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美国中期选举与政策展望

楼主: kwei (光影)   2018-10-21 03:22:15
美国中期选举与政策展望
http://data.eastmoney.com/report/20180929/cl,APPIRpgXv3h3Report.html
孙金霞,薛俊,王仲尧
中期选举进入决胜阶段。9月过后,各州初选已经相继落幕。鏖战、逆转、绯闻、地面攻
势,以及社会少数群体代表所获得的历史性胜利,让这场川普时代的美国中期选举变得格
外激烈。
这一切让我们感觉到,总统大选的两年以后,不同党派、阶层和群体间势同水火的斗争似
乎已经从国会山蔓延至全美,也使得这场中期选举的结果不仅影响到现任政府下半任期的
政策走势,更能够从中管窥美国政治与社会的长期演进方向。
割裂之始:时间倒回两年以前
2016年总统大选当中,川普意外战胜希拉蕊入主白宫。这远在多数机构预料之外的大选结
局,成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政治黑天鹅事件。
而自川普任上至今,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就业市场繁荣,税改、贸易再平衡相继落地,府
院一致带来的政策强势叠加经济周期上行,使得市场上关于美国的研究关注逐渐回归于美
国经济和白宫现行政策本身,而两年前被总统大选所揭露、那些震撼人心的不同阶层、群
体间针锋相对且难以调和的利益和理念冲突,则已悄然在美国经济、政治研究的模型与框
架中退位。
但我们认为,川普治下的美国显然没有尝试剐去身上的腐肉,而是选择在分裂中继续跛足
前行,这导致当下人们眼中随金凤花姑娘起舞的两年美好时光,很可能会变成将来再一次
愚弄市场对政治走势一致预期的噪声。一些被忽视但事实上显而易见的证据,隐藏在川普
上台以来的政策轨迹和社会反馈,以及今年中期选举的进程当中,而其风险,则有可能在
中期选举之后的两年直至连任选举的时间节点上酝酿爆发。
从 2016到 2018:社会分野越发清晰
回看两年前那场选举的结局,川普凭借 57%的选举人票战胜希拉蕊 (304 : 227) 当选新
任总统,但是在大众选票上,希拉蕊却并未输给川普,甚至领先了近 300万张(6585万
: 6298万,美国历史上输掉大选的候选人所获得的最大大众选票领先数量),这意味着
从人口的维度来看, 2016年全美民众当中的反对川普者事实上多于支持川普者。
另一方面,从支持与反对阵营立场的粘性与弹性上来看, 2016年大选形成的两大阵营选
民互斥性强于往年。当年选战中川普对“政治正确”的挑战与希拉蕊“包容性资本主义”
之间的针锋相对,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了 2016年大选充斥混乱与敌意的根源,所以从逻
辑上推演,选战后一般经济指标走势和经济领域的政策推进,可能对民众政治立场抉择、
改变的影响甚微,这将在我们接下来的数据呈现当中得到印证。
整体来看,和其他美国总统履新时的民意统计比较可见,川普是在入主白宫第一天就活在
悬崖边上的总统,他面对着规模庞大(大众选票落后最多)的反对群体,且美国社会处在
一种相当分裂的境地——民众政治立场刚性、分化严重(党内支持率高,反对党支持率极
低)。
而两年以来,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答案是没有。
我们可以看到,川普入主白宫以来的总体民调支持率变化,以及来自共和党、民主党两个
阵营拆分的支持率变化趋势,与其他美国总统(川普的前三任)第一任期同期比较有着明
显的不同。
首先,尽管上任以来美国经济、政治和政策面上均出现相当程度的变化,但期间针对川普
的总统支持率变化幅度却是近 4位美国总统当中窄的;
其二,民主党、共和党两大阵营的民众对川普和在任政府政策行为的反响分化。我们比较
近 4位美国总统第一任期同期在两大阵营当中的民调支持率变化趋势,发现在欧巴马、小
布什和克林顿的任上同期,两大阵营的政治立场走势均具有相当程度的相似性,但在川普
任期至今,其党内和反对党支持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仅 0.27,这远低于欧巴马的 0.83、布
希的 0.85以及克林顿的 0.63;
