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中的性别人权

楼主: goshian (神的孩子N￾N￾N)   2004-04-02 22:22:17
※ [本文转录自 Education 看板]
作者: goshian (神的孩子)
标题: 校园中的性别人权
时间: Fri Apr 2 18:16:56 2004
在过去,谈到校园性教育时,我们经常着重于“两性”关系的意念,而不愿去正视一个也
正在逐渐浮现出来的问题,校园里的多元性别认同与建构。同性恋和双性恋,相对于异性
恋的大多数,近年来也越来越有增长、明朗化的趋势。因此,在此我采取正视此一事实的
态度,用一种不避讳、不排斥、不强调的持平角度来看待校园中的“性别人权”问题。
在资讯泛滥的时代,过多、过度的知识下载,已经让青少年提前早熟,而且甚至是烂熟。
以前避讳(或者说,是一种禁忌)的各种议题,现在早已不再是问题,而是一种常识,一
种同侪之间很平常的对话。过去的人或许无法想像,高中生正在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渐
次摆脱那桎梏和社会制约,即使缓慢但却实在的运作著,形塑出一个正常、完整、健康的
校园多元性别认同环境。
男性,从父权主义思考出发,经常性的带给女性难以苟同的压迫和负担,自以为有趣的谈
笑却其实令人难堪难笑;自以为风度翩翩却是不尊重、不平等看待。女性,虽然拥有受压
迫者的意识,然而有部分高唱女权主义者的人表现出来的面相却是,因着弱势而予人“因
为我们本来就很可怜,所以你们要同情,要给予尊重”的不当思考。
这虽然是传统固有的刻板印象使然,却也因为学校的性别人权教育落实不够,让学生即使
在知识上提早理解,但在观念上却无法进步,反而重复不断的复制那种性别霸权的暴力。
女生要穿裙子、不能穿有色内衣、不能剪短头发;男生看女生穿裙子会有莫名的高兴、喜
欢调笑女孩子的内衣色调、会指责个性强势的女生是男人婆。
除了性别刻板印象之外,男生通常掌控著文化霸权的性别优势:啦啦队比赛只袖手旁观女
生表演、男孩子常换女朋友叫风流、女孩子常换男朋友叫随便……凡此种种,都是既定下
的结构性问题。在两性平等的大前提下,男尊女卑的观念虽然法理上被扬弃,却以一种变
形的方式寄生在整个资本主义中的国家机器里,传统,是的,这就是传统。
我们要的东西,不是彻底扬弃传统的价值,而是如何在这个价值之中,赋予新的意义。男
女有别是本来就存在的差异,但这仅只是生理表征的不同,而非能力、思想上的优劣分别
,甚至,进一步的说,生理表征的不同,并不代表着心理表征也随着不同-性别认同问题
即在于此-硬要一个心境性别认同上是男生的女孩穿裙子,或者强迫一个心境认同上是女
生的男孩子要“像个男生”,这都是一样强横暴力的侵害人权作为。
性别认同问题不只于“要像什么”或“不像什么”。而是当一切都被制约化和单一选择化
后,严重的排他性和自我不认同危机就产生了。今天一个女生可以强势、霸道、阳刚、有
选择要穿什么不穿什么的自由,但社会就会解释这是“男性化”,这是不合理的,为什么
当女孩子要做这些个人选择自由时,就要被解释成“男性化”?反之,亦然。
这个社会只存在着“新好男人”而不允许“女强人”的存在,“新好男人”是推销男性价
值,“女强人”却是隐含了一层贬意于其中。在“强人”前面冠了“女”字,是否意谓著
“强人”一词只专属于男性独有?这样子的“排她性”存在,利用符码慢慢堆砌出来的意
象,容易让人在渐渐的不察当中丧失更进一步的思考,然后接受这样的价值判断。
对于校园中的学生来说,或许性别的分际较以往更宽广,有更包容、更多元的选择和尝试
,比如说是男女交往时的心态问题已有显著的进步,比较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和自己之间
的不同-无论是在身体或心理上-然而,这个社会却还存在着一种奇妙与暧昧的氛围,不
敢开放大胆的谈论除了两性以外的第三种、第四种甚至更多可能的性别。
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教育除了追求进步之外,难道不该教育下一代更多样式的存
在?不该教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真实?还是我们只单纯要求一元思考?对于非我族类,就
认定其心可诛?既然两性之外的其它可能已经是个确实存在的事实,难道我们不该有完整
的论述来教育孩子用正常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这样的事情吗?
