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创] 从Skype再次被并购看创业者的商业布局

楼主: xyz2541 (飞)   2011-05-11 22:08:02
看到公共汽车在拨SKYPE被微软并购的消息真是惊吓,回来看到学弟转的这篇消息
感觉这个评论满值得创创人一起研究一下,SKYPE的创办人真的很聪明有商业头脑
顺便默哀每次google想抢SKYPE都抢输别人
新闻来源:http://www.inside.com.tw/2011/05/11/ms-skype-biz-arrangement-strateg
将产品/服务/品牌与核心技术切割为不同的资产,不见得是完全着眼于之后的商业利益(
当然有最佳),但确实可以让核心技术有更多的弹性与发展的空间。所以,各位有心创业
或创业中的读者,若您自认产品或服务的背后是一个独门的核心技术来support,且这个
核心技术未来可以开发其他不同的产品,Skype两位创办人成立Joltid授权核心技术的作
法,是一个很好的case study值得参考。
美金85亿,Microsoft并购Skype
今天(美国时间五月10日)可能是所谓的好日子,好不热闹,一年一度的Google I/O
Developer conference于San Francisco隆重登场,是科技网络媒体争相报导的题材。但
此同时,于San Francisco几条街之隔,同样也发生重量级的PR事件,就是Microsoft宣布
以美金85亿并购Skype。
Microsoft的PR头竟说 ”heard there wasn’t much happening today.”,所以选择今
天开记者会,显然故意要漠视Google的存在(大概也想借此消遣一下Google于这次追逐
Skype中失利的窘境吧),不过这么大条的新闻,于美国科技重量级blogger Om Malik在五
月8日首先揭露除了Facebook与Google之外,Microsoft也加入Skype并购谈判的行列后(Om
果然是大哥大,不仅有内线消息,且一言九鼎,消息完全正确),这件事情已经是纸包不
住火,尤其是在些大公司的并购竞赛中,一分一秒都很重要,一旦得手,当然要尽快发布
,以免节外生枝。笔者于四月中这篇inside文章中曾提及Skype可能delay IPO以求出售,
没想到事件果然是朝这个方向快速发展至今成真。
这是第二次Skype被并购了
这是Skype于2003年创办以来第二次被并购,前一次是2005年九月被eBay以美金41亿元并
购,事隔五年多,历经几次高层以及股东的重整,再次被并购,金额double。eBay当初并
购Skype时,虽然其自圆其说认为Skype可以complete其电子商务(拍卖)重要的一环:通讯
(于此之前已经完成Paypal 金流与UPS/USPS物流的整合),称这个并购是Power-of-Three(
感谢笔者好友Phil Wolff还保存这份eBay的presentation),但eBay并未好好地将Skype整
合于其电子商务的服务中,以致于eBay的买卖家无法便利的使用Skype,Power-of-three
之说大大折扣。
而且因为这宗并购案的金额中,有一大笔美金15亿元是所谓的bonus奖励金,亦即Skype需
要于一定时间内达到设定的财务target,创办人才领得到,这本来是美意的incentive
program,后来却演变成Skype刻意追求营收的成长,忽视了其核心的价值,因此扩张的毫
无章法且大乱阵脚。这些原因让这个并购成了近年来internet business并购案最常被讨
论的一宗败笔(这是eBay前CEO Meg Whitman所主导的,也成了她退休后挥之不去的梦靥)
。不过eBay藉这次Microsoft并购,加上去年十一月Skype重整时出脱了70%的Skype股份,
Om帮eBay算了一算,eBay于这宗并购案上整体而言还是赚钱的。赚钱是其次,对eBay重要
的意义是,从此可以专注于电子商务的本业了(因为eBay实在不知道要如何经营Skype)。
Skype创办人一屋二卖??
