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花莲市观光指南:历史篇(五)现代

楼主: k4851118 (高望)   2023-01-22 17:08:43
花莲市历史人文观光指南:历史篇(五)现代
巴哈姆特小屋图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646336
花莲市历史人文观光指南历史篇全五篇连结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Category.php?owner=k4851118&c=502450
(前言:本篇是相隔一年才出现的最终篇,主要是因为平时繁忙外,也期望藉这篇把这系
列先做一个总结,因此内容较多,也跨越许多面向,包含观光、医疗、慈善、文学等,让
这全五篇的历史篇更接近花莲市的通史。本篇虽然相隔一年,但由于写作时间较赶,或许
有更好的研究与资料没有使用,期待能多多指教,并期望能有更多属于花莲市的历史能出
现。)
本篇讲述自1980年代到现在的花莲市(部分提及战后初期)。1980年代通车的北回铁路除了
大幅改善花莲对外的交通,也改变花莲市的地貌。花莲的郊区化除了扩大花莲市区,甚至
连吉安乡为主的周边乡镇也融入花莲市为中心的都会区。对外交通的改善与国民休闲意识
的提升,带来花莲观光的荣景,许多文化资产也陆续整修开放,带给观光客怀旧的人文气
息。战后的公立医院加上门诺会、慈济旗下医院,使得花莲市拥有东部最优良的医疗体系
,而慈济更创办医学院等教育事业,成为其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出身花莲市的作家与学
者杨牧,将他的收藏留在花莲,代表他对花莲的思念。2007年在地原住民撒奇莱雅人如愿
获得正名,“火神祭”成为该族人重要的祭典。
北回铁路的建设
花莲由于与宜兰之间有雄伟的山脉,造成与台湾西部有隔绝之感,虽然在日治时期修建了
临海道路,也就是今天的苏花公路,与战后初期靠者美援与荣民的努力下修建了中部横贯
公路,但苏澳到花莲的铁路,虽然曾数次探勘,却因工程过于浩大而停滞不前。1970年代
正值台湾经济起飞之时,发生了石油危机,时任行政院长蒋经国为了持续促进经济,提出
“十大建设”这台湾史上重大的基础建设计画,其中之一便兴建从苏澳到花莲的北回铁路
,也是建设环岛铁路网的重大脚步之一。
北回铁路从1973年兴建,历时6年于1979年完工,从苏澳新站到花莲,全长81.6公里,全
线必须穿越山脉的隧道路段长达31公里,占全路段的38%,其中观音隧道更长达7.7公里,
是当时台湾铁路最长的隧道,可见工程之艰难。现在和平车站旁有“北回铁路殉职人员纪
念碑”,便是纪念当时工程牺牲生命的人员。
该铁路于1980年2月通车,并对花莲市的风貌有革命性的转变。首先花莲车站从原本的旧
市区迁移到现在国联一路的新站,原有花莲到台东的铁路配合改成北回线相同的轨距,并
于1982年完工,北部前来的列车便可经由花莲直通运行到台东。原有的旧市区铁路随北回
线开通而废除,旧花莲车站也撤站,而前往花莲港的铁路则由绕行花莲市区北部的路线取
代。
由于北回铁路的效益远远超乎预期,不论货运与客运都满载,车票一票难求,黄牛盛行,
原有的单线铁路无法容纳,因此行政院提出“东部铁路改善计画”,将北回铁路双线化与
电气化,其中“新观音隧道”长达10公里以上,再度破了台湾铁路隧道长度纪录,于2005