以上两点,印证了我们此前所推理的—— 2016年以后选民政治立场刚性且分化严重,经
济指标和经济政策变化难以对其施加显著影响;
其三,在这样的情形下,川普迄今的全社会口径民调支持率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党
内(或者说基本盘)支持率的变化,而不是反对阵营当中支持率的变化。这一点与他的前
任同期内经历的情况向左,也决定了川普、共和党,乃至于民主党的政策取向和选举策略

极化政治:两党分道扬镳各行其是
正如我们一直以来所强调的,在任政府的首要目标在于以执政周期为限,最大化其在任及
掌握权力的期望,因此特定的政治基础和民意特征进一步表现为共和党和民主党近两年来
的政策取向和策略选择。
概括而言,对于在任政党来说,川普基本上在 2016年的总统大选中不可逆地失去了民主
党阵营选民,目前美国共和党基本盘对在任政府的支撑至关重要;对于民主党来说,其潜
在的支持阵营规模也足够庞大,毕竟从人口的意义来说,民主党并没有在2016年的较量中
输给对手。在这样的情形下,两党在总统大选后均未对自身的政策纲领和选举策略进行重
大调整,而是选择分道扬镳、各自领导半个美国。
我们在今年中期选举的过程当中观察到,两党的政治立场和政策重心正呈现出比两年前更
加严重的分化。
共和党政纲要点
务实为体,趋利避害:两年执政成果的经验总结
2016年湖区的最终倒向共和党,成为帮助川普赢得大选的胜负手。吸引湖区选民(大量农
业从业者与产业工人)的正是川普和共和党务实的经济政策。在欧巴马执政的 8年时间里
,美国经济走出了危机阴影,但是在这轮复苏当中,该群体的改善弱于社会整体。由于美
国制造业部门的持续收缩,大量被挤出就业市场的产业工人在经济复苏后收入增长速度较
慢,很多并没有能够回归原就业岗位:他们在就业市场的调整当中或者暂时性地离开了就
业市场,或者被迫进入更低技术水平的领域从业——
我们以休闲酒店业(劳动密集,对劳动技能要求低)为例,与制造业在危机前后的就业表
现进行对比可见:在08-10的危机周期当中,美国制造业部门就业人口从高点到底部流帉
216万人,而在 10-17(川普上任前)的复苏周期当中,就业仅增圽 89万人,轧差后制
造业在危机前后净流帉 127万人;与之相比,休闲酒店业在 08-10周期中减少 38万就业
人口,而危机后的复苏中却增加了 253万就业人口,轧差后净增 215万人。大量产业工人
流向类似部门,而这些部门的工资绝对水平和增长速度均不及制造业本身,在后危机时代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失落社会群体。
针对这一群体打造的执政纲领,以务实为要,寻求简单直接的经济刺激,如减税、基建,
同时在产业上侧重制造业与实体经济投资。川普上半任期(近两年)推动的政策进程均以
此为轴展开:包括税改、医改(腾挪财政空间)、贸易再平衡。目前来看,医改已暂时搁
置,税改在2017年底落地,贸易再平衡也正在进行当中。
从以选民反馈衡量的效果来看,税改无疑是川普上半任期最关键的执政成果。川普上任至
今民调支持率整体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 V形趋势,拐点就出现在 2017年底——
TCJA2017税改法案在国会表决通过的时间节点上,减税政策的立法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挽
救了川普上半任期的执政评价。
而贸易政策则效果稍欠,敞 2018年 3月起川普向主要贸易伙伴国全面发起贸易谈判,截
至当前 (9月第三周)川普民调支持率走平,且先升后降,要挟喊话阶段的贸易政策与制
裁落地阶段的贸易政策显然对选民群体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别,而共和党则需要在继续观察
后评估其对共和党基本盘选民的真实冲击和影响。
总而言之,直接的经济刺激方案对选民群体政治立场的正向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们
仍将是川普和共和党在未来的执政之本。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共和党在中选前后的当务之急仍是继续在经济刺激政策上造势。中选
前拿出新的改革方案,则可借此在中选为共和党造势;未来两年推进新的改革落地,则可
有效提升川普在 2020年的连任胜率。
