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伊拉克总理阿卜杜─马赫迪宣布辞职

楼主: laptic (无明)   2019-11-30 18:16:11
标题: 终于杀好杀满?血腥屠杀近400名示威者之后,伊拉克总理阿卜杜─马赫迪:我辞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www.storm.mg/article/2009391
阎纪宇 2019-11-30 17:36
https://i.imgur.com/sUYb9xN.jpg
从2019年10月初开始,伊拉克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总理阿卜杜─马赫迪(Adel Abdul-
Mahdi)下令安全部队血腥镇压(AP)
中东重要国家伊拉克因为经济衰败、政府无能、贪腐猖獗,10月初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
巴格达当局出动安全部队强硬镇压,迄今造成近400人死亡;光是28日一天,就屠杀了至
少45人。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总理阿卜杜─马赫迪,29日终于宣布辞职。分析家普遍认为
,伊拉克政局原本就很不稳定,未来恐将持续陷入混乱。
28日当天,伊拉克安全部队就在纳希利亚(Nasiriya)、巴格达(Baghdad)、纳杰夫(
Najaf)对民众开火。伊拉克伊斯兰教什叶派最高领袖、大阿亚图拉(Grand Ayatollah)
西斯塔尼希(Ali al-Sistani)忍无可忍,下令麾下国会议员不再支持阿卜杜─马赫迪(
Adel Abdul-Mahdi),让后者面临不信任投票倒阁的威胁。
https://i.imgur.com/vHmsrg8.jpg
从2019年10月初开始,伊拉克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安全部队血腥镇压(AP)
哈珊政权垮台16年,伊拉克仍是一个动乱国家
反政府民众聚集在巴格达的“解放广场”(Tahrir Square)庆祝总理下台,但阿卜杜─
马赫迪向国会递出辞呈之后,至少又有4名示威者遭到安全部队杀害。此外,自2003年美
军大举入侵、推翻哈珊(Saddam Hussein)政权以来,伊拉克政坛长期陷入混乱,阿卜杜
─马赫迪已是第5名总理,上任才1年多,他的继任者恐怕也无法拨乱反正。
而且吊诡的是,阿卜杜─马赫迪如果是向总统表明辞意,总统可以直接批准;但他却选择
向国会递辞呈,由议员投票决定是否接受,因此增添许多变量,甚至可能导致政局瘫痪。
此外,一旦国会准辞,阿卜杜─马赫迪将转为“看守总理”,但伊拉克宪法并未明文规定
总统要在多久的时间内提名新总理,或者让国会重新改选。
https://i.imgur.com/QsdmOev.jpg
从2019年10月开始,伊拉克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安全部队血腥镇压,总理阿卜杜─马赫
迪(Adel Abdul-Mahdi)成为众矢之的(AP)
“在摧毁这个病态的体制之前,我们不会离开”
伊拉克这场社会运动类似香港、黎巴嫩、智利、玻利维亚的“无大台”(leaderless)示
威抗议,没有领导人或领导组织,民众自动自发走上街头,要求终结贪腐、要求改善经济
、要求像样的基础设族与公共服务、要求终结政党“坐地分赃”、要求重新选举国会、要
求邻国伊朗缩回干预的黑手。
39岁的示威者泰伊夫(Taif)对《美联社》(AP)表示:“伊拉克的政治体制会换上另一
个阿卜杜─马赫迪。但是,在摧毁这个病态的体制之前,我们不会离开。”巴格达的反政
府民众已在解放广场安营寨近2个月。
https://i.imgur.com/DOK86I7.jpg
从2019年10月初开始,伊拉克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安全部队血腥镇压(AP)
什叶派、库德族、逊尼派分享权力
另一名广场上的示威青年莫塔达(Mortada)也说:“我们要求选举制度改革,我们要求
真正的变革。该辞职的不只是一个人,整个体制都应该打掉重练。”
10月1日迄今的镇压牺牲者,大部分都是像泰伊夫、莫塔达这样的示威者,死在安全部队
枪下,或者因催泪瓦斯爆裂而身亡。
2003年之后,伊拉克由总统制改为内阁制,单院制国会329席,总理掌握实权,总统由国
会推选。为顾及族群势力均衡,总理一定来自什叶派(最大族群),总统出身库德族(
Kurds),国会议长则由逊尼派出任。伊拉克国会不曾出现单一政党过半,每次大选过后
,往往要为协调总理与内阁人事大费周张。
https://i.imgur.com/Dyvxp7u.jpg
从2019年10月初开始,伊拉克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伊朗也成为被抗议对象,群众焚毁其
国旗(AP)
伊朗也成为被抗议对象
阿卜杜─马赫迪现年67岁,经济学者出身,曾任财政部长、副总统与石油部长,2018年10
月24日当选总理之后,虽然推动一些小幅度的改革,但对于伊拉克的经济与贪腐危机而言
,只是杯水车薪。阿卜杜─马赫迪还有另一点“顾人怨”:他与伊朗的关系。阿卜杜─马
赫迪原本就与伊朗渊源甚深,上台后更是越走越近,也让许多国民不满。27日,纳杰夫的
示威者焚毁当地的伊朗领事馆。伊朗虽然是什叶派大国,但主要民族是波斯人(Persians
),与阿拉伯人占多数的伊拉克有复杂的历史恩怨,还曾经打过8年战争。近来,伊朗也
因为调涨油价而引爆大规模示威。
“我们的石油收入流到哪里去了?”
