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美中科技合作协定悄悄延长 WSJ:突显竞争加剧
新闻来源: (发文须填写新闻网站名称与连结,供板友分辨)
中央广播电台
https://bit.ly/3x01Z0z
https://bit.ly/3wXHoKh
示意图。(美联社/达志影像)
华尔街日报报导,“美中科技合作协定”在今年2月底到期后,两国悄悄续签6个月,并需
要较长时间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突显美中竞争日益加剧,而两国是最大的科研伙伴和竞争
对手,反映关系复杂。
“美中科技合作协定”(U.S.-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eement)是1979年两
国正式建交后签署的第一份协定。
当时中国在科学领域处于落后状态,美国将该协定视为影响中国行为和发展轨迹的一个途
径。如今美中同时是对方最大的科研伙伴和最大的竞争对手,两国在量子计算、生物技术
和奈米科学等领域争夺国际领导地位。
报导指出,过去几十年,越来越多美国机构对与中国合作越来越警惕,“美中科技合作协
定”上一次全面续签是在2018年,续签了5年,当时川普政府对协定文本进行了修改,以
体现美方对中国在智慧财产权方面做法的担忧。
据报导,去年8月美国决定重新谈判新条款,但知情人士说,讨论直到美国总统拜登(
Joe Biden)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去年11月举行旧金山峰会后才正式开始,并因耶诞和春
节假期而受到了干扰。
由于当时美中紧张局势急剧恶化,双方最终只勉强续签6个月。
报导说,协定到今年2月底又到期,美中关系的基调有所改善,但只在协定到期后9天内续
签6个月,突显两国竞争日益加剧。
无论是美国或中国,都没有公开证实该协议延长。
与此同时,两国正继续围绕该协定磋商。
了解两国讨论情况的人士表示,中国希望科学合作总体保持开放,而美国则希望限制合作
领域。美国还寻求增加一个“良好意图条款”,规定联合研究仅用于和平目的而非军事用
途。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中美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China-America Studies)研究员西蒙
(Denis Simon)与谈判双方的官员都有对话。他说,美国在本轮谈判中的一个关键要求
,是保障美国研究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保护他们不被任意拘留。
报导指出,美中在争夺全球技术和军事优势的同时,也在努力制定新的接触和竞争标准。
两国悄悄续签该协定和需要更长时间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突显双方关系多么复杂。
维拉诺瓦大学(Villanova University)政治学助理教授塞利格松(Deborah Seligsohn
)表示,美中双方必须弄清楚如何在既是共事者、又是竞争者的情况下展开运作和接触。
报导指出,“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的支持者和批评者都认为,该协定没有跟上两国关系变
化,和两国各自的战略优先事项。
批评者表示,在人工智能(AI)和量子计算等领域,需要更明确区分军用和民用。在电动
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等清洁技术领域,两国的贸易紧张关系也日益加剧。
尽管美国对科学和技术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有利于创新,但批评者认为,这也令美国未能
制定合作的战略方针,阻止中国在关键领域获得至关重要的能力。
而中国已更有意识地从事优先领域的研究。
2023年中国修订了反间谍法,加强对海量数据的控制,并重新划定了合法资讯收集的范围
。中国政府后来澄清说,该法并不针对学术研究。
另一方面,美国要求进一步明确数据的获取、所有权和共享。美国可被公开使用的数据量
远多于中国,中国往往只允许特定项目使用特定数据集。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八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名称与连结,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