我们已经看到,共和党眼下为中期选举和川普的后半任期准备了医改、减税 2.0和万亿基
建计划三大政策方案,这在今年 2月份首次出现在白宫版本的 2019财年预算方案当中,
并在 7月份的更新版白宫预算方案中再一次得到体现。此后,众议院共和党人在 7月份发
起了一份减税 2.0立法大纲,说明了减税 2.0的三个大方向,分别是:
1)中产阶级和小企业主减税:永久性降低个税、穿透税;
2)积累家庭储蓄:一系列的退休金、教育金改革;
3)创业创新:加大初创企业的费用抵扣。
9月初,减税 2.0法案初步编纂完成,现已提交众议院审议。我们估计,万亿基建计划的
相关立法程序可能也会在中期选举前后启动。
贸易再平衡政策效果模糊:关税制裁或不再是未来首选策略
贸易再平衡发展到如今地步,对于选民基本盘来说究竟是一笔政策资产还是负债,可能目
前连共和党自身也难以给出明确的判断。
如前所述,我们确实观察到贸易政策发展进入僵持阶段后的政府民调支持率下行,虽然目
前的研究尚无法拆分这种下行趋势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贸易再平衡政策、尤其是中美之
间相互的关税制裁影响。毕竟在6月份后,川普似乎流年不利,失败的赫尔辛基会面、竞
选团队成员认罪、伍德沃德新书发表均对其在选民,尤其是共和党基本盘当中的支持率造
成极大冲击。
近期,更多的民调机构开始拆解川普的政策包裹,并关注选民对贸易再平衡进程本身的反
馈及变化情况。最近一份值得参考的民调来自纽约时报,他们将川普上半任期的两项最重
要政策进展——贸易战和减税——进行拆分,在被问及关于两项政策进程的意见时,虽然
对二者均表赞成的共和党选民仍然达到 73%,占据共和党的绝大多数,但是赞成减税而反
对贸易战的共和党选民也已经达到 11%,对于仅依赖基本盘维持选举胜率的川普政府来说
已经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数值。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在短期内难见和解可能性的情况下,与中国和加拿大等其他贸易伙
伴国继续进行关税互搏并非最明智的选择,毕竟关税手段下,贸易伙伴国可以对共和党基
本盘进行精准打击。尤其是对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而言,未来白宫的首选策略可能会向技
术压制等其他手段转移。
民主党政纲要点
否决政治的演绎:民主党的头号敌人仍然是川普
在任期前半段,国会民主党人对川普一系列政策的推进抱持全面的反抗态度:医保法案改
革因此而流产,2017年税改法案的通过也并没有在参议院获得来自民主党的赞成票,这是
典型的否决政治在美国决策和立法过程当中的演绎。
当然,民主党对在任政府的抵抗并非局限在特定政策议题上。我们统计的川普上任至今各
类议案在参议院表决情况可见,基本上在所有的内政议案分类上,能够拿到的平均赞成票
数通常只有 50-55张左右,而上半任期至今共和党本身即在参议院拥有 50-52席,这意味
著几乎所有的民主党人否决了几乎所有的共和党政策倡议。从否决议事统计数字来看,
115届(现任)国会参议院动用否决议事的次数相当之高。
必须承认的是,美国作为一个整体确实在后危机时代累积了相当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在
经济领域。着眼长期,无论任一党派执政,这些问题都应当成为其执政纲领当中的关注重
点。但是,基于选举政治的运作模式,显然地,在野的民主党的优先目标仍然是从川普政
府和共和党手中夺回政策的主导权,而不是真正地尝试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或者联手对
付所谓美国潜在的“共同敌人”,比如中国。
我们仍然认为,直到中期选举结束,现任政府进入任期后半段,民主党也仍将以“反普”
为政纲首要任务。
开辟第二战场:进步主义回潮与LGBT 的复仇
除此以外,民主党政纲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在任政府的优势政策领域之外开辟
第二战场,绕开处在上行周期当中的经济基本面和经济政策,直接向川普政府关键的软肋
——他和他的执政团队对美国包容性价值理念的颠覆——发起挑战。
