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哈里里的辞职,能否拯救宗派主义下的黎

楼主: laptic (无明)   2019-11-10 12:10:15
标题: 哈里里的辞职,能否拯救宗派主义下的黎巴嫩?
文章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www.storm.mg/article/1905097
刘燕婷 2019-11-10 07:00
https://i.imgur.com/f7PQOa5.jpg
黎巴嫩示威,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宣布下台。(资料照,AP)
10月17日,黎巴嫩政府宣布对Whatsapp用户课税,结果引发滔天民怨,民众愤而走上街头
。在示威活动喧腾近两周后,黎巴嫩总理萨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于10月29日宣
布辞职,本就暗流涌动的黎国政坛因而陷入诡谲多变的迷局。对示威者来说,总理辞职或
许象征胜利不远,但就黎巴嫩自身的宗派主义(Sectarianism)脉络观之,此举恐将导致
更大的政治灾难。另外某些媒体或许认为黎国此次示威象征公民力量的崛起、基层的怒吼
,然若深究便能发现,这次示威仍无法超克过往的结构性障碍,某些站上街头者,反而正
是底层群众所鄙视的对象。
黎巴嫩的宗派主义
哈里里总理不仅是黎巴嫩反真主党大本营-未来运动(Future Movement)的领导,也是
反叙利亚代表“3月14日联盟”(March 14 Alliance)里的要角。回顾其总理之路,可以
八个字总结-坎坷艰辛、高潮迭起。哈里里的父亲拉菲克・哈里里(Rafic Hariri,
1944-2005)本是黎巴嫩商业钜子,与沙乌地关系良好,并于1992年至1998年、2000年至
2004年间担任黎巴嫩总理,其不仅大力促成《塔伊夫协议》(Taif Agreement),终结15
年黎巴嫩内战,更主导战后重建工作,令首都贝鲁特重回往昔荣华。
然天有不测风云,不明人士以汽车炸弹暗杀哈里里,4000磅的TNT惊天一炸,不仅炸出逼
退叙利亚驻军的雪松革命(Cedar Revolution),也让其次子萨阿德·哈里里应族人要求
走上政治之路,以继承父亲的政治版图。2009年,哈里里初登总理大位,却因2011年真主
党成员宣布退出内阁而下台;2016年哈里里重回总理宝座,没想到这次就任不只更加凶险
,也更为狗血:哈里里在2017年访问沙乌地时,突以“伊朗与真主党在中东过度扩权”、
“害怕被暗杀”等理由,宣布辞去总理职务,并待在沙乌地不肯回国。由于事发经过实在
太过诡异,故而引发了“哈里里是人质”、“哈里里其实已被沙乌地挟持"等国际疑云,
导致黎沙关系剑拔弩张。
在各色谣言绘声绘影下,这出政治惊悚剧的结尾也相当出人意表。哈里里在公开辞职12天
后悄悄回到贝鲁特,宣布“中断辞职”,并表示自己正与总统米歇尔・奥恩(Michel
Aoun)磋商。最后其终于在12月5日“撤回辞职声明”,并对自己在沙乌地的真实境遇绝
口不提。回顾哈里里过往的总理生涯,之所以会如此动荡波折,除了外部的伊朗-沙乌地
地缘冲突外,国内的宗派主义也是一大主因。在黎巴嫩,要争取国会议员选举配额、公务
员任用资格、公部门晋升机会等,往往不取决于能力,得视个人的宗派归属而定,逊尼派
、什叶派、基督徒,各有各的规矩。此般现象的成因,还得从奥斯曼帝国谈起。
https://i.imgur.com/Bbb65P4.jpg
黎巴嫩示威群众庆祝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宣布下台。(资料照,AP)
奥斯曼帝国采米利特制(Millet)统驭各族人民,但这里的“族”却与血缘关系不大,端
