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逃犯条例争议之后 香港商业地位面临重估
新闻来源: https://is.gd/jHCrtq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二(7月9日)称,《逃犯条例》修订已“寿终正寝”,但她没有
宣布“撤回”修例,也没有回应反对人士的其它诉求,“反送中”示威者扬言继续抗争。
此前,香港已发起了多次大规模的游行集会,多场警民冲突,甚至爆发了主权移交以来,
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占领立法会事件。
原本对《逃犯条例》发出强烈反对声音的香港商界,实际上在政府宣布修例以后,表面立
场已逐渐软化。但多位专家对BBC中文表示,《逃犯条例》争议突显了香港政治的不稳定
因素,引发的忧虑将具有长期影响。
投资观望
联博香港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纪沫对BBC中文表示,在英国脱欧的情况下,伦敦有一些
机构其实一直考虑把一部分业务带到香港,但此次事件可能让企业暂缓考虑这个事情,有
一些在港外资本身想扩张,也可能等一下才进一步决定在港投资是否扩张。
她特别提到,香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国资金,但有关法律可能令买家和投资者
多了一个风险因素去考虑,可能会考虑投资到新加坡、加拿大等其他地方。此次事件,短
期之内对零售业有影响,可能让不了解局势的人──例如一些大陆旅客──有不必要的担
心,“这种形像虽然受损,但可以修复。”
香港政府未宣布暂缓修例前,香港商界和国际商会均表达过顾虑,路透社引述多名知情人
士消息,说部分富豪开始向海外转移资产,其中一名认为自己是政治敏感人士的富豪从香
港把1亿美元转到新加坡,有国际银行的负责人对路透社表示,他们认为香港局势失控,
无法相信林郑月娥和北京领导人,会无法意识到这件事造成的经济损失。
不确定的香港
香港商界反对修例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对中国法治系统的不信任,认为香港保持独有体制
是成功的关键。香港的美国商会曾经直言,香港的吸引力是建基于其独立司法系统和公共
机构有别于中国大陆。
在港府宣布暂缓修例后,美国商会态度立场软化,欢迎港府的决定以及寻求与港府对话,
在示威者7月1日冲击占领立法会后,美国商会发表声谴责暴力──也反映商界对示威升级
的忧虑。
但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近期发表的报告认为,香港大规模民众抗议是制衡政府的手段,如果
这种制衡能力被削弱,反而会对香港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
报告指出,“一国两制”提到“50年不变”的过渡期将在2047年结束,香港的政治及经济
独立性,以及相对于大陆大城市具竞争优势的体制特征,都可能面临受损的风险,削弱香
港极强的体制能力,拉近与大陆的评级差距。
目前,香港在国际上的贸易安排,一直独立于大陆的地位。报告指出,如果有一些国家采
取单边行动,情况可能有变,特别是美国若废除或修订《美国-香港政策法》,则会对香
港和美国之间贸易安排造成很大影响,波及香港及其它地区的贸易关系,大幅削弱香港作
为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国际风险管理公司品克顿(Pinkerton)亚洲区域副主席格兰特‧斯特拉德威克(Grant
Strudwick)对BBC中文表示,虽然林郑月娥说方案已死,但未来仍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会有更多的示威抗议和不稳定性。
品克顿提供的分析指出,《逃犯条例》是否被搁置,香港仍然要面临多个潜在问题,就算
林郑月娥下台,也只会换上另一个亲北京的人选,游行示威会持续。随着大陆经济发展,
中央政府觉得不需要维持香港特别地位,2047年往后中港两地法律结构是否各自独立,会
成为企业风险评估重要因素,例如香港房地产市场,有些批出的按揭已经超出2047年期限
,企业是否延长贷款具备不确定性。
斯特拉德威克说,香港最近的争议引发的是“不确定性”,“企业会希望知道什么法律可
以依赖,什么法律会用,哪些机构会支持你的企业运作……2047年将至,大家关注香港的
体制和大陆会有什么不同,有些公司已经决定把总部设在新加坡而非香港,就是因为新加
坡的政治风险更低。”
香港自身困境
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巫伯雄认为,香港社会这么“乱”,某程度上是政策出现偏差
,令香港生产力下降,比如说,香港政府近年出台“最低工资”政策,干扰劳工市场,通
货膨胀严重,令贫富差距变大,激化社会矛盾。
对于外界忧虑香港制度和中国变得一体化,或是自由受损影响营商环境,巫伯雄认为民主
自由不是商界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殖民时期的香港或新加坡也不是民主自由社会,企业主
要看的是稳定性、商机和是否赚钱。
他认为所谓民主自由社会,不同势力为了争取选票而分化内部利益,“你看一下台湾、菲
律宾、拉丁美洲、目前美国的情况,都是走下坡的,为什么?你看得出来,因为它们不断
内耗,但相对地中国可以把精力放在经济发展。”
“香港如果走民主,香港是死路一条,最后成为中国的一个次级城市,目前香港优势是人
民币未国际化,人民币一旦开放,香港价值完全丧失,现在只剩下20年时间奋起直追,”
他说。
香港近年来正面对大陆其他城市的竞争,例如中国有意把上海打造成为与香港一样的国际
金融中心。
联博香港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纪沫说,两地是可以同时进步,而香港在软实力方面依然
非常有吸引力,有制度上的优越性、开放包容法律制度的建设,“不是一时间就会被拿走
”,不觉得香港在落后当中。
然而,纪沫说,在全球经济有下行压力底下,香港也会遇到问题,而香港本身也面对经济
转型的问题,要如何不依赖房地产、金融,转而在科技、服务业投入更大的力量,是香港
要去补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