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光电与生态的共存密码

楼主: pocket3813 (阿诠)   2023-12-07 15:52:16
风传媒 | 唐可欣 陈逸群 2023-11-17 12:23
因应气候变迁情势严峻,国际产业供应链对减碳要求持续增加,国际间实施加严碳排放管
制措施,政府亦积极推动净零转型之产业发展。而在发展绿电过程中,太阳光电一直是备
受争议的议题,尤其,地面型案场必须砍伐林木或清除地面植物,种树与种电间的利弊得
失,产、官、学和民间团体尚在论辩中。
台湾进入能源转型的关键时刻,减碳势在必行,如何在减碳的路上顾及经济发展?种树与
种电该如何权衡轻重?在落实世代、环境及公正转型之下,是否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各界
持续透过科学证据,提出不同的因应之道。
能源转型是趋势 再生能源发电量成长快速
面对全球气候变迁,台湾作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推动净零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势在必
行。蔡英文总统于今(2023)年2月公布将“温室气体减量及管理法”修正为“气候变迁因
应法”, 5月再公布“环境部组织法”,将行政院环境保护署正式升格为环境部,显见“
净零永续、韧性家园”作为政府治理的愿景目标十分明确。目前国家能源转型以“展绿、
增气、减煤、非核”作为永续发展原则,将透过极大化再生能源的运用,如风力、太阳能
、地热、海洋能、生质能等,逐步降低电力排碳系数,朝电力系统净零的目标迈进。
台湾目前发展绿能的主力为太阳光电及离岸风电,亦为世界各国发展再生能源优先选项,
依据统计,2022年我国总发电量为2,882亿度,再生能源发电量已达238亿度,占总发电量
比重为8.3%,年增高达36.2%;且近5年再生能源发电量平均年成长14.0%,其中,太阳光
电及离岸风电分别平均年增45%及135%,成长最为快速。观察再生能源装置容量近5年平均
年成长率,我国为21.9%,高于全球平均的9.1%,与亚洲主要邻近国家相较,亦高于韩国1
8.9%及日本6.9%。
为减缓经济冲击 提升绿电刻不容缓
地球公民基金会表示,欧盟与各国即将课征碳税将对台湾产业带来巨大影响,发展再生能
源能大幅降低出口产品之碳排和减少碳足迹,为无法避免且必须面对的状况。台湾过去仰
赖的电力来源为核能和燃煤,在经过日本核灾之后,民众也提高对核电的风险认知,而燃
煤虽占发电量30%到40%,相应而来却是十分严重的空气污染,相形之下台湾有丰富天然资
源,应该思考如何运用再生能源来解决全民的用电需求,而风力和太阳光电拥有技术成熟
、建置速度快的优势,价格亦因法规推动及普及率提高持续下降,是满足国内再生能源需
求的可行方案。
经济部能源署强调,政府透过供给面积极发展再生能源,提供企业所需之绿电来源,降低
电力排碳系数,也协助业者使用绿电来降低产品碳含量,同步在需求面健全绿电交易市场
;截至今年7月,太阳光电及风力发电合计13.48GW,成长为2016年1.92GW的7倍,据统计
,2022年电力排碳系数为0.495公斤CO2e/度,已降至2005年以来新低。
能源署指出,截至今年9月太阳光电累计装置容量达11.5GW,已达成2025年20GW目标的58%
,虽然受到俄乌战争等国际情势影响,2022年太阳光电模组安装量仍达到了2.52GW,达成
年度新增目标并创下单一年度新高;风力发电部分则有3座离岸风电场已完工,另有5座风
电场刻正施工中。截至2023年9月累计完成256座风力机安装,装置容量达2.02 GW,政府
将持续朝向达成2025年5.6 GW政策目标努力。
面对广大林地 其实造林与光电并非零和一
台湾地狭人稠,在发展光电过程中,势必得面对部分林地是否转型为光电案场的议题。农
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森林产业组张伟顗组长表示,森林本身具有生态保育和经济价值,
林木可以大量吸附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固碳效果,未来会持续营造国有林地、并以奖励
辅导造林计画,鼓励民间企业团体优先推动坡地造林。但反之,从政策角度来说,造林虽
为长期且循环性之永续利用,但平地造林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在2013年完成,且相较之下同
样面积的造林地,建置光电设施能有效降低碳排,产出更多洁净能源,因此,不能用狭隘
且无科学证据的角度比较种树及种电的效益,两者都需要经过适度规画、研究调查做出综
合判断,让森林存续与光电发展达到平衡。
能源署则秉持农渔为本、绿电加植为主轴,以“土地复合利用精神”为原则推动洁净能源
