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静思的一件事
英国于6月23日如期举行了“脱欧”公投。这次公投受到世界舆论广泛关注。事实上
,英国自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以“议会至上”为宪法基本原则,因此长期以来
对公投是比较排斥的。直到1975年,英国才就“是否退出欧共体”举行了历史上首次全国
性公投。相比之下,瑞士自1848年成为联邦制国家以来已进行了约600次公投。
欧洲公投的议题繁杂,包括“驱逐犯罪移民”“延长带薪休假”,也包括“给动物请
律师”甚至“让不让牛羊长角”等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频频使用公投方式决
定国家重大议题。据统计,目前欧洲每年举行的公投次数是上世纪初的近十倍。2015年以
来,涉及欧盟与成员国关系的议题,就有希腊、丹麦、匈牙利、荷兰、英国等已经举行过
公投。
因此,有舆论认为公投泛滥是一种“欧洲病”,也成为一些政客渡过某些危机的“标
配”。西班牙《世界报》就此调侃道,“欧盟面临的系列危机有个共同点:大多数都以某
种形式的公投结束”。
在国家决策上随意采用公投的缺陷应是显而易见的。以英国脱欧公投为例,民众是不
是都具备全面权衡脱欧利弊及深层次影响的能力?有没有仅是借助投票来发泄对社会现状
和政府的不满人群?政治上大相径庭的政党有没有为了投机而投出不理性之票?英国政界
历来经验较为丰富,民众较为理性务实,历史上曾多次平稳渡过多种危机,而近年来却不
断涉险,这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欧洲政治生态和治理模式的某些缺陷呢?
全民公投形式上是人人参与,被一些人神化为“高级民主”,似乎是占据了道义制高
点。但,是否有人想过,在民主制度失灵、极端意识掣肘的情况下,公投会不会沦为某些
政客或利益集团为了自身政治利益推卸责任、转嫁风险的手段?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2014年12月曾撰文《民主已死》,对欧洲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进行
了反思。他认为,民主理论上承认了民众的天然正确性,但现实中民众的声音是杂乱分化
的。民主制度缺乏强势领导有效进行决策的能力,因而显得迟缓、脆弱,往往无法兑现民
主的价值,反而更有利于少数利益集团操纵民众,“挑唆起来扼杀符合自己利益的变革”
。
欧洲民众呼唤变革,渴望出现敢于担当、敢于推动变革的强势领袖,而欧洲现行制度
是不是能够产生这样的政治家?《时代周刊》也曾刊文称,“大西洋两岸政治的共同症结
在于,最具远见卓识的政客,其眼光最远也只能到下次选举之时”。□文/陈研棋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6/27/c_129091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