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ptic (无明)
2024-04-08 07:15:07标题: 以军加沙南部撤剩一旅 保要道安全 军方称完成地区行动 否认总理应美要求撤军
新闻来源:
https://is.gd/5wsaKR
【明报专讯】
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踏入第7个月,以军发言人昨突然宣布已经从加沙南部撤走大部分
地面部队,目前在加沙地区只留下一个旅(约有数千兵员),确保要道安全。以军日前空
袭慈善组织“世界中央厨房”(WCK)车队,导致7名国际志愿者身亡后,内塔尼亚胡政府
备受美国以至国际社会施压,以军最新举措引发揣测。惟以色列传媒报道,以军称是完成
地区行动,否认内塔尼亚胡是在美国要求下从加沙南部撤军。
以色列《国土报》报道,以军撤走了第98突击师。军方解释在该地区所有情报和战斗行动
已完成。以军一名军官解释,在击溃哈马斯汗尤尼斯旅方面已经取得成功,在希法医院的
行动“令我们改变对南部战斗的看法”。该官员澄清说,军队仍将根据作战需要继续在加
沙行动。
《以色列时报》报道,留在加沙的纳哈尔旅(Nahal Brigade),负责确保纳塔里姆走廊
(Netzarim Corridor)安全。该走廊从以色列南部的贝埃里地区向西穿越加沙直达海岸
。该走廊使以军能够在加沙北部和中部地区施袭,阻止巴人返回加沙北部,并允许人道主
义组织直接向加沙北部运送援助。
专家料撤拉法市民后续攻
加沙南部是近几个月以军在加沙攻势的重点,《以色列时报》指这次撤兵似乎跟以军完成
加沙北部初期地面攻势后撤离的做法相似,但对拉法的攻势料不会受此影响,因类似行动
将需要大规模召入新的预备役部队。以色列军事分析师多斯特里(Omer Dostri)也认为
,撤兵只是战术性,估计在撤走拉法市的平民后,以军就会展开地面部队,务求歼灭哈马
斯残余兵力。
新停火谈判 未见妥协迹象
以军地面部队撤出加沙南部的消息传出之际,埃及正准备主持新一轮停火谈判。哈马斯已
表示会前往开罗参加谈判。路透社和埃及传媒报道,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卡塔尔首相
兼外相穆罕默德及以色列代表团将与会。不过,《以色列时报》称,由于哈马斯毫不妥协
,以方认为谈判恐仍将无果而终。报道援引一名以色列外交官的话称,WCK车队上周一遭
以军空袭后,国际社会加大对以施压,以、美合作也受一定影响,因此哈马斯认为可以迫
使以色列接受其全部条件。
虽然以军否认加沙南部撤走地面部队是应美国要求,但WCK事件的确引起了美国政界的不
满。总统拜登上周四致电内塔尼亚胡,警告会将对以政策与以色列保护平民措施挂钩,以
色列受压下随即宣布重开加沙北部物资关口。
美民主党促停供武 特朗普转軚
美国民主党联邦众议员佩洛西与数十名国会民主党人,上周五向拜登和国务卿布林肯发联
署信,敦促暂停对以色列转移武器,呼吁拜登政府调查WCK事件。
美国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对以色列态度也日益暧昧,由战争初期宣称是以色列的终极
捍卫者,到本月4日与一名保守派电台主持人谈到以军的攻势时说:“我不确定自己是否
喜欢他们目前的做法。”
(路透社、国土报、以色列时报、半岛电视台)
伊朗高官:以使领馆不再安全
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建筑上周一遭空袭致最少11死后,指控以色列所为并扬言报复。伊朗
半官方Tasnim通讯社昨报道,伊朗最高领袖的高级军队事务顾问萨法维(Yahya Rahim
