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花莲市观光指南郊外篇:寿丰乡

楼主: k4851118 (高望)   2023-06-26 03:34:27
花莲市历史人文观光指南郊外篇:寿丰乡
(丰田移民村.贺田村.考古博物馆.东华大学图书馆)
巴哈姆特小屋图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743350
花莲市历史人文观光指南景点介绍篇全15篇连结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Category.php?owner=k4851118&c=461586
本篇介绍寿丰乡的历史人文观光景点。寿丰乡位于花莲平原的南端,日治时期这里曾设有
丰田村、林田村、贺田村等日本殖民村,后来1937年花莲港厅改为街庄制后,将这里周边
的大字合并为“寿庄”,其辖有地域大体上便是现在寿丰乡的辖区。战后的花莲县改为乡
镇市制后,将“寿”与丰田的“丰”合并成“寿丰”,成为现在寿丰乡的乡名来源。由于
距离花莲市区较远,该乡目前人口仅1万余人,平地部分仍然保有广大的田园景观,人口
较集中的村落为乡公所所在地的寿丰村,及以东华大学为核心的志学村等。
寿丰乡拥有相当丰富的观光资源,风景区首推鲤鱼潭,旁边则有池南森林游乐区,而广大
的平原有理想大地渡假饭店,与云山水为核心的乡间度假区,靠近海岸则有远雄海洋公园
、远雄悦来大饭店等。本文介绍寿丰乡的历史人文景点,包含丰田移民村、贺田村(吴全
城开拓纪念碑)、花莲县考古博物馆、东华大学图书馆(杨牧书房)等四部分。本篇有关日
本移民村历史与吉安乡的介绍相同,主要参考自张素玢教授所著《未竟的殖民:日本在台
移民村》一书(更详细日本移民村的介绍详见吉安乡篇)。
丰田移民村
由广受人知的丰田汽车就可知道,“丰田”与“吉野”同样都是日本人所取的地名。日治
时期的丰田村位于现在的丰里村、丰山村范围,中间有花东铁路贯穿,并有设置车站,也
就是现在的台铁丰田车站。由于水田众多,土地肥沃而将此地取名“丰田”。
1909-1914年间,总督府在花莲共建设吉野村、丰田村与林田村三个官方民营村,并招募
日本人前来开垦。丰田村在日治初期有贺田金三郎在此地从事移民事业,但成效不彰,后
来于1912年由总督府取得此土地后从事官方移民事业,除了原本私人招募外,另外从日本
招募移民百余户前来,主要来自福冈县、熊本县等。
1917年丰田村有180户与9百余人,共有四个聚落,其中“中里”位于村落正中央,移民指
导所、医疗所、小学校、警察派出所、布教所等设施都设置于此,稍远之处设有神社,可
见行政与宗教设施齐全。
与吉野村类似,丰田村在移民初期也遭受灾害与疾病侵袭,例如在1914年发生数次台风豪
雨,堤防溃堤使得村落多数被毁,政府特别拨款加强堤防建设,但1917年的台风使得刚完
工的堤防再度崩溃,村庄再度被毁。经历数年的惨澹经营,丰田村的经营才步入正轨,但
总督府却在此时结束官方移民事业。日治末期的1943年,丰田村共有172户860人,在1945
年日治结束后被遣送回国。
现在的丰里村就是位于移民村时代的“中里”聚落,目前仍是乡村风貌,许多历史遗迹保
留下来,纷纷被花莲县认定为历史建筑,以下分别介绍。旧丰田移民村警察官派出所顾名
思义是日治时期的警察派出所,日治后维持派出所功能,但派出所迁出之后曾荒废多年,
后来在文建会的支持下经过整修,而成为寿丰乡文史馆。文史馆内部有许多日治时期丰田
村的照片,但长期疏于维护,展示极为陈旧不堪。
位于派出所对面的丰里国民小学,前身是日治时期的丰田小学校,校内的展示牌与校外围
墙的挂牌有许多照片与历史解说,比起上述文史馆可看性更高。由展示牌与花莲县文化局
网站,可得知该校成立于1913年,到日治时期结束为止有千位学生在此毕业,虽然日本人
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少数台人。日治结束后改制为丰里国民学校,吸收附近的学生,曾达
千人以上,不过现在已经是乡下迷你小学的样貌。
学校正中央的礼堂是日治时期的剑道馆,也是重要的集会场,日治时期后虽然经过整修略
有改变,现在仍是学校甚至周围社区的集会场所,是花莲县少数留存的学校历史建筑。靠
近下述移民村指导所事务室的侧门竖立解说牌,可得知该校门是日治时期校门,旁边的老
旧门柱据称就是校门门柱之一。由于校园不大且解说牌不少,假日校园开放时间很适合前
来参观。
靠近丰里国小侧门的旧移民村指导所事务室,日治时期相当于官方移民村的地方工作站,
负责指导农民耕作及生活上的咨询。1910年代后期官方移民政策废除后,该指导所便失去
功能,转为地方居民的社会互助组织。该事务室也是历史建筑,虽然外表看来有经过整修
,但为闲置状态。