至于Microsoft为何要花这么多钱买一个目前还在亏损中的Skype,有很多说法,有兴趣的
读者可以阅读Om或是TechCrunch的报导,都有很独到且精采的分析,笔者不在此重复与赘
述。而笔者以曾参与过Skype于台湾的发展与长期观察Skype的过程,于此想要分享一个小
小的心得,是跟Skype创业者高明的商业布局有关。眼尖的读者会看到Om这篇文章中最后
提到:” Niklas Zennström and Janus Friis, the co-founders, with their
14-percent stake, take home about $1.19 billion. Damn, these guys know how to
double-dip!”(语气看不出是恭维还是…),可能会有一个疑问,Skype于2005年卖给eBay
,创办人不是应该卖光持股了,为何2011年这次,他们又能赚了一笔?
高明的商业布局
Skype不是H.264或者是SIP的VOIP,而是利用P2P技术来完成real-time的voice
communication,P2P于file sharing上的应用早于Skype之前就很普遍,但要做到
real-time且有一定的voice quality,这是创举,也是disruptive,即便至今还是无人能
匹敌。Skype因此用很低的成本维持一个很大的customer base与通讯量,如果是用SIP的
技术来开发,以同样的通讯量来计算与business model来算,大概全世界没有几家电信公
司可以run这样的事业。
Skype的两位创办人,把这门技术称为”Global Index”,而拥有这个技术的公司,不是
Skype,而是同样由这两位创办人创办的Joltid Ltd。所以商业上的安排是,Joltid授权
Skype使用”Global Index”的技术来开发Skype software(注:失败的Joost也是这样的
模式),亦即Skype并未拥有最核心的P2P技术。2005年eBay并购Skype时,是买Skype的
software,brand,以及customer base等properties,并没有连同Joltid一起并购,所以
eBay并没有因这个并购案取得P2P的技术。eBay这么大的公司,有一群最优秀的经营团队
与法律顾问,花了大笔银子,难道不知道这个P2P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吗?怎么看都觉得怪
异。当时的rumors是,可能要一起买Joltid太贵了而作罢,而且eBay觉得自己有能力开发
这样的技术。
这样个状况,后来演变成于2009年九月Skype两位创办人以Joltid的身分告eBay(Skype)违
反双方P2P licensing agreement,侵权access其P2P的技术(很诡异吧,1;33mSkype创办人告
Skype),Joltid要停止授权,Skype还因此于其为了IPO的SEC Filing文件上特别声明此
dispute将可能会影响Skype的部分营运与通讯品质,但Skype已经着手开发类似的技术来
support。
很显然Skype所仰赖的这个P2P技术,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被取代的,因为于2009年11
月eBay与其他Skype大股东终于跟Joltid达成协议,以Skype 14%的股权以及董事席位交换
了Joltid这个P2P的技术,这也是今日Skype两位创办人借由Microsoft的并购Skype再度获
利了结的始末,Double-Dip!。这次Microsoft不会重演eBay不堪的历史,且取得Joltid
这个关键的P2P技术,绝对是这个并购案的重大benefit。
Joltid分别授权P2P给KazzaKazaa(Skype两位创办人最早的创业,为P2P File sharing
software,但因使用者多用来share music files,因此被美国唱片公司联合提告,创办
人一度无法进入美国,后来官司无罪),Skype以及Joost,虽然KazzaKazaa吃官司,但不
影响创办人开发Skype;虽然卖掉了Skype,但可以继续开发Joost。这样的商业布局,将
产品/服务/品牌与核心技术切割为不同的资产,不见得是完全着眼于之后的商业利益(当
然有最佳),但确实可以让核心技术有更多的弹性与发展的空间。所以,各位有心创业或
创业中的读者,若您自认产品或服务的背后是一个独门的核心技术来support,且这个核
心技术未来可以开发其他不同的产品,Skype两位创办人成立Joltid授权核心技术的作法
,是一个很好的case study值得参考。
小记
这次Microsoft半路杀出程咬金,从最早传闻有兴趣且已经进行接洽的Facebook与Google
中夺走Skype,最呕的应该是Google。从2005年Skype第一次到这次的被并购,Google都是
积极的并购者,但都以失败收场。Facebook早已经与Skype于产品上有深度的合作了,加
上Microsoft又是Facebook的股东,Microsoft吃了Skype对Facebook其实有正面的帮助,
看来Google真是是最大的输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