,包括台糖大林糖厂薯光计画、农业部与台电合作的台南区农业改良场义竹工作站等皆已
并网发电。能源署表示,为评估农电共生之可能性,目前正积极进行农电试验,借由蒐集
科学证据,作为后续扩大发展之基础。而针对地面型光电则采取闲置土地活化,引导业者
于特定专区进行光电设置,优先规划已整治污染土地、国有非公用土地等无环境生态争议
的场域;渔电共生设置则属自发性质,由业者、地主及养殖户三方同意后进行,经经济部
、农业部及内政部三方共同合作,确保光电设施之建置与环境、社会共存共融,至今已公
布2万905公顷渔电共生专区。
地球公民基金会从永续的角度观察,农村地区或偏乡有太阳光电可以减少灾害损失、强化
韧性与能源自主,发展太阳光电与粮食生产不是二选一,很多问题可以透过管理和法制化
来解决。基金会也作出相关评价报告,针对光电选址与生态保育、中央地方政府的行政机
制有所梳理,应该要评估的是,什么形式和条件发展光电才不会影响粮食生产?透过扩大
资讯公开,促进民众参与和社区沟通对话,让绿能、农业、生态保育取得平衡。
地球公民基金会也表示,平地造林虽然已经成为当地生物的栖地,但同时森林的面积很大
,会同时存在条件好或不好的土地,或是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需求,涉及层面专业且广泛
。应该透过机制进行筛选,将适合物种栖息的区域与适合光电发展的区域划分开,尽力达
到两者的平衡。
电磁波会影响人体健康?光电谣言不该人云亦云
近年来,民众对于太阳光电建置愈发担忧,例如电磁波会影响人体健康、在水库架设光电
会造成水质污染、或是配合建置光电设施则农保资格会遭取消等,各类问题层出不穷。能
源署指出,太阳光电发电设备主要由光电板与变流器组成,符合国际电磁波干扰与相容规
范,实测结果0.1mG(毫高斯)远低于环保署所订的环境建议值(833mG),并无危害人体疑虑
;而太阳能模组利用玻璃及背板将太阳电池封装在内部,放置于自然环境下可承受日晒雨
淋,由第三方实测太阳光电板泡水、甚至是破坏后泡水的检验结果也确认无有害物质析出
。至于农电共生的农地使用,依法没有土地税赋问题,也不因开发影响其保有原本福利,
倘若是经农地变更模式开发光电,变更为特定事业目的用地,虽有地价税、土增税等税赋
产生,但地价税通常都是由业者支付,如果是由子女继承则没有土增税问题,也同样可照
合约收取租金。
地球公民基金会强调,部分民众担忧的热岛效应,其实关乎光电案场周边地形和地貌,在
都市和自然环境都会有不同影响。相关问题皆可透过案场规划和设计调整将影响降低,像
是以合理高度和间距保持通风,并保持和聚落间的距离,以更多监测资料来评估各种可能
性。
1公顷光电板可减碳400公吨 效益比想像中高
地球公民基金会议题部蔡卉荀主任及花东办公室梁圣岳专员表示,光电案场目前对于花莲
凤林的观光冲击和影响不大,主要是台九线旁观光地区与景观道路经过之处并未设置案场
,光电业者也有进行部落咨商取得同意。面对可能影响到平地造林区的部分,圣岳也告诉
我们,东华大学在大农大富通量站所研究的结果显示,当地1公顷林地1年约可减碳10公吨
,而同面积的光电和再生能源可减碳约400公吨,就减碳效益来说,造林确实无法超越光
电,且造林过程需要经营和照顾,这十几年来未落实经营和照顾的结果导致林相不佳,虽
然现有平地造林是栖地,但面积很大,租约到期则可思考如何提升效益。经过全面调查应
能评估筛选部份合适建置光电设施之基地,综合考量现况需求,让绿能有机会扮演正面角
色。
依据国际能源总署(IEA)2021年发布之“2050净零:全球能源系统转型路径报告”(Net Ze
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指出全球为迈向净零愿景,
具备经济成本效益的太阳能和风能等再生能源,即是清洁且具韧性的能源发展路径。地球
公民基金会议题部蔡卉荀主任提出,“不要让谣言妨碍民众理解绿能的必要性,才能克服
发展光电的障碍。”建议应该根本性的从国土计画层级就订出规范,在既有土地和区位确
认设置光电设施的原则,建置符合品质及标准的绿能设施,进而找出合适的机制让社区参
与。
此外,生态保育的机制或架构不该只为单一物种,整个栖地的保育架构要具体探讨,积极
做好相关研究及规划。针对能源和农业政策之配合,地球公民基金会亦持续关注光电产业
能否翻转传统农村,进而迈向永续,真正让绿能和社会各种不同面向共创多赢。
https://is.gd/cUMHji
这篇其实讲满多的,电磁波跟碳汇都有提到,希望花莲也能追上发展
作者: edward600206 (Hybridchaos)   2023-12-07 18:16:00
大国也都说核电要再来了,未来就是再生能源跟核电,和平电厂可以届期除役了
作者: loserfatotak (家里蹲鲁肥宅(T^T))   2023-12-08 15:44:00
毁良田砍树林说减碳,光合作用都不知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