年完工。近年台铁引进“太鲁阁号”、“普悠玛号”等自强号列车,除了增加列车班次外
,从台北到花莲最快仅2小时出头便能到达。在高铁尚难进入东部的情形下,北回铁路成
为前往花莲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台铁的经营重心。
花莲都会区的形成
现代台湾都市发展最大趋势之一便是郊区化,主要系因相较市中心的高房价与壅挤的空间
,郊区房价合理且有良好的居住品质,加上私用车辆的普及,使得往来市中心不再遥远。
这样的趋势不但使花莲市区从旧市区扩及到美仑、铁路新站周边,更扩张到吉安乡、新城
乡等邻近乡镇,而形成以花莲市为中心的都会区。
依1999年针对花莲市商业区位的研究,花莲市可分为商业中心的旧市区、次要商业区与住
宅区的新兴西区,及以行政、文教与住宅区为主的美仑地区等三区。旧市区过去依靠旧车
站而繁荣,车站迁移后造成很大的打击,但以中山、中正与中华路为核心的三角商圈,仍
是目前花莲市最热闹的商业地带。新兴西区是随者铁路新站而发展的新商圈,且因为邻近
车站而有许多旅馆聚集。美仑是典型的行政与文教住宅区,商业集中在中美路一带。
花莲市人口自1975年破10万以后便停滞,近年甚至有稍减的趋势,与台东市人口相当,但
这是因为市民居住在花莲市中心以外,最大的改变是吉安乡的人口成长。吉安乡位于花莲
市南侧,日治时期曾有被称为“吉野”的日本移民村,因此战后曾命名为吉野乡,后来改
名为吉安乡。
1950年吉安乡人口为1万5千余人,低于玉里镇与凤林镇,但几年后便超过凤林镇,到了
1970年破3万人,之后更超过玉里镇,于1980年代破5万人,成为花莲县人口第二大的乡镇
。2020年吉安乡人口为8万3千余人,仅比花莲市人口少约1万多人,是台湾目前人口最多
的乡。吉安乡北部与花莲市区融为一体,都市机能已与中型乡镇相当,成为该乡人口成长
的原动力。
位于花莲市北侧的新城乡,虽然许多处于军事与航空管制区,但受惠邻近花莲市区,北埔
一带仍有小型市镇发展。寿丰乡虽离花莲市区较远,但乡公所所在的寿丰村及以东华大学
为发展的志学村等,也是花莲市外围的卫星城镇。总而言之,花莲县过去本来是以花莲市
、凤林镇、玉里镇分别为北中南部的核心,但如今以花莲市为核心的花莲都会区占了花莲
县一半以上的人口,而使凤林镇、玉里镇为核心的中南部发展远远落后,这也是花莲县区
域发展的一大课题。
花莲都会圈的扩大也使得消费市场产生质变,大型商场与购物中心开始出现。1998年底家
乐福在新城乡成立花莲店,卖场面积约2,800坪,是花莲第一家大型量贩店。1991年位于
中华路的远东百货开幕,但因空间腹地狭小,2009年于和平路落成新馆(原有旧馆因2018
年地震受损而遭拆除),号称空间增大10倍,看好花莲民众与观光客带来的消费潜力。由
家乐福位于新城乡,与远东百货新馆靠近吉安乡,正是花莲都会区扩大的缩影。
迈向观光大城
花莲是“观光立县”的地方,以太鲁阁为代表的美景与原住民的风情,成为国内外观光客
自各地前来的目的。依2005年花莲旅游型态变迁的研究,可将花莲旅游分为以下时期:(
一)日据时期(1895-1945);(二)战后花莲的建设与发展─以美国观光客为主的时期
(1946-1966);(三)战后花莲的建设与发展─以日本观光客为主的时期(1967-1978);(四)
国际游客与国内旅游需求呈双线式的同时发展─与国人为主的国民旅游(1979-1989);(五
)主题式的国民旅游(1990年以后)。
以上分期显示日治时期已有花莲旅游的风气,但战后早期由于民生凋敝,相反的因韩战、
