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闲聊] 英打输入法布局Colemak-DH和Workman心得1

楼主: littlethe (东周流浪汉)   2021-07-24 09:28:46
※ [本文转录自 Key_Mou_Pad 看板 #1W-sm1yb ]
作者: littlethe (东周流浪汉) 看板: Key_Mou_Pad
标题: [闲聊] 英打输入法布局Colemak-DH和Workman心得1
时间: Sat Jul 24 09:24:46 2021
大家好,2017年以前我和绝大部分人一样,
用着“普通”的用法操作著“普通”的输入设备,
也就是我们市面看到的那些普通的键盘鼠标,
我是再普通不过的电脑使用者或玩家,
但从2017底开始,我脑袋好像被打到似的对传统设备的用法感到不满,
开始想要尝试用不同设备或不同用法让电脑使用或打电动更便利,
我试过了很多东西,所以就想把尝试用这些东西的经历写成一系列的心得文,
也就是我的另类的进化之旅,来给大家分享,看有没有人也想试试看,
很多资料也只有英文的,中文很难找,我也顺便翻译给大家,
如果很多人对这类电脑特殊用法或人体工学有兴趣的话,
那我会考虑成立社团或粉丝团来经营看看,
查了下,台湾好像还没有这样的社团在网络上,有的话,也麻烦和我说一下。
先从最近的英打说起,在今年1月底时,
因为键盘换成直线排列键盘(Lily58和Corne,我有空再写键盘的进化之旅心得),
按键布局要重新适应,所以就干脆顺便学比较有效率的英打布局,
因为我被QWERTY困扰很久了,用了二十几年还是很不顺手,很容易打错字,
手指也会不舒服。
我先做了一天研究,主要英打布局(layout)有:QWERTY(占99.9%),
dvorak,Colemak系列,Workman这四个,其他还有极少数人在用的如MTGAP,
QGMLWYFUB,Minimak,因为资料极少,没软件支援,
很多只是某人在网络上贴个键盘布局给个名字而已,
几乎是没有人讨论,甚至可能已经没人在用了。
以下是对几个布局含QWERTY的简短说明:
QWERTY:
很可能是生活中最不人体工学的东西,
因为一开始是100多年前要故意用来减慢打字机的打字速度的,
然后就沿用至今,可说是最烂的输入法但就淘汰不了,因为大家习惯了就不想改
Dvorak:
1936就被发明来取代QWERTY,最先把常用字母放在中间排(Home row),
这观念此后就被所有设计用来取代QWERTY的键盘布局所沿用,
特色是元音和符号都在左边,在10年以前一直是第二大键盘布局,
还出现过打字最快的世界纪录,但Colemak出来后就渐渐被Colemak取代了,
因为有些过时了,像少用的U键居然放在中间排的食指位置,这是最好按的键,
应该放很常用的字母,还有快捷键Ctrl+(Z,X,C,V)会不好按。
网络上有其他版本像左手Dvorak或Programmer Dvorak,但是都极少人用
Colemak系列:
为什么要讲“系列”?因为Colemak有个社群,他们会一直讨论怎么改比较好,
所以自2006年被Shai Coleman发明以来,就出现了几个主要版本:
原版Colemak、Colemak-DH(又称Colemak-DHm,于2014年发明)、
Colemak-DHk(于2017年发明)、Colemak-CAW(2016)、Tarmak(2014),
所以称为系列,而且发明的人也不同,是以社群的方式推广,
最明显特色是键盘上的相邻字组很少,因为他们觉得相邻字组打起来会不舒服。
Colemak-DH是接受Workman的批评而改良的,减少了中央区(Middle Columns)的使用,
后来为了要更适应一般的交错式键盘,让M键在交错式键盘更好按到,
就推出了Colemak-DHk,和Colemak-DH的差别只有M和K交换而已,
原本的Colemak-DH就改名为Colemak-DHm,表示这个布局比较适合直线排列键盘。
结果这样一搞,带来了很多副作用,一是很多人就被这些版本搞混了,会很困惑,
二是有人交错式键盘和直线排列键盘都用,他们就变成要去习惯两个布局了,
三是Colemak-DHm和Colemak-DHk只差一个键,为了这样去维护两个版本不划算,
而且随着直线排列键盘越来越多人使用,Colemak-DHm虽然比较旧,但却越来越受欢迎。
所以在2020年底的时候,Colemak官方就宣布不再维护Colemak-DHk,
