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坦桑尼亚退出“一带一路”非特例,许多国

楼主: cangming (苍冥)   2020-04-28 17:03:33
标题:
坦桑尼亚退出“一带一路”非特例,许多国家已看破中国的糖衣陷阱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is.gd/EyHzj1
日前,非洲国家坦桑尼亚废除与中国签署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方案,是非洲第一个对中国Say No的国家,对中国近年来积极打造非洲大战略而言无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其实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时,外界已提出质疑的态度,认为将会导致参与国出现严峻的债务风险。
这些质疑声浪自2018年不断扩大,认为一带一路是透过“战略投资”的途径让经济弱效的国家成为中国的债务式殖民地,进而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其实,如果了解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的目的与作法,便可知晓中国对外战略布局的野心与壮志。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在2013年9月所提出的中国外交战略,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从亚洲出发经中西亚一带并直入欧洲地区,挹注资金的目标国以落后国家为主,透过丝路基金、亚投行对这些国家投入大规模、高额度的贷款,投入的项目包括铁路及公路交通、港口、电厂能源等基础建设。
一带一路是中国拓展锐实力的手段
表面上,中国宣称“一带一路”是要促进中国与欧洲、印度洋、东南亚、中亚与西亚等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然而,综观中国的战略目的可以发现,中国有三层次的内外布局考量。首层是国内经济目的,从输出产能与劳动力来解决国内过剩的问题,同时带动中国边疆地区的开发。
其次是中国在国际供需稳定的重视,透过一带一路建起的交通要塞作为节点,进而形成中国对外网络的连结与布阵,以掌握战略能源取得的管道,甚至是确保粮食供给的稳定;第三层次结合上述两层来拓展中国外交策略的运作,一带一路可以发挥贷款后的国际政治依赖关系,以提升中国在全球的话语权及影响力。
坦桑尼亚是中国打造债务殖民的受害国之一
从非洲国家坦桑尼亚对中国的反弹可以看出两个重要意涵,首先是对中国原先与该国签署协议内容的不满,坦桑尼亚总统John Magufuli毫不客气的批评指出“只有醉汉才会接受这样的条款”,国内甚至认为该协议是“杀手级中国贷款”;事实上,就该条款主要内容来看,“中方提供100亿美元贷款来建造姆贝尼加河(Mbegani Creek)港口”,便可以从中取得“港口的租赁权99年”,显然中国一再对弱势国家软土深掘,而坦方不是第一个受害国,更不会是最后一个。
其次是,坦方曾向中国表示希望能缩短三分之二的港口租赁时间,然而中国并没有给予回应,坦中双方在没有对话之下,该协议最终宣告废除,虽然坦方因此逃脱中国的债务陷阱,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崛起后一再表现出身为大国的“天朝霸气”。
然而,从相关报导可以归纳出来,全球积欠中国债务最多的国家之中,一半以上的国家集中在非洲地区,中国有意在非洲地区建造“债务型的朝贡体系”,看准许多非洲国家还债能力低弱,假若无法履行协议,除了可以从中交换战略资产,而在国际体系中,她们成了中国的附庸国,以及执行中国意志的打手。
中国资金渗透,让各国的外债快速攀升
事实上,坦桑尼亚并不是首个中国债务陷阱外交的案例,早在2017年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口(Hambantota Port)被迫割地,便是因为该国无力偿还自中国的贷款,2017年底便开始与中国招商局集团商议经营权与资产权的转让;嗣后双方签订协议,由中国取得99年港口1.5万英亩土地的租赁,以及以11.2亿美元获得70%的股权,在当时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让许多国家为之警惕。
不仅如此,有报导指出,超过一半的东南亚国家的外债压力相当大,外债占国民所得毛额的比重都超过所有开发中国家的平均值(26%),而多数的外债却是在近年增加,且来集中来自中国;其中,东南亚地区外债最为严重的国家,包括老挝、柬埔寨及印尼等国。
外债严重的东南亚国家出现相同的问题,除了外债不但快速增加之外,债务来源的比重又以中国最多。换言之,中国便是这些国家的主要债权国,以中国大肆推展债务殖民的手段来看,东南亚国家因外债当过度依赖中国且无法偿还时,中华朝贡体系也将恢复,许多周边国家将面临主权受损的风险。
中国设下糖衣陷阱被看破手脚,各国纷纷自保
2018年3月,美国智库全球发展中心(Center of Global Development)就提出警告,指出一带一路已让许多国家陷入债务陷阱,尚未陷入的国家其潜在债务也有明显增加之势;债务增加的代价,事实证明,这些国家当无力偿还时,中国便施压要求转让该国的战略资源,以及影响政府的决策来符合中国利益,借此发挥“代理人行使否决权”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债务陷阱外交”的企图实在其心可议。
中国对外进行贷款与投资,也引起部分已接受贷款挹注的国家警觉,虽然中国提供贷款表面上不带任何政治条件,并提供低利息且宽松还款时间的融资诱因;但是,却要求当地国必须使用中国注册公司的服务、设备、材料与技术,并由中方掌握关键性的技术、要求采用中国标准、工程咨询服务等;同时,贷款领域有高铁、核电、通信、汽车等,而这些都是贫穷国家无能自力更生的项目。
许多国家逐渐看清中国一带一路的真面目,例如印度的《经济时报》认为中国有意透过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控制来增加对印度的政治压力。塔吉克斯坦国内也传出质疑,认为中方控制了该国重要金属的开采权,甚至掌握了境内的通讯服务系统,未来若无力偿还债务,中国不但可能从中获取极大的特许权,包括重要战略资产股权、项目所有权、土地及天然资源等,都将让坦方面临严重的主权危机。
此外,有国家开始反制依赖中国债务的动作,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步上债务危机所衍生的政经风险,例如,尼泊尔过去就取消了两项与中国合作的水电厂计划,无独有偶,巴基斯坦也拒绝中国提出水坝控制权和安保权作为贷款担保的条件而放弃中国融资协议。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国家内部更因中国一带一路出现反中的社会舆论,认为中国提供贷款不但无法改善当地经济,更成为国内官商贪腐的温床。
近期国际社会对中国已有诸多批判,尤以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肆虐,各国对中国隐蔽疫情的不满情绪更是日益明显,许多国家政府及民间组织纷纷就疫情所造成的经济伤害提出国际申诉,可以说,当前的国际情势,将削弱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的企图与成效。然而,在疫情冲击各国经济的同时,中国是否会为了维持粮食及能源的供给,对高度依赖中国的债务国施展压力?以及,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质疑,会否重挫中国对外拓展锐实力的雄心?则是未来可以持续关注的焦点。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