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华盛顿DC-精采绝伦的新闻博物馆NEWSEUM

楼主: popularyulin (农委会橘子代言人)   2016-12-04 21:46:34
图文网志直达车: http://popularyuling.pixnet.net/blog/post/221125835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不但有无数史密森尼学会系列的博物馆,
还有白宫、美国国会、五角大厦等知名景点,通通都是免费入场,
对于喜欢博物馆、历史,或著阮囊羞涩的朋友来说,可是一个流着奶与蜜的地方。
因此需要额外收费的景点,想当然地在DC应该不太吃香,
但新闻博物馆(NEWSEUM)却凭着它丰富的馆藏、
有趣的内容和交互式的设施,抢下一席之地,
这么精采的博物馆,我实在不忍心让大家错过它。
新闻博物馆(NEWSEUM)
门票$22.95元,可连续两天入场(相信我~热爱博物馆的朋友一天绝对不够),
当News和Museum结合成NEWSEUM,
便可知道这个博物馆都是围着“News”打转。
博物馆门口外墙刻着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论自由的条文,
靠近一点可在门口及馆内的“Today's Front Pages”
看到来自世界各地超过八十份报纸的头版,
而馆内更可以线上观看其他国家的头条,
像当天韩国的最大新闻就是Mers,
总统朴槿惠对国民发言将设立Mers应变小组,势必让国民回到正常生活轨道!
对应现在韩国的第六次烛火示威活动,朴槿惠任内真是风波不断 。
“Berlin Wall”展区摆放著德国之外的最大柏林围墙残骸,
正面是西德自由奔放的涂鸦,背面却是东德压抑孤岛的写照。
除了柏林围墙之外,还有戈巴契夫签属解体苏联条约的用笔,
更有著名的Death Tower,
为当时东德监视并射杀试图越过边境逃离铁幕人的监视高塔。
当时约有三百多个伫立在东西德边界,
而现今美国唯一一座的死亡塔便在该馆内。
游客也可以透过“Pulitzer Prize Photographs普立兹照片”展区,
直击每年最震撼人心的照片。
像这幅是在伊波拉病毒肆虐区域拍的照片,
从东西德解体到最新的世界大事,该馆都一一展示出来,
事实上踏入七层楼的新闻博物馆那一瞬间,就摆脱地域跟时空的限制了。
不仅可以看到多达五世纪之久的报章纪录,
更可以在阅听室观看世界各地的Live新闻,
亲身体会在高科技繁荣发展下,新闻传媒的演化。
黑人民权斗士金恩发表著名[I Have a Deream]演说当天的头条,
实际上有在使用的新闻摄影棚(目前租借给美国ABC),
以及让游客体验记者的转播体验室 。
九一一恐怖攻击也是新闻博物馆的展示重点,
除了特别展示现今已扭曲不堪的原纽约世贸大厦顶端铁塔外,
旁边墙上还摆满当时各国报导九一一头条。
当然还有罹难者的遗物,像是在倒塌世贸大楼废墟中找到的信用卡,
以及无数只据搜救人员表示还在震动作响的手机,
完全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亲友是多么着急地呼唤挚爱。
除了各种展示区之外,新闻博物馆还有多间影片播放室,
数十百只影片整天播放,
从越战新闻片段到因水门案引咎辞职的总统发言,
丰富的馆藏内容让我花了两天才逛完新闻博物馆,
而且让我思考了很多,可谓满满的收获。
其中可以在馆内的一处看到全球新闻自由度的地图,
仔细看台湾是少数的新闻自由国家,
旁边也特地设置空间书写全球罹难的传媒人名字。
照理来说我应该为台湾的新闻自由度感到开心,
的确我衷心为罹难表上没有台湾而高兴,
但是面对现在的媒体环境,我却开心不起来。
小时候常常写作文“我的志愿”,不晓得大家都写什么呢?
总统、消防员还是记者呢?
记者以前真是个崇高的行业,能不畏强权挺身出来揭露丑恶、维护正义,
可是个真正实践第四权的无冕之王呢,
但现在不说别人单说我自己好了,记者在我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以前科技不发达,资讯传递速度缓慢,
对于生活中的大小事和国际的认识,都仰赖于媒体的报道,进而改变时局,
在新闻博物馆各展区内,我深刻地体会到媒体的贡献和力量。
例如若不是媒体揭露美国大兵在越南的恶行恶状,
进而打破美国人民对越战的美丽幻想,
怎么会使全民反战的思维蔓延全美呢?
其中我认为“Bloody Sunday血腥星期天”一事当中,媒体证明了它的重要性。
“Bloody Sunday血腥星期天”发生在1965年的3月7号,
离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I Have A Dream”演说,
也才过了一年半左右,
当时为了纪念一名过世的黑人示威者,
故决定从Selma步行112公里到阿拉巴马州的首府Montgomery,
展开一场争取黑人投票权的游行。
但是这场示威却只走了六个街口而已。
大约五六百人手无寸铁的游行民众,
惨遭州警毫不留情地出动催泪瓦斯和警棍,
这些血腥的殴打画面透过众多媒体即时传递各地,进而轰动全美甚至全世界,
事发后的四十八小时内,全美超过八十座城市进行了示威抗议,
并且随之在该地举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的游行,
这就是著名的“Selma to Montgomery marches”。
该事件迫使当时的美国总统Lyndon Johnson
对民众和参众议员发表了“We Shall Overcome”的演说,
并且五个月后通过了“1965年国家投票权力法案”,
让所有二十一岁以上的美国人都有投票权,
被视为是美国民权运动最重要的法案之一。
若不是媒体让世人看到血腥星期天,那么黑人不知何时才享有投票权,
更不要说欧巴马能选上总统了。
媒体曾经如此伟大,是多少历史大事的幕后推手,
但随着科技的发达,资讯传播的速度和幅度越来越大,
更别说网络的出现,真正落实了无国界的定义,
在求新求快的资讯时代,以及人人皆狗仔、记者的现今,
新闻媒体渐渐地肤浅化、狗血化、无脑化。
不知从几何时,新闻的消息来源几乎都是网友说法,
一个网络影片便能成为报导的主角,
台湾新闻里皆是生活鸡毛蒜皮小事,无国际大事。
我不是不能体会新闻从业人士的难处,
国际大事等较复杂的议题没有收视率,只好选择简单易懂的内容,
但是这岂不是一个恶性循环吗?
新闻媒体肤浅无脑化,使得民众没有接触更深层内容的阅听习惯,
没有收视率于是更没有人愿意做这方面的内容。
我看着博物馆内摆放的纪念碑,看着唯一在911事件罹难的摄影师遗作,
看着众多为了新闻自由及资讯传播牺牲的人们,
看着鲜绿的台湾新闻自由度而感叹不已。
PS:新闻博物馆二楼可以眺望华盛顿特区的街景,
逛完沉重的911展区后,不妨可以到这里来放松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