看个人宗教信仰而定,故穆斯林有自己的米利特,犹太人与各大正教会也有,各米利特适
用不同的宗教法与税赋。而奥斯曼时代的黎巴嫩也遵循此种分群方式,且因天高皇帝远,
故各米利特都有很大的自治空间,由此种下了各大宗派间的分群自治传统;当法国人入侵
黎巴嫩后,殖民政府也遵照这套体系统治人民,加上利益分配不均,让各宗派间的分歧日
渐加大,例如马龙派基督徒(Maronite Christians)明显比穆斯林享有更多特权,由此
埋下日后的内战祸根。
1943年黎巴嫩发布《国家公约》(National Pact),除定位黎巴嫩的后殖民国家身份外
,也正式将政治宗派主义制度化,其重点规范如下:
1. 马龙派基督徒保证不引入外部势力,接受黎巴嫩的阿拉伯身份,并放弃对黎巴嫩西方
身份的主张。
2. 穆斯林保证不追求黎巴嫩与叙利亚的一统。
3. 总统和黎巴嫩军队司令必须出身马龙派。
4. 总理必须是逊尼派穆斯林。
5. 国会议长必须是什叶派穆斯林。
6. 国会的副议长和副总理必须是希腊东正教徒。
7. 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必须是德鲁兹人。
8. 国会议员席次中,基督徒与穆斯林的比例必须是6:5。
以上规划林林总总,看似完美无瑕,面面俱到,却终究经不住时光摧残。首先《国家公约
》中的宗派职务规划,主要是参照1932年的黎巴嫩人口普查而来,当年基督徒还占51%的
人口多数,故其在《国家公约》中能帮自己争取优势地位,将总统职位、军队和议会多数
牢牢握在手中。但基督徒或许没料到,黎巴嫩独立后,普遍贫穷的穆斯林人口增长速远高
于较富有的基督徒,且许多基督徒纷纷移民海外,导致其人口数逐年下跌,渐有边缘化的
趋势。对此基督政府当局也是心里有数,故迟迟不敢实施人口普查,结果反让穆斯林抓到
“作贼心虚”的把柄,宗派冲突日趋激烈,加上巴解(PLO)将战斗基地迁至黎巴嫩南部
,一连串擦枪走火下,黎巴嫩终于在1975年爆发内战。
这场内战打了15年,不仅让黎巴嫩千疮百孔,也把周遭所有外部势力全牵扯进来。首先因
为叙利亚始终不肯放弃统一黎巴嫩的梦想,故其以协助巴解为名,调兵进驻黎巴嫩,而巴
解因将黎南当作反以基地,从而导致以色列以反恐为由入侵黎巴嫩;接着伊朗为了反制以
色列势力,又在黎巴嫩成立了自己的什叶武装民兵势力,也就是今日的黎巴嫩真主党(
Hezbollah)。各派人马鏖战多年,终于在1989年签订《塔伊夫协议》,调整出新的宗派
职务模式:
1. 1943年的《国家公约》规定,逊尼派穆斯林总理由马龙派基督徒总统任命,故对总统
负责;但在《塔伊夫协定》后,总理改为对立法机关负责。
2. 国会议员席次中,基督徒与穆斯林的比例改为5:5。
3. 总统权力遭到弱化,但总理权力却提升不少。
总之内战过后,基督徒虽向穆斯林让权,却未能终结宗派主义的传统,《塔伊夫协议》虽
意在化解宗派冲突,却只是重新固化了宗派间的分野。更糟的是,闯进黎巴嫩的外部势力
也不肯随内战结束撤出,首先真主党民兵以抵抗以色列为由,拒绝解散,最后政府只好让
其就地合法;叙利亚既已驻军成功,自然也不肯走了。黎巴嫩的宗派主义至此便与大国的
地缘政治纠缠在一起。故内战结束后,政治僵局与内乱成了黎巴嫩的常态,因为各地方势
力背后都是宗派,宗派领导人又常与外部势力合作,因此国会中往往难得共识。2005年2
月14日,总理拉菲克・哈里里遇刺,致使黎巴嫩在“对叙态度”上,陷入严重的两极分化

当年的哈里里暗杀事件,由于凶手未明,故以色列、叙利亚、真主党都被怀疑是幕后黑手
,结果又触发新的宗派冲突。3月8日,真主党组织了一场示威活动,以“感谢叙利亚”为
名,向阿萨德政权;但无独有偶,3月14日也有大批示威者走上街头,要求叙利亚自黎巴
嫩撤军。两派人马自此成形,分别是亲叙利亚和亲伊朗的“3月8日联盟”,其成员主要为
什叶派加基督徒;以及反叙利亚和亲美的“3月14日联盟”,成员多是逊尼派加基督徒。