对于阿卜杜─马赫迪及其前任政府,许多伊拉克人有一个共同疑问:我们的石油收入流到
哪里去了?伊拉克是中东产油大国之一(台湾也是它的客户),日产量约388 万桶,今年
可望进帐790亿美元(新台币2.43兆元),占政府岁收8成5以上;此外,伊拉克今年GDP成
长可望达到 4.6%。尽管如此,伊拉克失业率高达11%,1/3年轻人没有工作,22%民众生活
在贫穷线之下。
https://i.imgur.com/VAjOnST.jpg
从2019年10月初开始,伊拉克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安全部队血腥镇压(AP)
特有的“分配”体制让政治菁英瓜分国家资源
除了金融政策失当、官僚效率低落、贪腐现象猖獗、长期积欠外债之外,伊拉克特有的“
分配”(muhasasa)制度也是一大病因。这个制度让政治菁英阶层瓜分国家资源,也让公
部门过度膨胀──因为政治领导人要以公家职位来犒赏、笼络追随者。2003年哈珊政权垮
台迄今的16年,伊拉克公部门员额膨胀了3倍,其结果就是政府预算高达40%要支应公部门
人事费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投资则严重不足,让伊拉克人民不断追问:我们的石油
收入流到哪里去了?
───────────────────────────────────────
伊拉克总理宣布请辞 打破两伊联盟恐促中东政治洗牌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11300018.aspx
(中央社记者何宏儒安卡拉29日专电)
伊拉克长达8周反政府示威造成逾400人丧生,大部分是手无寸铁抗议人士,总理马帝决定
请辞。分析认为,这将打破伊朗和伊拉克联盟,可能使中东政治形势重新洗牌。
伊拉克安全部队28日在南部纳西里耶市(Nasiriyah)镇压反政府示威活动,于29日又有
人伤重不治,使得这场镇压造成的死亡人数来到46人,是延烧伊拉克全境的抗议潮自10月
1日爆发以来最血腥的一天。
路透社根据警方和医务消息管道统计指出,示威爆发以来已有至少408人丧生。根据法新
社报导,另有逾1万5000人受伤。
独立新闻媒体“中东之眼”(Middle East Eye)报导,马帝(Adel Abdul Mahdi)办公
室29日发布声明,他将向国会提出辞呈,好让国会议员选出新政府。声明指出,在伊拉克
最高什叶派宗教领袖大阿亚图拉(Grand Ayatollah)希斯塔尼(Ali al-Sistani)呼吁
更换政府后,马帝作出请辞决定予以回应。
马帝说:“我将正式致函尊敬的国会,提出辞去总理职务。”在巴格达具象征意义的集会
场所解放广场(Tahrir Square)上,抗议群众为此一决定而欢声雷动。
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国际频道(TRT World)报导,希斯塔尼29日在透过电视转播的主麻
日宣教中针对可能发生内战一事提出警告。他要求选出马帝的国会“从这方面去重新考虑
”。国会订于30日集会。
伊拉克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第2大产油国,但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每5
名伊拉克人中就有一名穷人,年轻人失业率高达25%。
伊拉克经历数十年冲突与暴力,高失业率和贪腐横行,让年轻人忍无可忍。民众要求改善
公共服务、增加就业机会、根除无所不在的贪腐。
抗议风潮笼罩巴格达和南部数城,安全部队发射实弹、催泪弹、闪光弹激烈回应,造成严
重死伤。日前伊朗驻纳加夫(Najaf)领事馆遭抗议人士放火后,有为数众多民众遭射杀
致死。
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报导,这波抗议潮是自从美国为首盟军于2003年入侵并推翻逊
尼派独裁者侯赛因(Saddam Hussein)以来,掌握国家机器的什叶派统治阶层面临的最错综
复杂挑战。