越战所带来的美军,及经济高度成长而致富的日本人,成为花莲的旅游主力。1980年北回
铁路通车大幅提升花莲旅游的便利性,加上国民休闲意识的提升,尤其是2001年以后开放
周休二日,使得国民占花莲旅游的比重不断提升,也大幅提升花莲的观光人数。
1985年的花莲县观光约百万人次,之后并未显著提升,直到接近2000年时才突破2百万人
次,但进入21世纪后便突飞猛进,短短几年后的2003年便突破5百万人次,2008年更首度
突破千万人次。短短几年花莲县观光人次有数倍的成长,可归因于:(一)2001年起的周休
二日,使得花莲的两天一夜行程成为热门旅游选项;(二)2005年完工的北回铁路双线电气
化,提升旅客运输能量;(三)新兴旅游景点的出现,如七星潭、远雄海洋公园、石雕博物
馆、吉安庆修院等,都提升了观光人次。上述提升花莲县观光人次的新景点,加上本来就
是热门景点的太鲁阁与鲤鱼潭都在花莲市周边,因此花莲市自然成为花莲旅游的入口。
观光的兴盛也使旅馆业为花莲最重要的服务业。虽然日治时期花莲市区有多家旅馆,但到
战后已不符观光客的需求,1965年第一家国际级观光旅馆亚士都饭店开幕,之后又有统帅
、中信、美仑等观光旅馆出现。2019年底花莲县旅馆共151家,房间数近8千间,员工人数
2千4百余人,其中多数集中在花莲车站前、市中心与美仑,成为除西部大都会外最多观光
旅馆的旅游重镇。近年民宿也成为住宿上的另一选择,在县府鼓励下快速成长,但也出现
未经登记的非法民宿。
但观光业的兴盛并不代表旅游品质的提升,例如人数爆炸性的成长使得北回铁路列车班次
提升,但车票依然供不应求,尤其近年国外观光客增加而更加严重,每逢连假都上演抢票
大战,黄牛车票盛行成为花莲居民与观光客的不满来源。观光景点如果未提升品质也会面
临淘汰,例如1991年于花莲市郊外成立的“东方夏威夷”,曾是台湾少有的主题公园,但
后来因缺乏特色而衰微,于2005年停业。早期开幕的亚士都与统帅饭店也分别因为设备老
旧,前者停业转由他人经营,后者因2018年地震而遭拆除。“观光立县”的花莲以旅游作
为在地经济的火车头,应避免因杀价竞争而降低品质,并讲求与生态、人文的平衡,下述
的文化资产观光也是近年的趋势之一。
在地医疗体系的形成
花莲市在日治时期有总督府花莲港医院与花莲港铁道医院两家医院,分别成立于1909年与
1935年,战后分别被接收为省立花莲医院与花莲铁路医院。花莲的医院战争时受到不少破
坏,战后面临医疗不足的困境,所幸之后有门诺会的支持,之后又有慈济的加入,使得如
今花莲市已拥有东部最完善的医疗体系。慈济医院将在下面的慈善事业一并介绍,以下介
绍公立医疗机构与门诺医院。
总督府花莲医院在战后被接收为省立花莲医院,初期设6科,员工40余人,病床80余张,
是花莲战后初期最大的医疗机构。该医院在日治到战后初期为木造平房,1960年左右改建
成钢筋混拟土大楼,1980年代又陆续增建医疗大楼、综合大楼、急诊大楼等,科数也扩增
至10余科,并增加急诊室,病床增加至300余床,员工300余名。2013年该医院改称为“卫
生福利部花莲医院”,是花莲最重要的公立医疗机关之一,并在丰滨乡设立分院。
花莲铁路医院曾是日治时期花莲重要的医疗机构,起源于1935年为了服务铁道员工需求而
设立的诊疗所,1940年迁至现址。相较于省立花莲医院战后获得较多资源支持,花莲铁路
医院仅靠铁路局资金勉强经营,于1983年停业,目前已登录为历史建筑。
门诺会是基督教的支派之一,战后台湾医疗不足,当时在山地传教的加拿大长老会宣教师
孙雅各,于1948年邀请门诺会从上海支援医疗团队,前来花莲山地从事巡回医疗服务。战
