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志
https://tw.streetvoice.com/a193402000/articles/2553670/
再来来小提一下耕乐堂,
明代进士朱祥所建,
如同名字一般,就是个隐居耕作的概念。
园内小桥流水,金桂银桂古松金鱼。
另外,来到观光地区,难免都想写张明信片,
明清街的猫的天空之城是文创商店,
各类各色明信片外,还有文创小物,细致典雅。
这里有个概念,叫做
"寄给未来"
,当然是需要多付钱的。
于是,写了张明信片,寄给三十岁的自己。
问候一下,是否活得自在且开心?
在同里镇里,水乡,小桥,流水。
于是很多古装店,
也很多穿着古装跑来跑去的旅客。
这就成了除了猫狗外,我爱拍的景色了。
小孩子总会被套上带些成熟的装扮,
爸妈总叫着他们笑,
摄影师总叫着"看叔叔","看阿姨"
"拍完了,谁的小孩,把她抱走。"
看着小孩们干笑两下,而后不知所措,再感百般无聊的萌样,
路过的人无不驻足。
除了古装外,
耳朵也是有福的,
想听歌,座在中川桥或泰来桥,不用进酒吧也能听到船码头酒吧传来的嗓音。
想听曲,走到三桥晃一下,拉二胡的街头艺人,到处拉琴赚外快。
想听评弹,南园茶社周末下午场。
默默的,写完这篇时,已是在同里的最后一夜,
百感交集,
在舒服缓慢的水乡,
认识了很多人,旅客,在地人,游客,常来店里晃的小女孩。
聊了很多,感受了很多,
在这跟朋友谈过人生,谈过职场,谈过爱情,谈过旅游,谈过大江大海,谈过人生无常,
在这跟旅客谈过同里的美,同里的夜,同里的静,同里的内敛。
同里是适合生活的,适合慢活的,
虽然观光还需要在加油
(三步一客栈,五步一餐厅,抢客严重,红海),但有很大的潜力。
增加些软实力,以及凝聚力跟居民的向心力,加上创新及古老文化的结合。
古装与戏剧的结合,借景。
让旅客融入同里,演绎著,穿着著,感受着,成为剧本的一位。
联合服务,自行车或游船或三轮车,喝茶听评弹,泡吧,古装或演剧,
免费导游定时解说,真人图书馆等,
观光可以模仿,但精神或本身的底蕴是仿不来的,
虽说人人说古镇大同小异,哀,其实是现代人的操作让她无所差别了。
大城市或许建设都差不多,但上海跟北京的历史能相同吗?
或许多年后,在回来时,更商业化了?或更有魅力了。
但此时此刻,至少我知道,喜欢著这样有些清淡,却带着韵味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