Safavi)形容,“再没有犹太复国主义政权(以色列)的驻外使领馆是安全的”。他又指
“抵抗阵线”已作好准备,但需等待回应行动来临,强调“对抗残暴政权”是合法和合理
权利。萨法维又声称区内多间以色列使领馆“已被关闭”。另一伊朗半官方通讯社ISNA昨
出版一张图片,介绍9种不同种类可打击以色列的伊朗导弹。
以色列防长办公室昨声明称,加伦特跟以军高官就“行动情势”完成评估后,已作好准备
应对伊朗可能采取的任何行动。以方未有正式对伊朗驻叙使馆被炸认责,该国领袖一直概
括表示“正就对抗伊朗展开行动”。美国亦正保持高度戒备,防范伊朗可能针对区内以色
列或美国资产施袭。
(路透社、法新社)
───────────────────────────────────────
加沙浴血既成定局 区内外势力进退难
https://is.gd/nBngCO
【明报专讯】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已过半年,在战争初期,外界焦点落在由哈马斯血洗以色列南部所引
发的战火,会否外溢而演变成中东大战,区内外列强的动静因此备受关注。事隔半年,外
界焦点已落在以色列为了清剿哈马斯导致加沙各地浴血,这股变化深切影响到地区动态,
冲击区内外势力的盘算。无论是当事方的以色列和哈马斯,还是作为区内外持份者的美国
、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如今都面临某种进退两难的窘境。
明报记者 周宏量
哈马斯:挣扎求存 人质谈判以拖待变
作为这一轮战争的始作俑者,哈马斯及其他加沙巴人武装手上的人质,既是谈判筹码,也
是以色列坚持进攻的理据。过去半年以来,连场换囚休战谈判成果有限,仅有例外是去年
11月的短暂协议,哈马斯释放逾百人质,以色列交出约240名巴人囚犯,惟休战也只维持6
天。在近期谈判中,哈马斯坚持要求释放余下人质的条件,不可没有“永久停火”和“以
军全面和完整撤出加沙”的内容,这某程度上反映出哈马斯的胜利出路只剩一项:生存。
在哈马斯的武装体系中,许多主宰突袭的最高层人物——例如是“以色列通”加沙领导人
辛瓦(Yahya Sinwar)和武装部队首脑达伊夫(Mohammed Deif)——仍然生存,但中下
层军官和士兵死伤枕藉。与此同时,哈马斯原先统治的加沙几近沦为废墟,巴人饱受人道
灾难折磨。换言之,哈马斯的当前战力和未来潜力都受到重创。惟站在以色列的角度,无
论是即时停火还是全面撤出加沙,都不是其可以接受的条件。《金融时报》上月引述一名
阿拉伯外交官评论道:“感觉上这就像胆小鬼博弈,问题是哪一边会先突然转向。”
以色列:总理“赖死” 宁跟拜登唱反调
对比之下,以色列如今面临的两难很大程度上来自总理内塔尼亚胡。早在哈马斯突袭之前
,内塔尼亚胡便已面对巨大的政治反对浪潮,不得不更依赖极右和宗教政党来维持执政,
例如事发前约一个月,极右财长斯莫特里奇获取处理西岸问题的新权力,迅速引发新一轮
纵容定居点(殖民区)兴建的争议。在开战后,以色列极右政客更蠢蠢欲动,似有借机将
巴人赶出加沙的野心。内塔尼亚胡则在国内政坛踩钢线,一方面不敢让极右政客加入战时
内阁,另一方面坚拒表明对战争终局的构想,同时无视国际社会反弹,铁腕对付加沙。
内塔尼亚胡甚至不惜跟最重要盟友美国的总统拜登抬杠,惹来拜登党友兼全美政治职位最
高的犹太裔政治人物、参议院多数派领袖舒默公开批评,内塔尼亚胡(与以色列极右)已
跟哈马斯一样,成为中东和平的关键障碍。
内塔尼亚胡极端手段自保
许多评论认为,内塔尼亚胡的不寻常举措,旨在保住总理位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东
历史专家格尔文(James L. Gelvin)向本报表示,内塔尼亚胡是刻意令拜登沦为其陪衬
