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硅谷观察:未来投资与科技的十大风口

楼主: citi (citi)   2016-10-18 11:12:43
标题:硅谷观察:未来投资与科技的十大风口
新闻来源:金融时报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9745
英国《金融时报》2016年度中国高峰论坛10月14日在杭州市举办。论坛以“时局与前瞻:
亚洲经济新时代”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意见领袖和企业家到会发言,就2016年度经济
社会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硅谷百年史》作者、全球人工智能及认知科学专家皮埃
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发表了以“硅谷观察:未来投资与科技的十大风口”为题
的主题演讲。本文为演讲整理稿,作者授权FT中文网发表。
我会为大家就十大科技风口做一个简介,每一个科技的趋势或者风口,我会花三句话的时
间。这十大科技就是社交媒体、物联网、大数据、生物科技、金融科技与区块链、可穿戴
设备、纳米科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一、社交媒体
首先,关于人。我们以前有一个说法,叫“社交媒体实时化”,现在已经不这么叫了。中
国用户非常幸运,只有一个处于垄断地位的微信。但是在西方国家,社交媒体这一领域的
工具实在太多了,留给新的社交媒体工具的空间可能有,但应该是非常有限的。人发明了
越来越多的方式社交和互动,而且变得非常有意思。大家可以看到创客运动、创客空间等
等,年轻人以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式互动。比如说,一些创客创立了门户网站,为世界免
费开发有意思的软件,目前这个网站已经吸引了120万会员。所谓社交指的就是一个人跟
另外一个人互动,科技在中间扮演连接角色。
谈到未来,毫无疑问,数据的传输非常重要。现在4G技术已经非常普遍,很多公司正在开
发5G下一代的数据传输技术。现在视频会议也好,多方会议也好,数据传输需求越来越多
。无论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他们都希望能够以一种新的标准去沟通。
二、物联网
物联网,也就是万物互联。互联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把电脑之
间进行了互联,到了90年代,我们连接了知识页面,2000年,我们让人与人之间实现了连
接,到了2010年,我们可以把世界上数以十亿计的设备和机器连接。这对于我们的社会和
经济而言,都是一场革命。我们看到了Facebook这样的应用程序的出现。但是目前在物联
网领域,我们仍旧没有看到像这样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的出现。我们会很幸运地看到不
同的公司在这个领域竞争,它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2015年在红木市成立的智能家庭公司Brain of Things,实现一个家庭里装有一百多个由
人工智能操控的传感器和智能物体。大家也听到过智能城市的说法——城市里密布电脑、
城市由软件操控运行、城市是“可编程”的。事实上很多欧洲的城市,正在出现智能化的
趋势。智能城市的技术,可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有人觉得到车库拿车还是
非常复杂,比如,停好车之后,要去到9楼,还要自己手动地按一下楼层,但是未来智能
家居科技可能可以做到电梯自动识别,指引我们到相应的楼层。
三、大数据
数据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在不久的将来,人类每年产出的数据量将超越过去20万年的数据
总和。很多人把数据跟石油对比。石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扮演的都是经济驱动力的
角色,从石油当中,我们可以提取汽车使用的汽油,可以提取制造塑料。数据是一样的,
有了数据的提取之后,可以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可以实现3D打印,可以实现社交媒体,
数据无处不在。
那麽哪些公司面临的大数据问题是最严重的呢?在国外像谷歌、亚马逊,在中国像阿里巴
巴、腾讯、百度这样的大公司,他们已经开发出来几乎所有用户都在使用的开源的免费软
件。这样的软件从数据角度来说,究竟有什么样的问题呢?数据都是由设备、机器处理和
消耗的,也就是说数据是由机器产生的,然后又是由机器去处理,我们人在这个过程当中
似乎扮演了绊脚石的角色。
谈到大数据,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数据。苹果的销售额达到了2000亿美元,大家也可以从
自己的手机上,查到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公司的年度销售额,这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有什么
样的启示、什么样的意义呢?毫无疑问明天的天气对于各位来说也是重要的。这就是我所