位于上述历史遗迹稍远的地方,有日治时期信仰中心的丰田神社遗址,虽然现在已由碧莲
寺取代,但仍有保存鸟居、石灯笼等历史遗迹,前者虽然被冠上寺院的题字,但形状完整
,后者在背面刻有“昭和六年十月二十五日”,而且10月25日正是该神社每年例行大祭的
日子。寺庙旁边还有“开村三十周年纪念”碑,碑上的日期可看出是昭和17年(1942年)6
月建立,立碑者为当时台湾总督长谷川清。
或许是丰里村的乡村风貌保留至今,许多移民村时代的建筑不仅保留,而且经过整修后使
得外观并不成旧。以《湾生回家》所带来日治移民村的历史记忆风潮,加上靠近台铁丰田
车站,该村似乎拥有人文的观光潜力。但警察官派出所与指导所事务室没充分利用,寿丰
乡文史馆也未善加维护,与下述的花莲县考古博物馆形成强烈对比。简而言之,这里是有
观光潜力却被遗忘的地方,十分可惜。
贺田村(吴全城开拓纪念碑)
贺田村位于和平村的吴全社区,靠近东华大学正门口。贺田村的开垦可追朔自清朝嘉庆年
间,道光年间淡水富豪吴全、蔡伯玉从宜兰带汉人2百余人远渡到花莲溪口,再从溪口徒
步到此从事开垦事业,为了防范原住民而筑石头碉堡防御,而称为“吴全城”,但仍不堪
水土与原住民的袭击而废村。
日治初期贺田金三郎发展殖民地农业,并引进日本移民,1899年开始成立的贺田村也是花
莲移民村落之一。当时贺田从日本带来3百多位移民,并给予搭船费、建筑费、医疗费等
福利,并依总督府要求种植甘蔗。该移民村后来1912年由台东拓殖合资会社,1915年再由
盐水港制糖株式会社接手,仍以种植甘蔗为主。
现在位于吴全社区内有县定古蹟“吴全城开拓纪念碑”,于1940年在当时的制糖会社办公
室前建立。该碑文目前仍清晰可见,首先叙述吴全与贺田金三郎先后前来开垦的事蹟,之
后叙述该村在日本人移民,与“使役”台湾人与原住民(可能是出租土地)之下,甘蔗栽培
事业有重大的成果,最后以此碑来安慰因病与原住民袭击而丧生的村民之灵。吴全社区称
不上是观光区域,民宿倒是不少,前往东华大学等地观光相当方便。
花莲县考古博物馆
花莲县考古博物馆距离上述的丰田移民村不远,原本是寿丰乡的公共造产事业,之后在
2018年为了保存花莲县最近的考古成果,因此将此建物改建为博物馆开放。馆内有一楼的
常设展与二楼的特别展区,另外有收藏文物的库房与研究室等。
一楼的常设展展示丰富,可分为几大主题:花莲县考古概况、花冈山遗址、玉器文化与传
播、其他花莲县考古遗址等。本文由于切合花莲市与花莲平原的历史,因此其他花莲县考
古遗址予以省略,仅简单介绍前三者。
考古是利用各种物质资料尝试重建人类活动的知识,日本统治台湾之后,便将科学方法的
考古学、人类学引进台湾,而花莲县的考古活动最早是在1929年由宫本延人与移川子之藏
在今天花莲市的花岗山所发现的考古遗址,并出土石器时代的文物。战后虽然政府接手日
本的考古研究,但直到许久之后的1980年代以后,才开始陆续有学者发表东部的考古研究
,之后随者史前博物馆成立与花莲县政府的重视之下,花莲县内的考古活动便大规模展开
,目前已有246处考古遗址(以当时馆内展示所述)。馆内展示考古的意义、用具、流程等
,并有目前花莲县重要考古遗址的地图模型,上方有介绍花莲县的史前时代文化分期。
馆内有一部分介绍位于花莲市内的花岗山遗址。如同前述花岗山遗址最早是在日治时期所
发现,当时便有发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器等。之后在1992年在刚成立的史前博物馆主导
下开始挖掘花岗山公园,出土相当丰富的文化遗物与坟葬,因此便以花岗山为名,将周边
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取名为“花岗山文化”。2000年以后因为花岗山周围进行许多土木工程
,及县政府主动持续挖掘,陆续出土更多的文物,花岗山遗址成为花莲县最具代表性的考
古遗址之一。
花岗山遗址涵盖史前时代的大坌坑文化、东部绳文红陶文化、上述以花岗山遗址取名的花
岗山文化、静浦文化等。花岗山文化界定在大约2,000-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除
了花岗山遗址以外还包含寿丰乡的岭顶、大坑、盐寮、月眉遗址等,也就是分布在花莲平
原周边海拔约30公尺的海岸阶地上,其特征包含有从事捕鱼活动、使用略红的绳纹陶器、
陶器棺葬等,另外还有下述擅长制造玉器,因此出土许多玉器装饰品。
馆内展示花岗山遗址的考古现场模型,其中包含史前人类在此利用石头煮食的痕迹,与陶
器棺葬(瓮棺)的形状,由于该埋葬法不容易保存遗体,因此出土的人骨非常有限。馆内也
展示最近在花岗山兴建花莲县老人会馆,而挖掘出的垂直土层,可看出上方以含有陶、石
的文化层与最下层的非文化层。另外也有展示花岗山遗址出土的文物,包含史前文化的陶
罐、陶杯等,及日治时期使用的药瓶、药罐等。