,借此向以色列民众突显自己对彻底毁灭哈马斯的决心和承诺是如何坚定,他完全明白他
想要避免政府倒台——伴随着因诈骗入狱——的唯一办法,就是向民众推销自己是具备勇
气和信念的不可或缺之人,否则以色列人或者会记得其政府容许卡塔尔财政上支持哈马斯
,阻碍巴人建立统一的民族运动,“他准备好在加沙干犯战争罪,同样是出于这个理由”
。
美国:全力撑以与人道立场 难兼得
“美国一方面公开支持人权和人道关切,另一方面对以色列给予无条件支持,令其陷于两
难。”格尔文分析,拜登政府的两难来自难以调和政策矛盾。他认为,拜登给予以色列“
熊抱”,旨在令美国对以方行动有影响力——拜登无疑认为以色列对美方武器的依赖以至
华府在联合国动用否决权,会迫使以色列缓和动作,或至少口头上回应美方利益,问题是
事态发展不如预期。
前文提到,内塔尼亚胡为求保住总理位置,不惜在言语和政策上顶撞拜登。正因如此,拜
登上述策略沦为一厢情愿,其对以政策的明显“双重标准”更损害美国的外交声望。格尔
文指拜登如今也意识到这点,故开始形容以方在加沙的动作“过火”,并在(斋戒月即时
停火的决议案)投弃权而非否决票,借此向内塔尼亚胡传达其耐心正逐渐消散的信息。
“中央厨房”事件成转捩点
拜登的态度转变,也跟国内政治息息相关,毕竟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格尔文认为,拜登
对以色列的“熊抱”政策,完全有可能会造成国内政治影响,例如在拥有全美最大美籍阿
拉伯裔社群的游离州密歇根州,有10万选民(相当于13.2%选票)在民主党初选中投下“
未表态”(uncommitted,即只支持民主党,而非特定民主党候选人),被视为对拜登的
警号。然而,拜登政府被揭发仍然拍板向以军交付武器,反映其与内塔尼亚胡的恶劣关系
,暂不足以完全扭转外交政策取向。
以色列地区外交政策研究所(Mitvim)研究总监基布里克(Roee Kibrik)向本报表示,
以色列经常无视美方要求,其行动更往往违反美方利益,因此美国开始对以色列加强施压
,但暂未全面动用对以色列的施压筹码——在这情况下,战争持续以至地区危机加深扩大
的风险仍在增加。
然而,在以军上周误炸美国慈善组织“世界中央厨房”导致7名人员丧生后,内塔尼亚胡
似乎再难抵抗华府压力,上周跟拜登通电话后,以军先宣布重开加沙北部的物资关口,昨
天更宣布撤走在加沙南部的大部分兵力,但以军兵临拉法市的危机恐怕尚未解除。
伊朗:撑哈考分寸 与美同遇“恩庇者两难”
正如美国之于以色列,伊朗对于哈马斯也属于恩庇者(patron)与侍从(client)的关系
,因此遇上相似的窘境。尽管有分析提出质疑,惟伊朗官方主张它和其他“抵抗阵线”成
员(例如黎巴嫩真主党)事前不知道哈马斯拟向以色列发动突袭——无论如何,伊朗半年
以来不得不面临要如何支持哈马斯的两难。
国际预防危机组织中东与北非地区总监希尔特曼(Joost Hiltermann)便在《外交事务》
网站撰文指出,尽管性质有所差别,但伊朗跟美国一样,面对“恩庇者的两难”。他解释
,伊朗官员一方面认定不能承受任由哈马斯独力抵抗的后果(尤其是以军在加沙的破坏点
燃中东怒火),另一方面顾忌可能会触发更广泛的战争,结果无论是伊朗、黎巴嫩真主党
、也门胡塞武装还是在伊朗和叙利亚的什叶派民兵,都要尝试小心拿揑其行动的分寸,既
要回应外界对其有所行动的要求,又要避免其回应导致局势一发不可收拾——本质上,哈
马斯引发了一场有吞噬德黑兰之虞的险困危机。
沙特阿拉伯:纵忧民怨 难弃对以建交可能
以军在加沙造成的血腥和人道危机,在阿拉伯民众之间引发广大反弹。对比阿联酋和巴林
等早已跟以色列建交,可选择保持沉默,沙特阿拉伯的统治者则要面对新的两难:一方面
,国内对巴人的支持重新焕发——在战争爆发前,沙特年轻人还一度在网上流传“巴勒斯