说的小数据,小数据是服务于普通老百姓的,是大家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看到、查到的数
据。小数据才是正确的数据,大数据适用于集中参数模型,小数据适用于分布式模型。
四、生物科技
有记者曾经问过我,这十大技术风口当中,哪一个未来是最有影响力的?我谈到了合成生
物学。从20年前开始,生物科技产生了一个泡沫,2010到2015年期间,标普500指数显示
生物科技指数飞涨400%多,2015年第二季度,15亿美元风投资本进入初期发展公司(仅硅
谷占了其中10亿美元)。后来泡沫破裂了,但是生物科技整体的趋势还是不断前进、不断
向上的。根据摩尔定律,处理器的处理速度会越来越快,这一点也可以应用在人类基因组
读取的技术上。随着半导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解读人类基因图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从1990年到2003年,十三年间花费30亿美元才完成第一次人类基因组测试。从2003年开
始,成本变为200美元,下降了99.9%。现在已经实现便携式基因测试,可以快速地读取个人
的基因组,再也不用像之前一样在大型医院配备大型设备去读取,这非常适合非洲等欠发
达地区。
除此以外,背后的工具也非常重要,能够真正支撑科技不断向前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
面,就是工具的使用。我们看到了很多先进的生物实验室的发展。
另外还有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要纠正基因造成的疾病。2012年,生物学家发明了CRISPR
基因编辑法,世界顶尖的一些期刊杂志上也发表了很多关于CRISPR的论文,很多初创公司
也希望落地基因编辑技术。有了这样的技术,我们对基因不仅仅可以读、写,而且可以编
辑。现在有一些机器可以做得更加便宜,并还有理论方面的改进,这意味着很多普通人也
可以做合成生物的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计算机最大的变革,就是普通人可以
像乔布斯一样,在车库里面做实验。
当然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长寿。2013年,谷歌成立了一个长寿实验室,著名生物科学家
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成立了人类长寿公司。2016年,杰西·卡马辛(Jesse
Karmazin)成立Ambrosia进行年轻血浆更换测验。超过100家机构在进行对抗衰老治疗。
五、金融科技与区块链
比特币在世界各地用得很多。比特币最大的技术是区块链,区块链可以阻止人们从事非法
复制,这是为什么你可以使用到比特币,以及其他一些网络货币。区块链可以通用,通过
使用区块链,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合同,确保没有人欺诈。我们已经进入到智能合同的阶段
,可以在人之间、企业之间、政府之间来签订基于区块链的合同,同时这种合同是不会被
损坏的。比特币2.0将应用广泛,从金融领域乃至社会治理。任何对等协议都可能成为安全
、牢不可破的区块链应用。计算机算法可以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保证秩序和可信度。
六、可穿戴设备
现在我们有健康手环、Apple Watch,还有谷歌眼镜(当然不是特别成功),未来可能还
会有一些新的。可穿戴设备有两种类型的应用。第一种是智能面料:如果你想把东西放在
我身上,那麽应该是放在我的衣服上的。增长最快的可穿戴产品是智能服装。人们在传感
器、电池、面料方面从事研发工作,实现服装与监控、电子设备的无缝接合。这是一个全
新的数据驱动的商机世界。2016年,先进功能织物联盟(AFFOA)在美国成立。
另外一个可穿戴的应用方向更昂贵,是外骨骼。这是军队发明的。阿富汗的美国军人需要
背非常重的背包,穿戴上外骨骼后,人可以更加强壮,可以轻松背更多东西。这是为军人
发明的,但同时也可以帮助一些虚弱的人,比如老年人和病人。瘫痪的人可以通过它来帮
助行走。
七、纳米科技
纳米科技带来全新的治疗方式,实现靶向药物输送、可消融传感器、对细胞发布指令、早
期监测癌症等。目前针对疾病的治疗,都会影响到身体其他地方,比如针对癌症的放疗,
可能会影响全身。我们希望纳米医疗精准地进入身体,找到患癌部位治疗,不会影响到血
管和其他器官,现在很多实验室已经有这些应用了。
纳米科技主要是用于材料,石墨烯是最受欢迎的材料。但是每年都有新的实验室宣布发明
了最轻、或最强劲的材料,他们很多来自中国。进展虽然很多,但是这些材料还非常昂贵

八、虚拟现实
现在虚拟现实(VR)确实有泡沫。虚拟现实很久之前就发明了,但是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成为
成熟的技术。现在需要戴眼镜、头盔的虚拟现实技术仅仅是第一代。为什么呢?因为它们
还需要线,还需要连接到计算机等,下一代应该就不需要了,这就是为什么在硅谷有非常
多的预期,大家对英特尔和微软合作的Alloy项目感到非常兴奋。英特尔将把Alloy的硬件
开源,微软Holographic会对所有Win10系统计算机提供VR和AR技术支持。
当然我们也要等待一些新科技,可能会出现一些突破性的发展。近眼光场技术在2016年1
月估值达到了45亿美元。此外还有HTC的Vive和Lighthouse的空间跟踪技术,以及谷歌
Tango项目。
虚拟现实应该应用在哪里呢?大家都说虚拟现实似乎唯一的应用就是游戏,仅仅如此吗?