馆内有花莲平原玉器的使用与传播的展示。台湾史前人类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便开始制造与
使用玉器,尤其晚期达到最高峰,而位于该馆所在地的丰田地区就是玉矿的重要产地,因
此花莲县各处的考古遗址许多也都有出土玉器,包含花岗山文化在内。台湾的史前人类与
东南亚同属于南岛语族,彼此之间的贸易促成玉器的传播,远至菲律宾、越南、泰国等地

该馆是花莲县最新开幕的博物馆,展览不但丰富,而且有许多动画、立体等相当生动的展
示,可以说是不输国立博物馆,由地方政府所开设博物馆中最高水准的展出,是极为推荐
的景点。个人在参观时正值博物馆主管来导览,并在导览后有跟该主管谈论,可了解该主
管对于该馆的用心经营。不过谈论时也询问该馆有许多花岗山遗址的展示,但为何不是在
花莲市境内,而是在偏远的寿丰乡成立考古博物馆的理由。期待花莲市(尤其在花岗山附
近)也能成立展示空间,以吸引花莲市民众与观光客更能了解该地的文化。
东华大学图书馆(杨牧书房)
1994年成立的国立东华大学,是为了平衡台湾东西的教育差距,而成立的除了师范学院外
第一个东台湾的国立大学,名称据说来自于前人文社科院长杨牧所提议的“东之皇华”。
东华大学目前已经是涵盖文、理、教育与原住民研究的综合型大学,在寿丰乡的校本部面
积极为广大,配合花莲的优美环境,不仅是单纯的大学也是观光景点。位于花莲市内的美
仑校区,原是1947年成立的省立花莲师范学校,后来演变成师范学院、教育大学,而在
2008年被东华大学合并,成为“花师教育学院”后搬迁至校本部中。
东华大学图书馆位于校本部中央,从正门进入步行约15分钟,楼高六层。在一楼的入口处
左侧有东华大学历史的简单展示,包含历史年表、国际交流展示品、校园模型等,其中也
包含被合并的花莲教育大学,而校史展示的隔壁便是“杨牧书房”。
杨牧书房是文学作家兼学者杨牧的展示空间。杨牧本名王靖献,1940年在花莲市出生,
1946年就读于明义国民学校,直到高中毕业都在花莲就学。1959年杨牧就读东海大学历史
系,后来转学至外文系,开始接触外国文学,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最后取得柏克莱
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并在美国任教。
杨牧早年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中学期间便开始投稿诗作并参与编辑刊物。杨牧的著作以诗
歌成就最为杰出,还有散文、小说与翻译作品。在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对现实的关怀,从
关怀乡土、社会到整个世界,而广泛接触中国与西洋文学的结果,使他的作品融合两种艺
术技巧。他的散文自传《奇莱前书》首页以日文写出“以此书献给母亲”,其中的“母亲
”不单只是血缘上的母亲,也有包含他对“奇莱”(花莲以前的地名之一)这土地的情感。
1996年杨牧受东华大学之邀,回到花莲担任人文社会学院的首任院长,任内成立中国语文
学系、英美语文学系、历史学系等,并连任第二任院长至2001年。现在该大学的人文社会
学院除了上述以外还有社会、经济、台湾文化、法律学系等,相当多元,可以说是杨牧创
建该学院打下的基础。
杨牧于2020年过世时,依照他的遗志将其收藏捐赠给东华大学,杨牧书房据说是比照美国
华盛顿大学杨牧研究室所制作,作为杨牧收藏的展示空间。书房中正中央的玻璃柜展示杨
牧的手稿、受赠的书籍、眼镜、钢笔等,书房的墙上则有杨牧的作品与藏书,其中可看出
杨牧的作品曾翻译成英语、日语等多国语言。前往东华大学除了参观优美的校园以外,也
推荐进入图书馆参观,瞻仰在地出身的文学大师风采与研究型大学的人文气息。
(后记:历经近3年,花莲市历史人文观光指南在连载历史篇6篇、景点介绍篇15篇后,在
本篇终于先告一段落。3年前发表时,只是当成将地方历史与景点相结合的历史人文观光
指南的初步尝试,但一写下来就在自己的求好心切下,如今累积还算丰富的成果。但毕竟
是一边写一边学习,3年前的文章跟现在来比,在内容上可看出差距,而且还有很多文献
没有使用,代表仍有许多增补的空间。不过个人平常繁忙,除了日本长崎市的观光指南仍
在连载以外,也期望能写台湾其他地方,因此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机会将本系列重新
增补整理后出版。3年来花莲市的地方志依然尚未问世,对于东部地区的代表都市而言,
是相当遗憾之事。除了有关单位重视以外,也期望在地居民愿意寻找更多家乡的故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