这次冲突又名雪松革命,最后叙利亚虽被迫撤军,但黎巴嫩的宗派冲突却又在革命这攫取
了不少新能量。
“3月8日联盟”与“3月14日联盟”从此在政坛上疯狂斗争、抵制对方,制造无数政治僵
局,更曾导致黎巴嫩长达两年选不出总统。哈里里2016年二度就任总理后,虽竭力要调和
两派人马斗争,却蚍蜉撼树,黎巴嫩政坛又暴力事件频传,因而才有那段总理自我放逐沙
乌地的闹剧。后哈里里之所以愿回国再任总理,部分原因在于殖民母国法国总统马克龙、
黎巴嫩总统的居中调停。然而宗派冲突还是没有解决,“3月8日联盟”与“3月14日联盟
”不仅持续制造僵局,还狂挖对方墙角,哈里里这个总理既当得危险,又身不由己。上次
辞职,黎巴嫩与各方势力花了10几天才翻转这个结果;此次辞职,对执政当局来说,其实
就是2017年总理出走风波的另类再现,只是这次两派人马及外部势力都无法保证,要花多
久才能让一切重归原样。
垃圾山下的示威
而宗派主义不仅常驻黎国政坛,也深入民间各大角落,从而形塑了特殊的示威动员结构。
在一般黎巴嫩公民的人生经验中,多少都要与Za'im制打声招呼。Za'im在阿拉伯语中为“
领袖”之意,置于黎巴嫩的政治脉络中,则意指宗派领袖。Za'im制能为一般公民提供政
治赞助、保护与服务,其领袖主要有两种统治基础,一是出身国家一级宗教领袖,二是来
自国家和地方的一级宗派选区。
这种权力基础使黎巴嫩的国家机构成了宗派领袖间的竞技场,其中“高级”的宗派领袖,
往往就是大党的要员,既有自己的外交关系和外部赞助商,还能代表黎巴嫩参与国际会议
,并能参与表决法案;而地方的一级宗派领袖则为地方市政提供服务与赞助。例如全黎巴
嫩约有1,010个市政委员会,当其人手不足又缺乏资金时,Za'im制下的宗派领袖便会代其
做些基本服务,比如环境清洁和街道照明,基本上凡是市政职能未能完善处,Za'im制都
会设法满足地方公民的基本需求,例如健康检查、提供教育和就业引荐等。
平心而论,黎巴嫩的Za'im制其实与中东国家常见的瓦斯塔现象类似。瓦斯塔(Wasta)的
阿语原意为“仲介”,但在中东政治中则代指裙带关系。瓦斯塔的根源是传统的部落社会
结构,即金字塔顶端的部落成员(通常指酋长)有权分配财富、调停纠纷;以现代国家的
语境来看,酋长的主要责任便是分配利益、并调解人民与政府的纠纷,其中最重要的工作
内容,就是介绍工作,尤其是政府提供的公部门职缺。故中东各国普遍有一现象,就是公
部门庞大但效率极低,因为里面塞满各种走后门、靠关系的职员;这些人虽效忠国家,却
也同时效忠部落,对后者的忠诚度甚至更高,因此其往往会掠夺国家资源,私相授受给同
部落者。
黎巴嫩的Za'im制虽把部落换成宗派,但效果几乎相同,即许多黎巴嫩人都要依赖地方宗
派领袖的赞助,就算新一代年轻人日渐世俗化,但求职压力排山倒海而来,即便其并不虔
诚,却仍得仰赖地方宗派领袖为其找个好工作,而这便是其在示威运动中的着力点。2015
年7月,黎巴嫩政府突然宣布关闭贝鲁特和黎巴嫩山区的几处垃圾场,回收公司Sukleen于
是暂时停收垃圾,结果导致大量垃圾堆满城市街道,贝鲁特几乎要淹没在一片垃圾海中,
部分市民为了自救,遂组成“You Stink!”团体,号召群众示威抗议,最后演变成超过十
万人上街的社会运动,其主要要求也由收拾垃圾扩及其他层面,包括生态环保、停电、选
不出总统的政治僵局等。
然而这次示威在持续8个月后便自动散去,而政府基本上什么重大改革也没做,但民众之
所以不愿再继续上街,原因就是宗派主义的反动员。这场示威活动虽有公民崛起的意味,
但打从一开始就不是所有宗派都参与,黎巴嫩的宗派冲突如此严重,许多老一辈的黎巴嫩
人一看到街上的示威者与自己宗派互异,心里首先就起了排斥感。
https://i.imgur.com/LV5RLtp.jpg
2015年黎巴嫩抗议,最初抗议的起因是在7月时,当局关闭了垃圾掩埋场之后,垃圾无法
有效处理的问题形成危机,并蔓延到全国。(取自维基百科)
