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2017大蒙古行(五)蒙古帝都哈拉和林

楼主: Davidking (虽千万人)   2017-12-10 09:24:25
※ [本文转录自 Mongolia 看板 #1PxrOXT0 ]
作者: Davidking (虽千万人) 看板: Mongolia
标题: [心得] 2017大蒙古行(五)蒙古帝都哈拉和林
时间: Tue Oct 24 23:02:54 2017
图文并茂版:http://blog.xuite.net/godpig100/twblog/541382346
2017大蒙古行(五)蒙古帝都哈拉和林:全世界都是蒙古人的牧场
出乌兰巴托往哈拉和林的往返循环行程是蒙古的经典路线,途经草原与大漠,饱览蒙
古多变风景,入住蒙古包,畅饮马奶酒,不过本篇先按下不表,且听下回分解。当我们远
程奔袭,终于风尘仆仆地抵达哈拉和林,已是下午3时,仍蓝天明亮,青山绿水,一派乡
村风光,原来哈拉和林历经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的攻防、海都之乱的反复争夺、明朝远
征漠北的大肆破坏,已随着蒙古帝国的倾颓与分裂逐渐式微,不复蒙古的帝国风华,景点
也因此较少,分述如下:
额尔德尼召/Эрдэнэ Зуу хийд/ Erdene Zuu Monastery(Erdene Zuu
Khiid):http://erdenezuu.mn/(图2)
额尔德尼召并非十三世纪蒙古帝国极盛时期兴建的寺庙,而是十六世纪末藏传佛教再
入蒙古时所创建,因蒙古帝国窝阔台时期,其子阔端派军攻入吐蕃,逼使藏传佛教萨迦派
代表吐蕃僧俗势力臣服于蒙古帝国,藏传佛教也传入蒙古王公贵族,但尚未普及至民间,
直到元朝退回蒙古高原并分裂传至俺答汗时,藏传佛教格鲁派再度传入,此次却在蒙古与
西藏透过藏传佛教彼此结合扶持,甚至第四世达赖喇嘛还是蒙古黄金家族后裔的推波助澜
下,深入蒙古各阶层。自此,蒙古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蒙古也成为藏传佛教虔诚信徒,
迄今犹是。额尔德尼召的入口处(图3)较窄,占地却相当辽阔,我隐然觉得较甘丹寺为大
,但甘丹寺佛殿规模宏大,加上位处汇聚蒙古信徒的首都,终归还是以甘丹寺为尊。而额
尔德尼召草创时,哈拉和林城已是断垣残壁,便与其遗址为邻,以其建材为己用,逐步扩
建,入门处一排斑驳沧桑石雕(图4)竟是哈拉和林城遗迹。额尔德尼召寺院佛殿最大特色
则在供奉释迦牟尼佛青中晚年三等身像,且与西藏著名大小昭寺的佛陀岁数不同,相当有
趣,其他还有罕见的达赖喇嘛庙(图5),以及多幅巨型蒙古式唐卡等,外则由108座佛塔构
筑的白色围墙环绕,颇有草原城池之感。
哈拉和林博物馆/ Kharakhorum Museum:http://kharakhorummuseum.mn/(图6)
额尔德尼召不远处便是哈拉和林博物馆,该馆不同于乌兰巴托苏式博物馆的大开大阖
,因由日本政府出资兴建,浓浓日式细腻风格流淌其间,于有限空间展现蒙古帝国风华与
考古成就,是我个人极为喜爱且指名参访的蒙古博物馆。主要以挖掘、研究暨保存蒙古世
界文化遗产鄂尔浑河谷文化景观(图7)而设立,是哈拉和林最新博物馆与地标。一入馆为
考古遗址造景,随即是哈拉和林城的复原模型(图8),可见各色各样建筑,包含蒙古包散
落于巨大城池中。再来介绍蒙古高原历史,历数匈奴帝国(图9)、突厥(图10)、维吾尔(图
11)、契丹国家时代(图12)的蒙古史前史,直至成吉思汗威武登场(图13),扫平群雄,建
立蒙古帝国,之后并定都哈拉和林,最后则是考古发掘的瓷器与蒙古帝国时期的金瓶等文
物(图14),旁还有放映室播放哈拉和林的考古影片。博物馆以单一楼层之姿横躺大地,展
厅规模不大,但整体气氛极佳,连纪念品商店也附设信箱,能于蒙古帝都享受驿站通邮,
实在痛快!
蒙古帝国版图纪念碑/Great Imperial Map Monument:(图15)
此碑雄踞于哈拉和林山丘上,由匈奴、突厥、蒙古三大帝国版图巨幅碑墙环绕大型敖
包(图16)组成,可将哈拉和林尽收眼底(图17),既能见额尔德尼召的壮观,也可望现代哈
拉和林的恬静,更有被鄂尔浑河与翠绿草原环抱的青山绿水(图18),简直是全景照(图19)
的天堂!我们在此地各种奇形怪状的拍照姿态百出,于草地上或坐或卧,或跳或奔,不时
仰望蓝天,不时振臂高呼,飒飒风声下衣襟飘扬,让人不禁出神遥想蒙古帝国征服世界,
席卷天下的大志!
哈拉和林遗址乌龟石/Stone Turtle及银树喷泉/Silver Tree:
http://www.touristinfocenter.mn/en/cate1_more.aspx?ItemID=36
乌龟石雕(图1)原先是哈拉和林城的镇守巨石,便在额尔德尼召之旁,如今哈拉和林
城饱经风霜,只剩荒芜苍茫,但因此地之下深藏哈拉和林遗址,所以划起大片区域保护,
不过其中的乌龟石却相当亲民地未设阻拦,可自由合影,乌龟石旁尚有成圈的纪念品摊贩
,但考量同属露天景观的台湾野柳女王头曾遭人为破坏,在古蹟保存及维护上,蒙古应可
多加考量。乌龟石续往前行,便是方格围起的考古遗迹,举目所望,却是仅有小土丘隆起
的平坦旷野,帝国的王图霸业都已在谈笑中,实在不胜唏嘘。另外,哈拉和林史上最有名
的地标其实是十三世纪的“银树喷泉”,由俘获的法国工匠建造一银质高树,上有天使吹
号,下设机关可流出马奶酒、蜂蜜酒、葡萄酒、米酒等四种饮料,哈拉和林也可见到仿造
建筑(图20),但便无如此精妙设计,只能借由想像凭吊。
身为蒙古帝国初代首都,哈拉和林早已洗尽铅华,成为一个人口不及万的朴实小镇,
镇中车流稀疏,牛马肆意,楼房低矮,人烟寥寥,弥漫恬淡乡村氛围。且虽旁有山丘,但
起伏不大,基本上仍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走“人为城”的防御战术,一旦繁华褪去,
再起艰难。蒙古国也曾有过迁都至哈拉和林的倡议,力求发展蒙古其他地域,但兹事体大
,反复思量后作罢。现今的哈啦和林,便简单谨守着那深埋地下的文化遗产与过往繁华,
留待后人细细欣赏,而恰恰正是这般的静谧低调,如此的凝寂安详,却让游人与学者对哈
拉和林更加心心念念,更是向往那哈拉和林城曾经共同的梦想:让全世界都是蒙古人的牧
场!
敬请期待下篇:2017大蒙古行(六)现代版两都巡幸(巴彦戈壁、哈斯台国家公园等)。
楼主: Davidking (虽千万人)   2016-10-24 23:04:00
虽拖稿却不冨樫!持续更新中!!!
作者: juliankokola   2016-10-25 09:50:00
好文推~~
作者: timney921 (准大叔)   2016-10-25 10:24:00
推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