2016年希拉蕊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意味着前任总统巴拉克欧巴马执政纲领及其符号
所包含的意义输掉了同川普的较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进步主义,尤其是包容性价值理念在
美国社会的覆灭,而川普政府在种族、移民问题上的政策走向愈极端、川普本人的道德污
点愈曝光,社会进步势力的反扑就会愈加猛烈。
目前来看,川普同美国社会特定少数群体之间的关系已经势同水火——其在女性当中的民
调支持率为 35%(男性为 47%),在非白人中的民调支持率为 18%(白人为 52%)。不少
研究者认为川普对美国传统价值理念的颠覆仅仅在 2016年总统大选进程当中为美国社会
带来了短暂的麻烦,但事实是—— Me Too运动(以反对性侵害、争取女性平权为要旨的
社会活动)的怒火在短短一年间烧遍全美,而后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的抵抗运动,而针对
传统社会弱势和少数群体的争议性社会事件在今年大量发酵,不断为美国主流媒体贡献头
条。我们固然不能将各行各业的名流、社会上少数极端分子的劣迹直接归咎于在任政府,
但大量类似的矛盾在川普治下美国集中爆发,确实让我们无法忽视如此显见的社会浪潮同
川普本人政治立场及道德污点之间可能的关联。
为了策划这场反攻,民主党在中期的选战当中选择了一系列最具信号意义的旗帜: LGBT
、少数族裔、女性政治家。根据美国本土 LGBT权益组织统计,参与 2018年国会选举而公
开声明自蟾 LGBT身份的候选人数量创下美国有统计以来的历史记录,与 2016年的 250人
以上相比,今年参加国会选举的 LGBT候选人超过 400名。8月份,在佛蒙特州州长选举当
中,克里斯汀·霍尔奎斯特赢得初选,成为民主党阵营的州长候选人。在坚守自由进步传
统的佛蒙特,霍尔奎斯特极有可能在终选中击败共和党候选人,成为下一个民主党籍的佛
蒙特州长——而与其前任不同的是,她还将是美利坚建国以来第一位跨性别者州长。
2016年,川普宣称将带领美国实现“再一次伟大”,在这两年时间里,共和党人实现了
30年以来最大规模减税、4年以来最快单季度 GDP增长,但目前看来,更有可能率先创造
历史的或许是被迫走上反叛道路的民主党人。
在我们目前对中选选情的跟踪当中,至少可以定位到 11名 LGBT身份的候选人在过去的 6
个月里赢得初选,即将进入 11月份的议员、州长终选角逐。同样地,参与 2018年中期选
举的女性候选人也创下了多个历史记录。当然,民主党可能并非真正寄望于依靠 LGBT或
其他社会少数群体的数量加总在未来的选战中扳倒共和党,而是希望借由坚守包容、进步
价值观的阵地,鼓动全国范围内仍怀有相似理念或对此抱有同情心的选民,那些仍然相信
其祖国的伟大源自于先进的价值观和进步的发展理念而非倚仗绝对实力的优势予取予求、
为所欲为的选民,共同投入到这场修覆这个国家的运动当中。
我们认为民主党领导下的进步主义回潮与价值分野,有可能成为中期选举之后两党博弈的
又一个焦点。
政治面展望:中期选举、任期后半、连任选举
中期选举:共和党仍可一战
回归近在眼前的中期选举,当前经济基本面指标的强势(高增长、低失业率)与恰逢其时
的便利政治条件(参议院共和党开放席位少,两院共和党领先席位绝对数量不高)使得共
和党在中期选举当中的胜率展望不差。我们的定量模型考察了历史上经济增长、就业市场
状况、党派席位、总统支持率等指标对国会选举结果的影响,并据此构建共和党中期选情
的基础情形预测:在美国历史上相似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年份,执政党会在即将到来的中选
当中输掉 16个众议院席位,同时获得2个参议院席位——这意味着共和党有很大希望保住
参议院多数,有一定希望保住众议
院多数。进一步,在对未来 2个月政治政策走向的不同假设条件下,我们预测共和党中选
后在众议院席位的期望区间为【213-227】,在参议院席位的期望区间为【48-53】。总而
言之,我们认为美国政治面发生重大变化的风险可能还不会在中期选举的时间节点上爆发
,共和党将在中期选举当中保持在国会势力对比的基本稳定。
中选之后:关注重大内政议程进展
以 2002、2010、2014三届中选后一年的国会提案党派归属为例——只要共和党不在中选
当中同时失去两院多数,就可以保留或部分保留政策发起和倡议的主导权——在此情形下