建议只用Colemak-DHm就好,反正Colemak-DHm在交错式键盘的表现也很出色,
并且将Colemak-DHm的名字改回Colemak-DH,以后讲Colemak-DH就是指Colemak-DHm,
不过Colemak-DHk之前的软件支援还是会保留在官方网站。
至于Tarmak也值得一提,那是变动少的Colemak版本,和下面讲的Minimak很像,
从初阶到高阶有4个版本,变动的键分别为4,7,10,14,
可以让不想用QWERTY也不想变太多的人选择,或是作为一步步渐进学习Colemak的工具。
虽然我认为要学Colemak可以直接套用Colemak就练,不用一步步替换按键,
但一步步替换按键的好处是挫折感不会很大,一开始打字速度也不会降太多。
Colemak官方现在也正在实验新的布局,也就是未来还会有新的官方版本出现。
所以Colemak可说是有不断地进化,随着直线排列键盘越来越多人使用,
Colemak系列也就越来越多人来尝试,我本身也是这样跳进坑的,
我猜测Colemak系列现在应该是最多人使用的新布局,
有人估计全球有10万人在用Colemak,但我没看到严谨的数据证明Colemak比Dvorak多,
唯一的线索是我看MonkeyType的统计,Colemak已经超过了Dvorak,
但MonkeyType属于专业打字竞赛网站,母体并非所有人,所以不见得准,
但已经是我唯一能找到的比较数据。
Colemak社区很像宗教,很讨厌Workman,可是我对Workman的评价还不错,
不过他们对MTGAP评价很高就是了,
他们当中有人说不用MTGAP的理由只是因为MTGAP改太多键了。
他们是真的很热心的一群人,花了不少时间回答我的问题。
我有和Colemak的经营者聊到台湾和香港使用注音和仓颉的状况,
所以要换Colemak的话,注音和仓颉的键位也会跟着改,也要重记,
所以会更难不用QWERTY,Colemak经营者就告诉我,
我可以把注音或仓颉符号的使用频率给他们,
他们也许可以为我们这些繁中使用者做点调整,这真的是很大的善意,
但我想想还是算了,因为注音和仓颉的使用者在世界上真的算少人使用,
不需要为我们去影响他们的计划,真的有换布局的需求的话,
我是比较建议就改用拼音就好,用拼音的好处真的很多,学很快。
如果真的很多注音和仓颉使用者对Colemak有兴趣,
希望Colemak为注音或仓颉做点调整的话,我再和Colemak团队谈看看。
Workman:
在2010年时被发明,因为作者OJ Bucao不满Colemak在中央区的按键的使用率过高,
所谓中央区是键盘正中央的区域,在QWERTY布局中TGBYHN这6个字母的位置,
如果要按著六个键,那么食指就要向中央横向移动。
作者认为手指纵向移动会比横向移动自然,所以Workman把冷门按键放在中央区,
同时也是特别对直线排列键盘做设计,因为直线排列键盘角落的按键会特别难按,
所以把最冷门的字母放在角落。
除此之外,Workman和Colemak有个极大的不同点,就是对双字组(Bigram)的态度,
Workman觉得双字组是有利打字的,所以放了很多双字组在布局上,像TH,SH,PO,ION,
这些常见的字组是相邻的,放在旁边就可以连着打。
但是Colemak觉得双字组连着打会造成不舒服,所以在Colemak看不到明显的字组。
也因为Workman有许多字组,所以很好记,相连可以连着打,打字很像有Combo的爽快感,
初学时就可以学很快,不像Colemak会比较抽象,
所以虽然Workman号称是Colemak的改良版,但我两者都打过后,
觉得可以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布局。
Workman当时吸引了不少人从Colemak跳槽,但接着,2014年,Colemak效仿Workman,
也把冷门按键放到中央区,推出Colemak-DH,不过还是极力避开相邻字组,
成功的又把人潮吸引回去,反而Workman之后就没有再更新,变得冷清了,
就只有一个版本,但是网络上还是可以看到有些人有用Workman,
大部分是直线排列键盘的使用者。
虽然Workman变冷门也没有再改良了,但软件还是有在更新,
所以如果喜欢字组连打的话,还是可以使用Workman,
它再怎么说也还是仅次于Colemak和dvorak的第三大键盘替代布局,
未来也很可能出现改良版。