给定一个样式,用粗浅的二分法划归所有人的区块,硬生生否定了每个人对于自己内心真
实的探索,或许对大多数的人来说,一开始的路跟未来的路没什么差别,是男是女,早就
天定,但是为什么要剥夺其它的可能性呢?只因为那是个禁忌、无法宣之于口的暧昧关系
,只因为那是这个有着脆弱体质的社会道德无法面对的堤防,所以我们必须噤口?
不是这样的,这世界不该是这样,教育不该是这样。没有人可以硬性规定男生应该怎么样
,女生应该怎么样(至少,单从性征判定)。重点不在于像什么,而在于身为人的本质,
是什么?所以,从这个原则出发,我们应该教育的是一视同仁的平等对待,而不是先界定
好一边一国,然后消灭两性之外的任何不符合传统道德体系的异端和背德(抱歉在此我必
须用这样的字眼)。
一位女同志曾跟我这么说过:“因为当时高中和国中时,由于自己身份的认同是女同志,
自以为社会风气应该是已经脱离我父母年代的‘男尊女卑’文化,所以才会对学校中师长
谈话或授课中对女学生‘以偏概全’的霸道态度和对女学生加诸比男同学更多的‘道德戒
律(其实就是性道德上的纯洁和自持)’感到十分愤怒和不满。”
她说:“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女学生常被告诫说要防范性-暴力/受害;性-恶果(怀孕
/堕胎/未婚生子);性-道德的三种方法,师长平常一有什么“强奸”、“性侵害”新
闻时,有关女生被割喉的新闻,就会用这些东西轰炸女生....”相信这是很多女生都会共
鸣的,除了制服发禁和唠叨之外,女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最常听到的就是这个。
同样的,男学生也被塑造出一个属于他们那个性别群体特有的价值判定和模式,然后用父
权主义式的英雄迷思继续维系这样的优势。然后任何可能的变因就被抹杀掉了,或者是被
自我牺牲掉了。当这个社会和教育场域一再高举性别平等的大旗,一面高唱人权尊严的同
时,却很恶质的不断用结构性问题去封杀弱势族群。
于是,我们主张:
一、学生可以合法成立有关同志或各种性别的学校社团:
若校方拒绝或以行政阻挠,可向人权教育委员会申诉,甚至更进一步的思考将之纳入
甫在行政院通过的“性别平等教育法法草案”之中,建立申诉机制。成立社团除了给
予塑造认同与归属的心理保障外,更可以提升整体校园文化中对性少数族群的尊重。
二、解除学生发禁和校服男女裤裙规定:
对于男女各应遵守何种样式之服仪规定,校方不该有既定成见,不能硬性规定男生头
发不得留长、女孩头发不得过短、女生一定要穿裙子……应该要一视同仁的平等待之
,性别气质是天生的,不是任何人可以干涉、排除的。
三、图书馆应具备性别多元认识之书籍、期刊、影片:
举凡:“孽子”、“逆女”、各类同志杂志,扩充资源,达到真正无障碍接触。将之
列入固定预算支出,提供完整资料,定期宣传,让学生有充分的性别辅导咨询认识。
四、建立师生共同学习场域:
师生一同观赏和制作性别教育短片、一起上性别教育(实际上,要老师一起上课接受
  同学疑问,认识什么叫跨性别、什么叫“真正的同性恋”等等多元性别可能。
  
五、教师不可以做出“恐同言行”和恐“非异性恋”言行:
在聘雇契约中应先签署“反歧视”条款,避免学生在学校中无法得到认同,被老师冷
言冷语嘲讽。
六、每学校定期以专案模式发表性别研究报告:
在校园中以类似春晖专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性别议题的深化了解,可尝试举行“彩
虹文化周”等活动。
七、学校官方的bbs、网页上增设性别议题专区:
建立公共论述空间,提供学生查阅、讨论相关问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