后初期到1980年代为止,该会长期对花莲原住民部落进行巡回医疗并附带传教,对原住民
医疗贡献甚大。
由门诺会所发起的门诺医院成立于1954年,原本以原住民医疗为主,后来成为服务花莲全
民的医院。该医院历经多次改建,最近一次改建为2000年完成,已经是拥有两栋大楼的综
合医院。该会于1977年设立黎明教养院,原名为黎明启智中心,是花莲早期成立的特殊教
育机构之一。门诺会虽然在台湾基督教力量不大,但在花莲市拥有医院、黎明教养院、社
会福利慈善基金会、善牧中心等机构,在战后花莲医疗与社会服务上扮演重要角色。
慈济与慈善事业
于1966年创立的慈济功德会,虽然在花莲新城乡起家,但现在已经是遍及全球的佛教慈善
事业。创办人证严法师为台中清水人,早期出家时拜印顺法师为师父,后来在花莲新城乡
的普明寺修习佛法。在花莲修行期间遇到花莲原住民生产时无钱就医(也就是后来俗称的
“一摊血”事件),加上与在地天主教修女交流之下,因而创立慈济功德会。
毕竟证严法师创办慈济的原因是有感于东部医疗不足,医疗是慈济功德会的核心慈善事业
之一。早在慈济功德会初期便开办医疗服务,1979年提出创办医院的构想,一开始困难重
重,后来在当时台湾省主席林洋港的支持下,才顺利在1984年在现址动土,2年后的1986
年开业。花莲慈济医院开创初期因招募医生不易,许多医生是由台大医院医师轮调支援,
不过在该院努力经营下,开业仅10几年便于1998年升格为东部唯一的医学中心,这是慈济
在东部医疗资源有限下所创立的伟大成就。
教育是慈济另一个核心慈善事业之一,尤其早期为了培养东部的医疗人才,最早在1989年
创立慈济护专,后来努力争取之下获准成立东部第一个医学系,1994年成立慈济医学院,
设有医学、公卫与护理三系,于2000年升格为现在的慈济大学。目前慈济大学除了拥有东
部唯一的医学院以外,还有教育、人文领域等学院,已经是综合型大学。邻近的慈济科技
大学是由上述慈济护专所扩大成立的科技大学,目前有护理学院与健康科技管理学院。
以上这些设施都位于花莲市区北侧的“慈济园区”内,园区内还有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
静思堂”,地下的展示区有慈济历史与相关事业的展示。虽然慈济以新城乡的“静思精舍
”为总部,但其医疗与教育事业都在慈济园区发迹,也是慈善事业的基础。
文化资产的保存
台湾自日治时期配合日本政府公布史蹟名胜天然纪念物法,曾有历史遗迹的指定,战后则
沿用国民政府时期曾颁布的古物保存法,1982年颁布文化资产保存法,并进行多次修正。
依现行的文化资产保存法,文化资产分为古蹟、历史建筑、考古遗址、自然地景等有形文
化资产,及民俗、传统工艺、传统表演艺术等无形文化资产。依文化资产局的资料,花莲
县目前尚无国定古蹟,但有20处县定古蹟与65处历史建筑,除此之外还有文化景观、考古
遗址、古物、民俗等文化资产。
花莲市在日治时期兴建的建筑,在战后沿用之下得以持续保存,但因为建物老化而使经营
单位退出之下,曾陆续闲置或荒废。近年文化资产保存受到重视之下,这些建筑陆续被指
定为古蹟或历史建筑,部分透过整修及委外经营而对外开放参观,上述国民旅游的观光热
潮也有推动之功。
花莲市内文化资产的集大成首推花莲铁道文化园区。该园区就是上述北回铁路通车前的旧
花莲车站及附属建筑,在该站于1981年被废止之下,首先原车站大楼被拆除,而附属建筑
历经长时间的闲置,在都市计画下曾面临拆除改建为公园与商业区的命运。进入21世纪后
