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学者:去中国化及内循环 多国坐收渔翁之利

楼主: skyhawkptt (skyhawk)   2023-08-16 00:52:51
标题:中国学者:去中国化及内循环 多国坐收渔翁之利
新闻来源: (发文须填写新闻网站名称与连结,供板友分辨)
中央社
https://is.gd/jSBLbz
(中央社台北15日电)中国学者发表文章指出,全球供应链近来因“去中国化”产生巨大
外溢效应,使越来越多中国过去的竞争对手坐收渔翁之利。而中国以“内循环”为主导的
新发展战略,更意味着中国将大量机会拱手相让,坐实了对手的渔翁之利。
这篇由中国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撰文、以“谁在坐食‘去中国化’的红利?”为题的文章
指出,中国过去的竞争对手们,正坐食来自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而外移的资金、订单
、资本、财富、人才、产业链等,赚得盆满钵满,且减缓了本国经济周期性下滑的压力。
文章举例说,带头“去中国化”的美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流”就取得了突飞猛
进,2022年以来制造业投资更创下历史新高,“真的在回流了”。川普政府用贸易战没有
实现的目标,拜登政府用国际政治手段就轻易完成了。
而像新加坡,就坐食中国金融资本和私人财富外移的红利,上兆美元财富从香港和中国转
移到新加坡,不费吹灰之力就承接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东南亚、印度、墨西哥及
加拿大,则坐食中国外迁的产业链和订单,尤其是墨西哥,利用与美国的地缘优势,一举
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相形之下,中国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出口增幅与外商直接投资都持续下滑,今年6、7月
下滑速度加剧。其中,7月份外商直接投资更创21世纪以来的新低。而外商直接投资具有
更大的指标性意义,因为这代表外商们更长远的考虑,更代表世界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文章直言,这样的变化虽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的恐怕是“不可逆的长期原因”,这从中
国占全球贸易比重持续下降中也能看得出来。这才是国际贸易和政治秩序真正的“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
这篇文章指出,过去20多年,中国大部分时间牢牢占据着“世界工厂”的“C位”(最重
要位置),成就了中国经济成长的奇蹟。中国商务部统计,外贸出口带动的就业有近2亿
人,带动的产业链纵深非常高。因此,外部需求出现问题,很容易会让国内产生巨大寒意

最重要的是,国际贸易为中国创造了良好的世界和平环境。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一改100多年前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关系”,透过市场准则的利益交换,取代战争与侵
略。国际贸易让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融入世界主流文明,并以和平姿势崛起,不得
不说是“中国人的幸运”,也是全世界的幸运。
文章指出,面对2018年起中美展开贸易战,并上升到科技战、金融战的局面,中国开始采
取以“内循环”为主导的新发展战略,对国际经贸格局来说,这是“历史性的重大转向”
。这意味着,有大量来自中国“拱手相让”的机会,无论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都让其
他国家坐收中美大国博弈的渔翁之利。
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包括工业增加值、国际贸易比重、外资直接投资等,基本都占全球
3至4成。如今从中国退出的一部分,都能为竞争对手带来巨大的资源外溢。对东南亚、墨
西哥、印度,甚至包括日本等国而言,就是巨大的“去中国化”红利。
文章说,对中国来说,也很可能低估了“摆脱外循环”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及让“内循环
”成为主导模式的难度。而“内循环”能运作的一个重要条件,不是供给侧(解决技术瓶
颈),也不是需求侧(消化大量的产能过剩),而是“分配侧”,也就是收入的分配。
如今,中国一般居民分配到的收入比重还是偏低,得到的转移支付和福利水平也偏低,但
资产负债表及杠杆率却偏高,无法释放充足的需求,进而在短期内代替被砍掉的外循环。
在这些根本性问题无法短期解决下,让双(内外)循环退化成单(内)循环,难免会发生
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
文章最后说,中国“拱手相让”的订单、资本、财富、人才和产业链等,对很多国家就是
“红利”,为全球没有发生周期性的大衰退“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中国自己却需
要面对“更大的长期需求不足的压力”。(编辑:邱国强/吕佳蓉)1120815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八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名称与连结,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Pissaro (日落龙城)   2023-08-16 16:47:00
中间在吹和平崛起论XDD这位学者是不是在臭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