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奥兰多枪击案引发全球回响:共鸣与分化
新闻来源: http://goo.gl/66J1IQ
罗马——至周一上午,严肃的全球仪式已经开启,只不过现在人们比较熟悉了。欧洲、亚
洲和其他地区的领导人发出表示同情和愤怒的讯息。各地的社论针对极端主义和暴力发表
反对意见。具有像征意义的动作出现——艾尔菲铁塔再次亮起特殊的灯光。显示团结一致
的标签在全球网络世界中流行开来。
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袭击目前被列为美国历史上遇害人数最多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周日凌
晨在一家同性恋夜店发生的这一骇人听闻的屠杀事件带有独一无二的美国元素,又一次显
示出袭击者可以轻易获得足以令世界许多地区错愕的大口径攻击武器。
然而,从最初的反应看,佛罗里达袭击事件不是作为美国的异常现象周一在全球各地引发
回响,而是因为它让人感觉如此普遍。奥兰多现在加入了巴黎、布鲁塞尔、贝鲁特、巴马
科、圣贝纳迪诺和其他城市之列,它们在最近几年遭到恐怖主义的不同化身袭击。蜡烛也
曾经为纪念它们而点起。
奥兰多袭击事件已经激发了有关美国政治里一些最内在的断层的辩论:恐怖主义和伊斯兰
恐惧症,安全与公民自由,控枪和同性恋权益。但除了有关枪械的讨论,所有这些问题也
在全世界获得共鸣,尤其是很多发达国家——在价值观面临暴力袭击时如何维护自由正令
他们陷入挣扎。
在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里,看起来最切合的答案是将《查理周报》(Charlie Hebdo)的讽
刺画家、巴塔克兰音乐厅的重金属音乐爱好者、布鲁塞尔机场的游客和周日凌晨在奥兰多
“Pulse”夜店里跳舞的年轻人连结在一起的东西——而不是将他们和自己所在的社会分
隔开的东西。
然而,这种连通性也意味着奥兰多很快就不仅在美国变成政治化的议题,在全球也是如此
。主张英国在6月23日全民公投中脱离欧盟的一个倡导组织,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条拉票
帖子,显示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圣战分子发出警告,如果英国依然留在欧盟里,就
有可能发生“奥兰多式的惨剧”。在发布这条帖子的人遭到广泛谴责之后,该组织将它删
除了。
对很多同性恋和跨性别者而言,奥兰多袭击事件是一个极度刺痛的时刻,突显出他们从各
种思想意识源头遭遇的持续不断的威胁,尽管世界许多地方对性取向正变得越来越包容。
在伦敦,同性恋者、自由派专栏作家欧文·琼斯(Owen Jones)在天空新闻台(Sky News)录
制节目时,与主持人就该如何定义奥兰多袭击发生争执,随即离开了现场。琼斯认为,它
不仅是恐怖袭击,也是反同性恋的仇恨犯罪行为,而节目主持人则试图将二者区分来看。
“就算再努力粉饰自己的偏执与仇恨,这个家伙也还是一个仇恨同性恋的人,”琼斯如此
评价那名凶手。他还表示:“如果他是走进了一座犹太教堂,杀死了无辜的犹太人——过
去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就会如实说这是令人发指的反犹恐怖分子。”
“这既是仇恨同性恋的犯罪行为,也是恐怖主义。”
欧洲主流政治领导人很快在周一表示了慰问,申明他们与美国人民的友谊。德国总理安格
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对袭击事件进行谴责,称之为“凶残至极的袭击”,并宣布
决心“继续我们开放、包容的生活。”
周日晚上,特拉维夫市政厅亮起彩虹色的灯光,悬挂美国国旗。澳大利亚悉尼的市政厅沉
浸在粉色灯光里。在英国,布莱克浦和利物浦表示会在周一晚上在当地的地标亮起彩虹色
的灯,以纪念袭击事件中的受害者。
尽管如此,奥兰多杀戮事件发生的时机却恰逢欧洲右翼政党在煽动反移民、反穆斯林情绪
。他们与在美国稳获共和党总统提名的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论调类似。川普很快
利用这场袭击重申他的呼吁,主张将穆斯林移民作为一种威胁来看待,而欧洲一些右翼政
客也采取了相同的做法。
匈牙利的右翼政府一直站在抵制移民的前列,支持一种所谓的自由民主。周一,匈牙利执
政党的议会领袖洛约什·科沙(Lajos Kosa)将奥兰多袭击事件用作一件武器,重申该党反
对来自叙利亚等穆斯林国家的移民的主张。
“不受控制的移民、强制性的安置,以及大批不仅没有能力而且无意融入欧洲社会的人群
涌入,会带来巨大的危险,”洛约什·科沙周一在匈牙利议会全体会议上发言。
多年来,美国放任自流的枪支管理法规和国会不情愿修改这些法律的状况,令其他许多国
家的人迷惑不解。
在日本,美国的枪支问题被看作奇异的反常现象,该国有关奥兰多杀戮事件的众多报导著
重于恐怖主义的角度。据日本警察厅统计,去年全国只有一人遭枪杀,仅有八起被报导的
枪击事件。
在中国,奥兰多枪击事件的消息传来几个小时前,一名男子刚刚在上海一座机场的值机区
域引爆简易炸药装置,这一事件导致四人受轻伤,显示出两国公众可获取武器的杀伤性存
在巨大差异。在中国,普通公民不能持有枪支,歹徒选用的武器通常是大一点的厨房用刀
。
目前有逾30万中国学生在美国的高校学习,而奥兰多枪击事件给中国的父母带来了新的担
忧。西南省份四川的律师高俊兰就很担心女儿的安危,后者是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化学专业的大三学生。上海的机场发生爆炸时,她的女儿就在现场,正在
等待搭乘飞往美国的班机。
“我觉得美国政府应该加强枪支管控,”高俊兰在电话中表示。“没错,它是一个自由社
会,有各种宗教和信仰,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政府监管不严会让杀人变
得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