当诉求政治体系全面改革的反政府示威潮从巴格达延烧到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的南部地区
后,终于激荡出这波自示威潮爆发以来最强烈的反伊朗情绪,抗议民众27日深夜攻击伊朗
驻纳加夫领事馆,扯下伊朗国旗并对领事馆纵火。伊朗外交官和雇员从后门逃离。
示威潮10月初在巴格达引爆后,抗议人士就曾试图向连接巿中心与“绿区”(Green Zone
)的主要桥梁挺进,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绿区是政府大楼和使馆区所在,伊朗大使馆也
位在区域内。不到一个月前,11月4日则有抗议人士爬上伊朗驻纳加夫领事馆外的混凝土
路障示威。
上传社群媒体的影片可以看到,本月稍早曾有示威群众朝伊朗最高领袖哈米尼(
Ayatollah Ali Khamenei)和圣城部队(Al-Quds force)指挥官苏雷曼尼(Qassem
Soleimani)的肖像进行攻击。
圣城部队是伊朗革命卫队(Revolution- ary Guards)负责国外行动的特种部队,被视为
伊朗干预伊拉克的推手。苏雷曼尼曾多次在巴格达和纳加夫召集会议,藉以劝服伊拉克政
治派系对马帝团结相挺。就连善于煽动且一度要求马帝下台的伊拉克什叶派教士萨德(
Moqtada al-Sadr),都因此“回头是岸”。
萨德28日曾表示,若政府不下台,“那将是伊拉克走向尽头的开端”。报导指出,伊朗曾
致力避免马帝下台。伦敦政经学院(LSE)中东研究中心(Middle East Center)资深客
座研究员贾瓦德(Saad Jawad)指出,马帝原已作好下台准备,但是伊朗无视于抗议民众
诉求,发挥影响力强行介入,让他得以继续执政。
贾瓦德说:“自从2003年以来,伊朗持续支持贪腐、偏狭、无效率、衰败的政治人物统治
伊拉克。这17年来反复地在利用他们,让他们掌握权柄。”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18日报导伊朗情报和安全部(Ministry of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于2014至2015年间的700页电文,“钜细靡遗描绘伊朗一直
如何野心勃勃地致力介入伊拉克事务”、“一直在努力渗透进入伊拉克经济、政治和宗教
生活”。
巴格达大学(University of Baghdad)政治学教授希马利(Ihsan al-Shimmary)表示:
“发生在什叶派圣城的事件反映伊拉克什叶派对伊朗看法转变和支持暴跌。抗议人士试图
跟德黑兰保持距离。”
两伊关系紧密却又错综复杂,伊朗对当前伊拉克政治和军事领导人拥有深远影响力。不过
希马利认为,纳加夫事件对政府传达讯息,反映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对伊朗的看法已从情
感的层面上生变。
自2003年逊尼派暴君侯赛因垮台以来,什叶派掌控的巴格达政府经常跟德黑兰一个鼻孔出气
。伊拉克3800万人口其中2/3属什叶派,加上两国边界长达900英里,都凸显出两伊结盟的
重要性。
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资深中东特派员柯布恩(Patrick Cockburn)认为
,伊拉克境内的亲伊朗势力未竟其功,此一结果可能牵动中东政治巨变。
柯布恩指出:“让美国及其盟友闪边站的伊朗和伊拉克什叶派胜利联盟,恐将难以挽救地
破局。华府和利雅德尝试多年想要打破两伊之间的连结,结果伊朗与盟友伊拉克于过去8
周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反而更胜一筹。”
伊朗这次为何反应过度?柯布恩认为,美国总统川普对伊朗“最大施压”策略经证明不是
很成功,却让德黑兰领导当局总是疑神疑鬼地倾向将事情归结于阴谋论,任何疑似的威胁
都可能遭到夸大,“区域代理人战争一再致胜让伊朗狂妄自大,和这种易受攻击的感觉不
可同日而语”。
(编辑:林憬屏)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