,较为确定的是共和党将在中期选举之后全力重启搁置已久的一系列内政议题,尤其是川
普执政纲领当中的几项核心改革议程。
减税 2.0与万亿基建计划预计成为 2018年末至 2019年的政策焦点议程。由于在对中期选
举的展望当中,我们预测两党均无法在参议院获得 60个席位以上多数,未来上述议程的
推进大概率还是要走“先财年预算共同决议、再政策专门立法”的路线,从而借助预算协
调通道规避参议院的程序性阻挠议事,这一路线如果成功,基本就是 2017年底税改(
TCJA2017)的复刻。整个进程、节奏预计都类似于 2017年底——
2017.10.5,众议院首先投票通过了 2018预算共同决议,但这一决议给税改的政策空间是
赤字中性(不增加未来 10年联邦赤字);2017.10.20,参议院通过的决议版本给了税改
1.5万亿赤字空间;2017.10.26,两院协调采用了参议院版本,这其实是整个税改立法当
中最关键的一环。
预算共同决议通过后不到一周,2017.11.2,税改法案形成并提交众议院表决,
11.16/12.2两院分别通过各自版本,12.19-20,两院协调版本重新表决通过,12.22川普
正式签署立法。
那麽在今年四季度的中期选举前后,各个时间节点上的潜在关注点包括—— 9-10月份:
2019联邦预算决议将在9-10月份在两院分别表决,预计共和党将争取在提交表决版本当中
,加入预算协调流程部分针对减税 2.0和万亿基建的修改。这段时间,其实是市场构建对
减税、基建能否落地信心和政策预期的关键阶段,如观察到预算协调通道,则11-12月份
:国会共和党可能在快速完成税改/基建法案编撰,并提交两院表决。
如未观察到预算协调通道,税改/基建法案可能需要回到常规立法流程,并要求参议院 60
票通过。此时立法流程将陷入双方僵持的局面。
从中期选举的结果出发,总体来看,共和党优势越大,当前版本的减税 2.0、基建落地可
能性越高、节奏越快。民主党优势越大,则减税 2.0可能性越小,而基建推进仍有希望。
这是因为民主党对两项政策的态度不尽相同,对税改,民主党几乎全员反对,不但不赞成
延长减税政策,甚至希望尽早终止 TCJA2017当中已经确定的减税措施;而对基建,民主
党、共和党的主要分歧在于资金来源和手段,相当一部分民主党人肯定基建计划的必要性
,但相比于共和党方案高度倚赖私人部门投资,民主党人希望加大联邦财政的直接投入,
且最好同时伴随减税停止,以平衡联邦财政在基建方面的投入。
综合考虑时间节点和中选结果的推演如下——
1)如共和党中选后保持参众两院多数,则法案极有可能在11月份提交国会表决,税改、
基建落地可能性均高,2018年底-2019年初可能就有一项落地。
2)如共和党失去众议院多数,保留参议院多数,则法案可能在 2018年底-2019年初提交
国会表决,税改或难以通过众议院环节,基建立法可能进入漫长的拉锯战,但仍有望落地

3)如共和党失去两院,则税改几无可能推进,同时催生另一种可能性——我们可能看到
一份民主党版本、以牺牲 TCJA2017(停止部分减税措施)为条件的畸形基建计划在国会
立法当中启动。
当然,在此情形下,后果更加严重的一种可能性是——迈向 2020年连任选举的川普政府
和共和党,或许会在内政遇阻的情况下选择继续在外部议题上造势以搏取可能的政治成果
,这将会进一步加剧未来两年美国政策的外溢性影响。
2020:川普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无法连任的总统?
在川普之前,美国共有 4任输掉了大众投票而最终当选的美国总统,其中 3任仅在位一个
任期,使得小布什成为迄今为止仅有的输掉大众投票而完成两个任期的美国总统。但显然
地,” 911”事件的出现,对小布什第一任期内的中期选举和其后的连任选举都造成了极
大的扰动。
如果我们以 2016年总统大选的结果,以及此后在任政府在不同选民群体当中的支持率变
化情况推理,那麽容易得出的结论是以边缘优势当选的川普政府可能还在继续向悬崖的边
缘移动。以中期选举为分水岭,共和党在未来两年将要面临的政策推进阻力大概率将强于
过去两年,而经济基本面的上行周期也几乎确定性将在 2020的选举年份中进入尾声,与
今年中期选举大好局面相对应的,可能正是两年以后总统大选的流年不利,到那时,川普
和共和党拿什么来争取连任?这或许是一个比预测中期选举的结果更具备挑战性的问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