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ptic (无明)
2024-10-27 14:42:15标题: 保加利亚近4年来第7场选举 政治动荡助长亲俄极右翼势力
新闻来源: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225606
新闻引据:采访、法新社
撰稿编辑:郑景懋(央广)
保加利亚今天(27日)举行大选,这是近4年来的第7场选举,这场选举预料很难结束有利
于该国极右翼势力的政治动荡。
自从2020年大规模反贪腐抗议,导致保守派连3届总理波瑞索夫(Boyko Borisov)的内阁
垮台以来,这个欧盟最贫穷成员国一直陷入政治僵局。
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6次选举未能产生稳定的政府。
波瑞索夫领导的保加利亚公民欧洲发展党(GERB)似乎将再次在今天的选举中领先,目前
的支持率约26%。
但保加利亚公民欧洲发展党可能很难找到合作伙伴来执政。
由于担忧选举舞弊,预计投票率也会很低。
5个月前,保加利亚的投票率降至结束共产主义以来的新低,仅34%。
根据最近一份民调,约60%的保加利亚人认为政治僵局“极其令人担忧”。
自198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也有利于极端民族主义的复兴党(Vazrazhdane)
。
这个亲俄政党目前的民调支持率为13%至14%,与自由改革派的PP-DB联盟不相上下,后者
在每一次新的提前选举中都流失选票。
复兴党在提出一项禁止LGBTQ(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及酷儿)“政治宣传”的法律,
并于今年8月于国会获得多数支持通过后,显然赢得了选民的支持。
这项立法直接受到俄罗斯类似法律的启发,尽管保加利亚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
员国,但许多公民仍强烈支持俄罗斯。
───────────────────────────────────────
立陶宛议会选举会导致对华关系改善吗?
https://voacantonese.com/a/7838238.html
美国之音 杨乐天
维也纳 —
立陶宛议会选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投票期从2024年10月13日至27日)。 2020年上届国
会选举后,执政党祖国联盟特别是外交部长以其亲台湾的立场而著称,导致立陶宛与中国
的外交关系紧张。本届选举中民调领先的立陶宛社会民主党或将推动立中关系正常化。
急转直下的立中关系
1991年立陶宛共和国举行独立公投后,相继获得美国、苏联承认,中国也随即与之建交。
尽管围绕共产主义历史罪行、达赖喇嘛政治地位等问题时存在分歧,但此后双边关系总体
保持稳定。 2012年,立陶宛总理安德留斯·库比柳斯(Andrius Kubilius)参加了中国-
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首届领导人会晤。
近年来,特别是2020年立陶宛议会选举以来,立中关系出现螺旋式下跌。立陶宛国安部门
和高级官员发声,称中国在该国的间谍活动和基础建设投资构成安全威胁。 2021年,立
陶宛议会通过了新疆和香港问题的决议,引发北京反弹。
2021年5月,立陶宛外交部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
则称之为“个别事件”,影响有限。一年后,波罗的海三国中的另外两国爱沙尼亚、拉脱
维亚也退出了这项合作机制。
两国外交争端也延伸到台湾问题。 2021年7月,立陶宛外交部宣布允许设立“驻立陶宛台
湾代表处”。北京随后宣布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立陶宛大使馆”
降格为“驻立陶宛办事处”。 2022年8月,中国对访问台湾的立陶宛交通与通讯部副部长
阿格尼·瓦伊丘凯维丘特(AgnVaiciukeviūt实施制裁。
选后政党轮替机率大
立陶宛实行一院制,获胜政党要组成政府需要赢得议会141席中至少71席。 2020年立陶宛
议会选举后,祖国联盟(TS-LKD)连同自由党(LP)和自由运动(LS)以73席组成联合政府。
在本届国会选举中,民调领先的是立陶宛社会民主党(LSDP),紧随其后的是祖国联盟、尼
曼河黎明党(PPNA)、立陶宛农民绿色联盟(LV)、“为了立陶宛”民主联盟(DSVL)和自
由运动等。
本月13日举行的第一轮选举后,得票最多的立陶宛社会民主党被认为有望联合其他政党组
阁,外界看好的入阁政党包括立陶宛农民绿色联盟和2022年从该党分裂出来的“为了立陶
宛”民主联盟。过去,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和农民绿色联盟就曾组成联合政府。
立陶宛实行半总统制。祖国联盟支持率下滑,在今年5月举行的立陶宛总统大选中就可见
一斑。当时,祖国联盟籍现任总理因格丽达·希莫尼特(Ingrida monyt以不到四份
之一的得票率,大幅败给获得超过四分之三选票的现任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Gitanas
Nausa)。
瑙塞达为无党籍人士,但受到立陶宛社会民主党背书。如果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在第二轮议
会选举后顺利组阁,该党将实现事实上的全面执政。
新政府对华政策前瞻
本届立陶宛政府任内,外交部长兼祖国联盟党主席加布里埃柳斯·兰茨贝尔吉斯
(Gabrielius Landsbergis)主导了对中国的强硬立场和亲台转向,包括宣布立陶宛退出中
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并允许“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在维尔纽斯成立。
与之相对的是,瑙塞达今年稍早曾表示,可能将“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更名为“驻立陶
宛台北代表处”。
立陶宛外交分析家乌格纽斯·塞尤纳斯(Ugnius Sejonas)向美国之音表示:“随着立陶宛
可能在10月议会选举后组成新政府,对华政策很有可能出现温和转变,略微缓解两国之间
的紧张局势。”
他预计,立陶宛社会民主党或与“为了立陶宛”民主联盟和自由运动或其他可能的第二轮
获胜者组成联合政府。他说:“从这些政党的政治立场来看,新政府的主要目标将是与中
华人民共和国恢复正常外交关系,但仍将之视为战略和经济对手,以及保持台湾驻立陶宛
代表处开放并维持现状。”
欧洲经济与社会委员会(EESC)的专家埃尔泽·皮内利特(Elze Pinelyte)向美国之音表示
:“胜选的社会民主党有意改变对华政策,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意味着与世界超级大国之
一的中国建立有效的外交关系。”
皮内利特表示,新政府在寻求改善对华关系的过程中可能会“谨慎行事”,因为“中国正
在积极支持对立陶宛构成生存威胁的俄罗斯,并与其他独裁政权合作,例如与立陶宛接壤
的白俄罗斯。“
她认为,改善对华关系的情景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现在下判断可能还为时过早。她说:
“社会民主党尚未阐明可持续的战略方针,立中关系正常化只是一个模糊的愿望,而不是
一个可行的计划。”
另一个变量是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立陶宛可能会根据其结果来调整对华政策,进而影
响立中关系正常化的努力,"皮内利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