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西方此消彼长?
金融时报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0656#adchannelID=1200
25年前的这一周,我到莫斯科过圣诞节。这原本是一次探望家人的短期旅程(他们当时住
在莫斯科),结果却成了一次难忘之旅,我来到苏联,而在我几天后离开时,这个国家已
变成了俄罗斯联邦。其间,一个帝国(世界上第一个誓言实现共产主义的国家,冷战时期
两极世界中的一个超级大国)灭亡。
此前多年里,这个帝国明显变得越来越腐朽,甚至对那些掌权并试图改革体制(但未能奏
效)的人而言也是如此。这个帝国的最后几年以动荡加剧为特点:领土沦丧、失败的政变
企图、日益严重的经济困境。然而,其结局本身近乎平淡无奇。圣诞节那天(根据西方日
历,而非东正教日历),苏联的第八位也是最后一位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Mikhail Gorbachev)辞职,宣告他的职位不再存在。官方电视台后来播放了克林姆林宫
的照片,锤子和镰刀图案的苏联红旗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的红白蓝三色国旗。
外交官们对匆忙前往克林姆林宫道别的经历作了戏剧性的描述,在克林姆林宫,官员们忙
著清理办公桌,将旧政权的文件归档或送入碎纸机。但总体而言,人们感觉,俄罗斯人并
不完全清楚局势的戏剧化程度。这并非伟大革命,没有出现冲击宫殿的场面。
剧变是后来才出现的:经济停滞、卢布汇率暴跌、旧秩序瓦解。在莫斯科街道上,市场经
济的发展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临时售货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售卖从酒到家用电器
的各种商品。一种更可怜的景象是一群人(往往是老人)售卖传家宝、自种农产品甚至宠
物,任何能换取一点点钱的东西。出租车被类似优步(Uber)、由私人运营并可以讲价的路
边交易体系取代。在幕后,俄罗斯国民经济的重要资产被瓜分,落到了背景深厚的新一代
强盗大亨手里。
最近对戈尔巴乔夫的一次采访让我想起了那些日子,在采访中,他批评西方是苏联解体的
原因。他将其比作一场政变,他说,他所做的是为了阻止内战爆发。25年后,这种耿耿于
怀的情绪仍显而易见。
对于未曾咽下失败和剧变苦果的我们而言,苏联解体几乎像是一系列引人注目事件的合乎
逻辑的大结局,其间1945年后的世界完全颠倒:柏林墙倒塌、共产党国家阵营的瓦解、种
族隔离政策行将终结。接下来是一段开放时期,其间(至少在欧洲)发展方向似乎只有一
个:自由化、全球化。这是一个洋溢着快乐、激动和机遇的时刻,特别是对于那些幸运的
年轻人而言。
如今,说得委婉点,情况看上去有点不同,而且不仅是大家都多了几根白发。英国退欧、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美国总统以及民粹主义的崛起都指向一种严重反弹,
25年前迸发出的精神被当头浇了一瓢凉水。在此过程中,俄罗斯貌似再现辉煌。在发生了
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剧变的过去一年中,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显然是为数不多的胜者之一。从阿勒颇到利用黑客干扰美国大选的指控,人们明显
感觉到,俄罗斯已夺回其在苏联时代享受的全球实力和相关性。相比之下,美国总统巴拉
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被边缘化。你或许有理由认为,如果说有一个制度在艰难应对
变化,其政界人士在震惊之下竭力跟上新现实或者忙着收拾办公桌,那便是西方的制度。
或许吧。然而,尽管克里姆林宫信心满满,但俄罗斯的体制并不像看上去那麽安稳。没错
,该国的政治和经济可能与上世纪90年代的自由放任不可同日而语,但严峻的紧张仍然存
在,改革的迫切需要仍然存在。外交政策胜利本身也带来了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果
说我们在25年前学到了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尽管表面看似永恒,但制度可能会发生变
化,有时速度快得让我们的骨头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