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经济学人:亚洲的蜕变 跨国企业征服全球
新闻来源: http://goo.gl/wF6J5M
亚洲企业正在蜕变,跨国的大型公司逐渐兴起,将改变全球民众的生活方式。
《经济学人》报导,亚洲的资本主义趋于成
熟,犹如拥有发达肌肉的四肢,占全球GDP的
比例,自1984年的20%增加至28%。亚洲亦可称
作世界工厂,不同地区的竞争对手因供应链
的关系而相互连结。
但是,亚洲却缺乏一颗聪明的脑袋与悟性。
全球76%的钢铁冶炼来自亚洲, 而全球44%污
染也源于此处,可是,该地区却仅拥有全球不
到1/10的高价值品牌和创投活动。亚洲的跨
国企业表现远低于应有水平,拥有海外直接
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ment) 的比例为
17%。富裕的日本、韩国拥有像是丰
田汽车(Toyota)(7203-JP)与三星
(Samsung)(005930-KR)的国际大厂,但
少有其他公司可以荣登上世界舞台。
亚洲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相当惬意,2002年至
2010年的兴盛时期,亚洲国家只需凭借较低
的劳动力与借贷资本,即可轻松快速成长,
并赚进大笔获利。2/3亚洲大型公司是由国家
所掌握,或属于家族企业,公司现任领导人多
与政府的关系密切,容易取得便宜的土地和
贷款。
在亚洲,一半的亿万富豪都是从房地产等特定
的产业崛起,公司倾向任用亲信,相较于西
方国家,公司聘用亲信的比例只有15%。此外
,除了日本、台湾、韩国之外,亚洲其他地
区完全忽略创新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印度
与中国的汽车龙头 Mahindra & Mahindra 和
长城汽车(Great Wall)(2333-HK),2间公司在
研发部门的经费加总起来,才相当于大众汽
车(Volkswagen)(VOW-GE)在研发部门支出的3%。
亚洲的诸多缺点,使西方公司能够松一口气。
以iPhone来作解释,虽然iPhone的制作来自
中国劳工之手,但是,主要的获利却尽落
入iPhone背后的智囊团队,也就是苹果
(Apple)(APPL-US)与高端原件制造商。然而,
亚洲过去20年来的资本主义制度正产生变化
,亚洲的公司如今变得更为精明、敏锐,拥
有国际视野。
导致亚洲公司开始改变最直接的动机,是因
为企业表现不如预期、成长放缓。另外,3大
趋势也助长此波变动。第一,劳动力成本增加
,尤其是在中国的劳工,而东亚的劳动力则
面临老年化的问题。第二,亚洲的中产阶级
的要求门槛提高。中产阶级不再满足于A货的
LV包包,他们想要干净的空气、健康安全的食
品、更多的休闲娱乐,和疯狂地上网。第三
,西方跨国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西方公司
在亚洲共投资2兆美元,同样享有便宜劳动力
的优势,生产线、研发部的工作也更为精密。
当自家的市场受到侵略,亚洲公司重新调整、
适应,更加壮大。以日本服饰制造商为例,
为因应上涨的工资,生产重心从中国转移至东
南亚和非洲。同时,中国公司也来势汹汹,
如家电制造商海尔集团(Haier)(1169-HK),计
画使工厂自动化,并跨入智慧型产品。中国
瞄准高价位市场之际,韩国也为维持领先地位
而加倍努力,2013年三星在研发部门的经费
增资24%。若亚洲国家携手合作,印度、印尼
将会吸引大型企业设厂,增加大量的就业机
会。
为对抗国外同行的挑战,亚洲公司纷纷依循
三星、丰田汽车的模式走向国际化。联想
(Lenovo)(00092-HK)内部运用西方的管
理模式,并任用许多国外员工。华为
(Huawei)(002502-CN)在电信设备成功击败爱
立信(Ericsson)。印度的Sun Pharma是现今
全球最大的学名药(generic drug)公司。腾讯
(Tencent)(2988-HK),像是中国版的脸书,
与足球巨星Lionel Messi签下契约,拍摄放送
海外的广告。亚洲的企业开始拥有聚焦的重
心,成为全球性跨国公司。
亚洲企业在研发部门所提供的经费较5年前增
加50%,但是,重要的是必须有突破性创新。
企业集团必须着眼于一些能够拓展为全球规模
的领域,政府方面,则可以透过松绑国营企
业,并确保大型企业领导者不会抑制新的企
创公司的成长。
西方国家应该小心警惕,部分技术门槛高的产
业商机仍然非常大,像是飞机制造业,但是
,其他品牌、科技产业可能会受新兴亚洲的竞
争冲击。西方低新工作的威胁可能会逐渐淡
去,海尔公司支付员工的薪资,从2000年美
国劳工的5%增加至25%。反倒是专利人员、科
学家和设计师,很可能因为东方势力崛起而
陷入剧烈竞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