再者根据调查,2015年垃圾示威中的青年参与者数量,以贝鲁特美国大学(AUB)居首,
敬陪末座的则是黎巴嫩国际大学(LIU)与黎巴嫩大学。AUB是黎巴嫩知名的贵族学校,一
学期学费高达7500-10000美金;反观LIU的学费一学期只要2000美金,黎巴嫩大学更只有
81美金。在黎巴嫩的社会结构中,AUB只有菁英阶级的孩子才读得起,一般黎巴嫩人根本
想都不敢想。故在这场示威中,一开始各方青年虽在臭气熏天下发出怒吼,但一般的黎巴
嫩人都需要Za'im赞助制来为自己介绍工作,故政府一看情势大乱,便示意各宗派领袖近
场救援,威胁利诱双管齐下,劝退无法不靠Za'im制存活的年轻人;但读AUB的菁英学子便
不然,其家境优渥,往往不必担心宗派领袖不帮自己介绍工作,甚至毕业后的第一规划就
是出国就业,最后顺势定居他国发展,因此其不仅参与率最高,也撑得最久。
此外,2015年垃圾示威中还存在另一股被忽视的沉默力量-工人阶级。当年内战结束后,
哈里里采用新自由主义基调的经济重建计画,以牺牲工农权益为代价,扶持金融与建筑产
业,但又冻结工人工资,形同将从国家的重建成本社会化,工人境遇因而每况愈下;而黎
巴嫩的非正式雇员、小企业比率又极高,导致工人难以组成工会为自己争权,只能默默承
受长年的剥削。故当2015年的贝鲁特燃起示威之火时,工人们难掩振奋之情,纷纷赶赴现
场,然现实却狠甩他们一个耳光-由学生、青年、菁英主导的示威核心根本不愿接纳工人
势力,除了因彼此议程不同外,多少也有点贵族情结作祟。最后工人再度被边缘化,只能
默默离场,继续回去过被压迫的苦日子。
以上虽是四年前的街头样态,但到了2019年的黎巴嫩,同样的示威权力结构仍持续作用。
在黎巴嫩的社群媒体上,往往可见人们po出抗议者手持iPhone 11、身穿潮服的图片,底
下还会附上几句嘲讽之语,意指“这么有钱却上街装穷”。倘若此次示威结构仍无法超脱
过往宗派主义的束缚,那么其发展轨迹也很容易预测,大抵就像2015年的示威-前几个月
各方会师,同仇敌忾,空前团结;接着宗派主义就会生效,一般学生于是纷纷离场;不必
仰赖Za'im制的菁英学子们会再苦撑一下,最后也是散得无声无息。
何去何从
黎巴嫩政坛的宗派冲突虽严重,但并不代表政治人物们就对此次示威喜闻乐见。由黎巴嫩
应对2015年示威的经验可知,尽管“3月8日联盟”与“3月14日联盟”的派系斗争激烈,
并有持续两极化的趋势,但所有互动都可视为对宗派主义的默许;而示威这种结果难料的
事,反而才是执政当局最大的敌人。故这两大联盟尽管平日水火不容,但在化解示威人潮
上,却永远存在合作空间。早在哈里里辞职前,原本与其派系相左的真主党领导人哈桑・
纳斯拉拉(Hassan Nasrallah)便公开表示,示威就是外国政府意在颠覆黎巴嫩执政当局
的国际阴谋,一旦总理被逼辞职,黎巴嫩恐陷万劫不复的境地。
从示威者的角度来看,此次公民崛起,或许是让黎巴嫩摆脱宗派主义的关键第一步,只要
一步步来,黎巴嫩就能逐渐过渡到公民治理的阶段。而若由历史轨迹观之,此时的黎巴嫩
或许就如示威者所说的,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但却有很大的机率重蹈覆辙,进而重演
2015年示威人潮自行散去、2017年总理策略性辞职又反悔的戏码。哈里里的辞职,从来不
是这次示威的关键,整个宗派主义已根深蒂固扎在黎巴嫩的社会结构中、烙印在历史骨血
上,哈里里不过是拼图的一角,黎巴嫩的转型之战,得看示威者的权力结构变化,以及执
政当局联盟的调整意愿,前头的路,还很漫长。
*作者为《中东研究通讯》专栏主笔。
作者: ibise (清了清喉咙 他继续唱着)   2019-11-10 21:24:00
感谢分享, 黎巴嫩的局势我真的不熟
楼主: laptic (无明)   2019-11-10 22:25:00
不客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