式,让这项传承百年的耕作传统可以继续
流传下去。
农作社员工的工作室兼宿舍,这也是二澳少有的房子,前面还停了一台退役的中猫挖土机
,使用多年的中猫退役后停留在宿舍前做为装置艺术,也感念中猫几年来为二澳的付出。
从二澳出发沿着海堤步道走,不用一个小时就能抵达大澳,沿途随着步道高低起伏,旅人
的视角更加开拓,一个转弯又是海湾红树林、另一边眺望大海。
二澳交通不算方便,大多走海路到这座小小的二澳码头,或是沿着凤凰径从大澳出发,步
行40分钟可抵达二澳。
牙鹰角营地设施较为完整,这边就有厕所跟山泉水了。
一大早出发又回到可眺望大澳码头的地方,已经过了6个小时~
沿途经过番鬼塘村诉说此地是早年中国与外国人接触的聚落。
因应大屿山交通建设开放,香港政府大澳渔村旁的海堤复育一大片红树林,海堤也是旅人
最爱取景的地方之一。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乾隆33年(西元1722年)建立的天后古庙,那时庙前就是大海,现在都已
填平成陆地。天后信仰是渔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这跟台湾沿海信仰很类似。
古庙上的雕刻装饰则是清光绪18年再重修的,依雕刻的精细程度可推测早年大澳渔村经济
状况还不错。
早上09:30出发走一圈屿南村落、农作社再回到大澳已是下午4点左右,一整天的行程相当
充实,让我们从山与海的角度看见不一样的香港,在高度都市化的香港还可以保留大屿山
这块静谧之地很不容易,如果你已经来过香港很多次,建议可以试着走出市区,来大屿山
感受田野魅力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