坦不是我的事业”的口号,反映新一代原已没那么关心巴勒斯坦问题;另一方面,美国则
施压要求利雅得跟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金融时报》上月报道,沙特官员反复要求战争暂停,并领导阿拉伯国家指控以色列在加
沙干犯战争罪行,正是恐惧加沙传出的残暴影像,会令其年轻人口变得激进化。然而,即
使公众愤怒正在沙特国内扩散,华府依然推动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盼这点可以成为
促使以色列同意跟巴勒斯坦达成更广泛和解的“主要激励动机”。在这情况,沙特始终未
有排除建交的可能,同时坚持迈向巴勒斯坦建国的“不可逆转脚步”是任何协议的前提,
但在加沙战事持续之际,相关谈判几乎不可想像。
以专家:三大昏招自毁名声 以色列浪费世界同情
在10.7哈马斯突袭后,连串杀人掳俘的残忍血腥场面曝光,一度令以色列在全球得到大
量同情。然而,事隔半年,以军轰炸和妨碍人道救援造成的巴人苦难,早已盖过国际社会
原先对以色列的同情。有鸽派以色列智库专家坦言,以色列在这段时间的三大“昏招”,
自毁在国际社会的名声,变相浪费了原先得到的世界同情。
拒只针对哈马斯 连坐全体巴人惹反噬
以色列智库Mitvim研究总监基布里克向本报剖析,以色列从以下3方面犯错,导致如今在
国际社会的艰困境地:首先是致力模糊哈马斯与全体巴人的界线——出于意识形态或愤怒
,以色列政府、部长和公众人物视全体巴人要为10.7屠杀负上罪责,将每个巴人都视为
哈马斯。这股印象造成两大恶劣后果:一是认定加沙不存在“不涉(突袭)的(巴人)平
民”,因此全部人都是合法攻击目标,造成广泛死伤,就连非战斗人员、人道援助工作者
以至部分人质都被以军杀死;二是那些将哈马斯与巴人明确区分的国家,宁愿撤回对以色
列的支持,站在冲突中较弱小和被占领的巴人一方。
基布里克慨叹:“倘若以色列有所区分,只视哈马斯为敌人,巴人就是巴人,承认以色列
生存权的合法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跟哈马斯有分别),其行为就会不同,也就能保住其
国际支持。”
其次是以色列不肯履行人道对待加沙平民的责任。在挑起战争、在平民间作战并令其受害
的哈马斯未被消除下,人道危机开展也成为了以色列的责任,尤其是在北加沙省等其实际
控制的地方。以色列长期拒绝回应美方以至其他国家要求,不肯协助更多人道援助进入加
沙,同样损害以色列所获的国际支持。基布里克形容,直至最近,以色列才明白到需要做
得更多,“但依然做得不足够”。
拒示“终局”方案 难争更多支持伙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正是以色列拒绝展示战争目标和战后愿景——即所谓的“终局”
(endgame)或“明日之后”(The Day After)方案。在这情况下,以色列的一切努力都
单独指向战争,令其无法争取更多支持其努力的伙伴。基布里克坦言,倘若以色列设立政
治目标,寻求将其达成,那么要在全球动员持续支持消灭哈马斯的工作,本可变得更容易
。
即使在最亲密盟友的美国,以色列也难以讨好。根据美媒NPR近日取得的美国国务院备忘
,拜登政府向以色列发出警告,指其加沙军事行为正导致该国“面临重大、有可能是世代
性的声望损害”。拜登的潜在总统连任对手、共和党前总统特朗普,也在以色列报章的专
访中坦言,以方处理加沙战事的手法正令自己流失大量支持,“犯了很大的错误”。基布
里克不讳言,即使在文明世界没有人愿意在10.7突袭后站在哈马斯一边,“在实际行动
上,以色列政府却白白浪费了其收到的温暖拥抱”。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