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坠河死尽:希腊需要的不是撙节政策

楼主: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16-06-04 07:05:40
坠河死尽:希腊需要的不是撙节政策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1739329
2011年底,欧元区爆发欧债危机,德国政府主导提高税收、减少各项预算与社会福利经费
等公共支出的“撙节政策”(Austerity),开始实施在几个债务严重的债务国身上,其
中状况最惨的自然是希腊,然而,经过数年的撙节政策后,希腊的经济状况是否真的有变
好呢?
2007年以来,希腊的经济成长逐渐下降。2008年金融海啸后,希腊更是一蹶不振。2012年
后在欧元区的监督之下,尤其是德国的强烈要求,希腊被迫实施撙节政策,目的是降低债
务;但从结果论来看,希腊的GDP全面萎缩,加上希腊的人口已经迈入负成长,政府的收
入和支出未来将难以达到平衡,每年赚的钱基本上是无法还清债务的——而当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IMF)、欧洲央行(BCE)的23亿欧元、欧洲稳定机制机构、债权银行轮流来向希
腊讨债,这笔债务还没还清又来下一笔,怎么还都还是还不完的。于是,民众在希腊国会
大厦外集会和抗议、甚至是全国大罢工的事件场景,发生频率也就越来越高,简直成了希
腊街头的家常便饭。
要挽救经济,消费和就业是两项关键,但是希腊近年来就业人口超过四年维持低成长——
没有稳定的就业成长,民众的消费就会变得保守;企业的生意清淡了,就会变得更保守,
大幅减少民间投资,景气全面变得更低迷。
于此同时,虽然欧元大幅贬值,带动了希腊的观光产业(2014年就靠观光业赚进294亿欧
元,支撑希腊GDP约17%,希腊全国就业人口约9%跟观光业有关),但因为缺乏民间消费和
制造业的带动挹注,仅靠观光仍远不足以挽救希腊经济,希腊经依旧济惨澹无比。
若用股市来反映希腊的企业营运状况,整体状况更是令人悲观:希腊股市从2007年到2016
年,最大跌幅已经超过了10%,这意味着希腊国内的民间消费和民间投资,都处于非常低
迷的状态。这也难怪希腊民众会经常性地上街抗议,因为经济真的非常不景气,某些人民
可能连肚子温饱都是奢求。
那么希腊该怎么办呢?
从实务上来看,一个人口减少的国家,其实很不适合透过撙节政策来挽救经济。在一个国
家人口刚迈入减少的初期,通常会面临消费不足的情况,企业也会保守看待景气,造成民
间投资不足。但若这时候能由政府支出扩大公共投资,弥补民间投资的缺乏,增加就业机
会,人民有稳定收入了,民间消费才有机会复苏,进一步带动经济复苏——这才是目前希
腊亟需的重要“正循环”。
在理想状况中,拯救希腊的关键其实就在于“让人民就业”,最好还能有够有薪资成长;
但是对于希腊目前这样的恶劣环境来说,能维持就业成长就已经不错了。
然而,能提供就业机会的民间企业,因为遭遇太久的景气低迷了,生意(订单)迟迟不上
门,所以无法奢求民间企业能提供就业机会。也因此,希腊能够翻身的唯一方式,一定得
仰赖政府扩大投资,才有机会赚到更多钱来缩小债务,毕竟一直缩衣节食绝非长久之道,
就算负债下降了,收入也会下降,人民只会越过越痛苦。但目前雅典当局所推行的撙节政
策,却反倒剧烈地删减了政府支出,也等于切断了这条发展路线的可能。
另一项绑住希腊经济的问题,则在于货币政策。在欧元区里,众会员国彼此的经济和财政
健康度,其实落差非常大:财政健康最理想的是德国;但是除此之外的各国,状况却多不
怎么样,像是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爱尔兰、比利时,他们的负债占GDP比重都超过
100%。
当然,状况最严重的还是希腊,但是德国和希腊却是使用同一套货币政策,希腊需要更弱
势的货币汇率,来刺激出口和观光业,需要更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市场,但是考量
德国是欧元区最重要的经济体,如果让欧元更弱势,货币更为宽松,这样反而可能造成国
际热钱炒作德国资产,形成炒作泡沫化。
经济歧异度较大的欧元区,用同一套货币和货币政策,反而绑住了所有会员国。对于经济
体质较差的会员国,其实是相当不公平的,因为透过同一个货币让德国获取会员国的经济
成长,某程度等同加剧对较弱成员的剥削。于是,希腊积极地留在欧元区,使用适合德国
的货币和财政规范,反而是间接削弱自己的经济成长——尤其是撙节政策——这不仅是用
石头砸自己的脚,甚至更像是格林童话中盲目跟随魔笛手的老鼠一般,坠河死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