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他们在那里焚书,最后会焚烧人们
来源
https://is.gd/OIXVTP
电影《偷书贼》其中一幕,主角Liesel与Rudi在广场被迫参与纳粹青年组织安排的焚书活动。当所有人散去后,Liesel在灰烬中拾回一本书,偷偷地带回家。事实上,这是德国历史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并不只是小说的情节。
每个极权社会都害怕民众有思想的自由,纳粹德国当然也不例外。在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ersität zu Berlin)主楼前面的巴比广场(Bebelplatz),左手边是国立国剧院(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右手边是大学法学院大楼,中间还有很多高级酒店。广场每年都会举行不同的大型音乐会。然而,有谁会想过,广场曾是控制思想自由,焚书的地方。
法学院门口,地下石板上有一纪念牌,上面刻着德国诗人海涅(Heinrich Heine)的说话:“这仅是前奏,他们在那里焚书,最后他们会焚烧人们。” (Das war nur ein Vorspiel nur, dort wo man Bücher verbrennt, verbrennt man an Ende auch Menschen.) 海涅写下这句话时,是普鲁士败走于拿破仑战役之下,国家都陷入穷困与水深火热之中。意想不到的事,海涅这句话,竟然成为近代德国历史的一句预言。
1933年1月30日,是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夺权的日子。夺权后,由希特勒统管的“国家社会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NSDAP),一般简称纳粹党(Nazi),迅速采取不同手段,设立恶法,镇压异己,钳制思想自由。仅仅是当政不到半年,德国各地便出现焚书事件,巩固独裁的统治。希特勒的当权,可说是德国当代历史黑暗的一天。
焚书的恶行在5月1日来到高峰。当时,在学生组织的举动下,在柏林出现7万多人的集会,来到柏林大学歌剧广场(Opernplatz),即今天的巴比广场。纳粹青年组织用货车,运来差不多2万多本的“违反德意志精神的书籍”来到广场前,一并放火烧掉。在此之前,各地已经前后有不同的烧书行动,主要是针对政治团体、出版社和报章。
当时纳粹学生领袖Herbert Gutjahr在广场陈词,扬言一切违反德国精神的书籍,都必须要烧毁。陈词后,他第一个将书本抛到火中。而违反德国精神的作者包括:马克思(Karl Marx)、亨利希・曼(Heinrich Mann)、艾利希・凯斯曼(Erich Kästner)、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等的作家。当然,所有犹太作家都不能幸免。甚至,纳粹党提出12项“反对非德意志精神”(Wider den undeutschen
Geist)的题旨,当中充满种族主义,错误或荒谬的理由,包括:保持德语纯净性,反对犹太人思想;犹太人只能用犹太语言来思考;犹太人用德语写作,必定是充满谎言;学习这些非德意志的思想,必然会思想空洞;要求大学教授与学生作思想审查,捍卫德意志精神。
这可以说是德国二十世纪的思想灾难。柏林烧书的举动迅速扩散至全国,科隆、波恩、法兰克兰、慕尼黑、海德堡、汉诺威、莱比锡、德累斯顿等等,总共超过90间大学参与其中,多达102次的焚书。重要历史、文学、哲学等的重要文献都被烧掉。纳粹党焚书举动将整个德国的学术研究彻底破坏。学者因受到纳粹的迫害,特别是犹太学者,纷纷逃离德国。这些学者的出走,不只是短暂影响,而是整个德国学界学术真空,失去昔日的活力。
正如海涅所讲,焚书只是前奏,预视了后来的犹太人送到集中营被屠杀。极权从来都是白眼狼。纵容它,以为它会自我完善,很多时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历史往往都会在当下的社会再次出现,而且形式上极为相似,影响不止是一国之人,而是全人类的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