其他:
MTGAP是一位部落客在2012年提出的布局,但之后就没有再更新了,
作者本身也建议大家用Colemak,他只是在尝试研究个不同的布局,
我没看到真的有人有用MTGAP来打字,但因为在某一篇文章给MTGAP的评价非常高,
所以我才一开始也把MTGAP拿来试打看看。
QGMLWY是著名布局分析网站Carpalx自己提出的布局,
该网站有可能是布局分析资料最多的网站,所以我也纳入试打名单,
除了QGMLWY,carpalx也有提出QWERFY布局,差别是QWERFY是只是对QWERTY做部分改进,
而QGMLWY是全改。
Minimak是个很特殊的布局,因为改动的键位很少,共有Minimak 4,Minimak 8,
Minimak 12三个版本,Minimak 4意思就是只改动4个键位,以此类推。
理论上从QWERTY转来练会非常快上手,但是真的太少人讨论了,
加上我想直接练评价比较高的布局,看数据Minimak并不是个表现优秀的布局,
唯一好处就只有改动幅度小,所以我就没有把它纳入试打名单,
不过还是读到了两篇有关Minimak的文章。
ISRT这大概是2019年时被发明的布局,算是蛮新的,
号称比Colemak更少的SFB(Same Finger Bigram),到现在也累积了一些人使用,
他们觉得ISRT的符号位置更合理,但也有人不喜欢Y的位置,
因为Y按到的机会蛮大的,小指要常常伸长去按Y会不舒服,
所以就把“YIQ”和“,A.”的位置交换,现在是由一位叫Semilin的人在维护和推广,
他在Youtube发了一些他用ISRT打字的影片。
Hands Down也是很新的布局,在2020年时推出,是个很有特色的布局,
作者强调是完全为分离式键盘设计的,所以这个部局是包含拇指键的,
一般键盘无法套用。
再来,他认为完全不需要考虑QWERTY转换与Ctrl+AXCV快捷组合键的问题,
所以按键位置和QWERTY没有重复,因为他认为人不能被“过去”给束缚,
所以要设计出“全新”的键盘布局,让手真正的被解放,而能放下,
也就是Hands Down名字的由来。那AXCV不在原来位置,不能单手按Ctrl+AXCV的话,
那作者要怎么复制贴上?作者就在韧体用自订的快捷键来复制贴上,
比Ctrl+AXCV还更方便更好按,所以这问题也解决了。
再来比较有趣的一点,作者还在实验中,没有决定布局会长什么样子,
所以他文章出现的布局,就用版本命名,Hands Down讲到最后,
其实也就很像Colemak是一个键盘布局系列,是依据某个理念在设计的,
只是目前用的人应该要比ISRT更少,而且要懂得写韧体才能用,
也要有可以对应键位的分离式键盘,是有不小的门槛。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键盘布局,像Norman或Capewell那些,但这些冷门布局就不重要了,
都是几乎没有人讨论的布局,所以听过就好,我都很怀疑还有没有人在用这些冷门布局。
因为文章太长了,我就分成两篇写吧,下一篇我会讲我的学习过程与心得。
这篇文章会PO在IME版和键鼠版上,如果有不合版规的话,麻烦告知,我会自删的。
作者: Ice9 (又到了属于我的季节)   2021-07-24 10:56:00
我选 Dvorak一来是快,二来是在疯古典乐时期学的,而且发明者和作曲家有关系。但 Dvorak和 vim不熟…… 只能硬上了
作者: ayugioh2003 (小麥)   2021-07-26 11:43:00
只听过 qwerty 跟 dvorak 而已,感谢分享
作者: MilchFlasche (实践才能发光)   2021-07-28 13:58:00
蛮好奇这类布局是只针对英文最佳化,还是对其他用罗马字母的语文也有帮助?
作者: Ice9 (又到了属于我的季节)   2021-07-28 17:10:00
标题有写是英打。如果有注意欧洲其他拉丁语系国家的键盘就会发现基本布局就有差异。
作者: Imper0502 (晌烨)   2021-07-31 13:49:00
欢迎加入FB社团:键人谷。可以讨论键盘布局
楼主: littlethe (东周流浪汉)   2021-08-01 09:35:00
虽然是针对英打优化,但看讨论对其他欧洲语言也有帮助我加入了键人谷,感谢告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