我看到有人在做虚拟现实用于新闻报道的实验。我觉得新闻界应该关注虚拟现实,新闻媒
体从纸、电视到互联网,可能下一步就是虚拟现实。届时观众可以感受到叙利亚到底是什
么样的情况。虚拟现实也可以用到教育。虚拟现实的发明就是用于飞行员教育的。
九、3D打印
3D打印是另外一个可能会极大改变世界的科技。每个人到时可以自己来做一些东西,而这
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比如,我们可以从云端的众筹获得钱,使用3D打印机来设计和生产,
然后用亚马逊的全机器人仓库,将产品存储和销售,再使用互联网进行产品推广、促销。
传统上,这需要大的公司和工厂,尤其是在中国、德国这样制造业仍然非常重要的国家。
学术界也在研究4D打印,就是智能的材料可以编程。材料被生产出来之后知道要做什么,
可以自己组装,比如你打印了一个桌腿,然后再打印其他的东西,它们就可以自己去组装
了。当然也会有问题,它们是非常昂贵的,也许你购买的东西打印出来,只能制作非常小
的一点东西,因为价格非常贵。我总是开玩笑,你可以3D扫描、3D打印,我们住在一个自
拍的时代,也许有天我可以复制一个自己,把我自己的复制品发射出去。
十、人工智能
我的背景就是人工智能,我最新的一本书已经翻译成中文了,叫《智能非人工也》
(Intelligence is not Artificial)。人工智能大概有60年的历史,其间最大的进展就是
深度学习。举一个深度学习应用在医学的例子。现在有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数字影像,
每次人们去医院拍的X光片、核磁共震、CT等等都存在医院里面,由一个医生来读。之前
片子看过之后可能就被丢掉了,但现在IBM、戴尔、和飞利浦都在做深度学习的实验,希
望可以扫描所有的医学影像资料,让机器像专家一样来看这些影像,也许可以帮助找到人
身体里的问题。医学知识每年都会发生变化,机器实时扫描所有影像,就像谷歌的机器人
可以实时搜索网页一样。
对于机器人,我不是特别兴奋。在硅谷你们已经可以看到机器人了,它们只是为了让你拍
照的,并没有特别大的用处。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机器人。比如随着社会老龄化,我们需要
有人来照顾老年人。我们现在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常识,也就是说,这些智能机器人或者智
能设备,事实上是没有常识的。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革命性的科技,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
出现,似乎永无尽头。但是更让人激动的一点,比所有单个技术的出现更让人激动的是,
把科技进行融合,融合之后我们又可以看到很多新的技术。我们整合它们的时候,或许可
以创造出下一个硅谷,有可能是在另外一个国家和地方的硅谷。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
要有新型人才,叫做T型人才,指的是必须要有能力去理解不同的技术,能够把这些技术
整合和融合,能够了解他们的前景如何。投资“融合”的领域未来将会占领先机。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