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爱琴海的波塞冬之怒 震出土耳其什么问题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11-04 23:59:39
标题: 爱琴海的波塞冬之怒 震出土耳其什么问题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is.gd/GAHiTL
撰文:刘燕婷
当地时间10月30日下午14时05分,爱琴海东部的欧亚板块发生位移,由此触动海啸与地震
波及周遭:希腊一方由岛群首当其冲,伊卡里亚、科斯、希俄斯等地先后收到海啸预警,
萨摩斯岛更遭海啸与七级强震侵袭,水漫屋塌,截至11月4日已有2人死亡、19人受伤;土
耳其则更加倒霉,不仅距离震央极近,其人口稠密区也与爱琴海相接壤,从而铸下113人
死亡、1,036人受伤的惨重灾情。
然而除却地理因素,在土耳其震后的断垣残壁间,侧写的并非仅是天灾的不可预知,更有
经济高速发展的阶级阴影:城市贫困人口丛生、低劣住房增加,致使地震来袭后,诸多建
筑不堪一击,伤亡人数飙升。
综观重灾的伊兹密尔(Izmir)省,其自1950年来,便是土耳其境内一大人口迁居地,享
受了经济起飞的发展果实,却也同时担负消化不良的后遗症。此次地震重挫下,当地倒塌
建筑超过20栋,海啸引发的洪水尚未全退,某些民宅内部仍有游鱼跳动,对照不远处的瓦
砾钢筋,形成生机与毁灭共构的殊异景象。
地震的到来发乎刹那,于伊兹密尔而言,这场浩劫既是自然的无情反扑,更是城市贫困化
的剧烈警钟。发展的冷酷深埋大城根骨,割裂的阶级宛若撕开的动脉,令社会无声失血,
生命如此、尊严亦然。
被撑裂的伊兹密尔
伊兹密尔与伊斯坦堡、安卡拉共列土耳其三大城,承载了经济起飞的年代记忆与刻痕。其
中安卡拉为1923年共和国建政后扶植而成,伊斯坦堡与伊兹密尔则早在17世纪,便因港都
的先天优势,而被纳入全球贸易体系,化育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
19世纪后,伊兹密尔步上工业资本主义进程,转营出口导向经济,城市格局也再次生变,
成为容纳农村移民的发展之巢。然而1950年代起,移入人口渐对伊兹密尔住房、就业市场
形成负担,加之19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土国政府遂自1980年代起引入结构调整方案,放
松了外债利率与价格控制力道,出口结构更加自由,通货膨胀却也水涨船高,遂令城市中
低收入者的生活更趋艰难。
然而纵使底层日渐刻苦,伊兹密尔仍持续吸纳移民,迁入人口原生地也由邻近的爱琴海地
区,扩至土耳其最东的马尔丁(Mardin)等处。虽说自1963年起,土耳其工人便能合法成
立工会,但在伊兹密尔这般资本密集、外国资本导向的工业化大城,工作机会僧多粥少,
许多移入人口只能被迫流向非正规部门,例如只签短期合同的小公司、工作坊,甚至毫无
保障的家庭工厂。各种非正式劳力为低报酬商品与服务献身,微型企业(
micro-enterprises)因而渐成1990年代后的伊兹密尔新就业来源。
在此脉络下,移入人口既要节省生活开支,又要避开森林、农业带、考古遗址等禁止建屋
区,往复折冲后,仅能涌入发达市中心、港区的同心圆外圈,那绵延成片的棚户与违建。
这般场域的卫生条件、基础设施差异极大,却共享类似命运:人口密度极高,但迁入者往
往互不相识;空间狭小且高龄,却兼具住宅与工作场所的双重功能。这般稠密而脆弱的危
险平衡,是发展力道撑裂伊兹密尔的残酷现实。平日里,此处已为高压阴影所笼罩;地震
来临后,结构与人口的双重反噬,更令伊兹密尔失控滑向劫后重灾区。
城市贫困人口聚居的隐忧
综观此次受害最重的波尔诺瓦(Bornova)、布贾(Buca)、贝拉克里(Bayrakli)、卡
舍尔亚卡等,皆为伊兹密尔外来人口高度群聚处,堪为城市发展的历史哦缩影。
1945年起至今,土耳其人口成长5倍,但伊兹密尔的成长规模多至7倍;而在人口密度数据
上,土耳其现下数据为102人/平方公里,伊兹密尔则高达354.7人/平方公里,仅次于伊斯
坦堡(2,523人/平方公里)与科贾埃力(530人/平方公里)等大省;其中,此次灾情惨重
的波尔诺瓦区人口密度为2,006.3人/平方公里,布贾为2,809.8人/平方公里,卡舍尔亚卡
为6,979.7人/平方公里,贝拉克里甚至高达10,579.1人/平方公里。
上述区域不仅人口稠密,定居者的平均年龄也相对年轻,约略分布于35-40 岁的区间,多
为来自各省的年轻劳动家庭;然而如前所述,伊兹密尔的经济、城市结构已过度膨胀,致
使外来移民被迫流入微型企业等非正规部门,并栖身于拥挤的棚户与小屋中。根据土耳其
土木工程师协会伊兹密尔分部统计,城中仅有3%的建物符合“好”的安全标准,其余则由
52%的“中等”、48%的“弱”瓜分。
人口过密、建筑结构羸弱,在在皆为地震致灾的关键因素。伊兹密尔发展至今,虽支撑了
土耳其经济成长,却始终在为国家辉煌失血,此次天灾,不仅暴露地理风险,也震出了移
民之城的阶级不平等。眼下土国尚未自里拉重贬的创伤复原,又受今年疫情荼毒,短期内
皆难有余裕调整经济结构,伊兹密尔的城市贫困化现象只能如蔓草之藤,攀附着城市发展
而生,难以根除遏制。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vandervaal (kensu)   2020-11-05 00:56:00
来补充一下好了,伊兹米尔这座城市在鄂图曼土耳其统治之前叫做士麦那,希腊城邦时期就有人居住在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