花莲县为了配合人文观光,许多设施被指定为历史建筑,之后在县政府的主导下成立铁道
园区,包含旧铁路管理处、工务段、警务段、旧铁路及火车等,已成为花莲观光景点之一

其他由历史遗迹而转型为观光景点的还有原公卖局花莲酒厂的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
原花莲港厅陆军兵事部的松园别馆等。近年仍有部分文化资产持续整修中,包含上述的旧
铁道医院,及俗称“将军府”的美仑溪畔日治宿舍群等,但有部分仍未整修而闲置至今,
除了值得政府与管理单位重视外,也期望地方人士与观光客关心在地的历史文化。
拥抱奇莱之诗
知名的文学家与学者杨牧在他的散文自传《奇莱前书》中,谈及他在花莲从幼年到学生时
期的经历,例如“战火在天外燃烧”谈及花莲在战末的空袭、“接近了秀姑峦”述说他的
家庭为了疏散前往瑞穗附近居住、“他们的世界”谈论与花莲阿美族的接触、“一些假的
与真的禁忌”提及白色恐怖时期的经历与禁忌词汇、“诗的端倪”述说曾在学校遇到大地
震的经过。《奇莱前书》的首页以日文写出“以此书献给母亲”,有学者认为他的“母亲
”不单只是血缘上的母亲,也有包含他对“奇莱”(花莲以前的地名之一)这土地的情感。
杨牧本名王靖献,1940年在花莲市出生,在幼儿期日本便战败,1946年就读于明义国民学
校(上篇著有《玫瑰玫瑰我爱你》的作家王祯和与他同届),直到高中毕业都在花莲就学。
杨牧早年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中学期间便开始投稿诗作并参与编辑刊物。1959年杨牧就读
东海大学历史系,后来转学至外文系,开始接触外国文学,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最
后取得柏克莱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并在美国任教。
杨牧的著作以诗歌成就最为杰出,还有散文、小说与翻译作品。在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对
现实的关怀,从关怀乡土、社会到整个世界,而广泛接触中国与西洋文学的结果,使他的
作品融合两种艺术技巧。他把诗作〈带你回花莲〉赠给第一任妻子,再把〈花莲〉赠给第
二任妻子,而〈七星潭〉、〈砂婆礑〉、〈佐仓:萨孤肋〉、〈松园〉等诗作更是以花莲
风景取名。2003年出版的《奇莱前书》是他过去发表的《山风海雨》、《方向归零》、《
昔我往矣》等散文所结成,之后再写出《奇莱后书》,但杨牧强调这两书并不只是单纯的
回忆录,也包含他从事写作的沈思,当然也包含花莲情感的思考。
1996年杨牧受刚成立不久的东华大学之邀,回到花莲担任人文学院院长,在他领导下该大
学的人文领域有杰出的表现。杨牧于2020年过世时,依照他的遗志将其收藏捐赠给东华大
学,现在该大学图书馆内有“杨牧书房”,展示杨牧的藏书与手稿,以纪念他对文学的贡
献与花莲的感情。
原住民的正名
花莲平原过去曾是原住民的生活地,其中撒奇莱雅族居住在花莲市内,但1878年发生加礼
宛事件,该族的主要部落达固湖湾因被清军攻击而重创,其余族人为了逃避迫害而迁居花
莲各地,其中多数隐居在阿美族人中(参见历史篇第一篇)。随者隐居在阿美族人时间日长
,该族部分已与阿美族同化,以至于部分文化因此失传。
1931年出生于花莲县寿丰乡水琏村的帝瓦伊.撒耘(汉名为李来旺),祖先是撒奇莱雅族人
,曾于达固湖湾战役受难,祖母因而迁徙到水琏的阿美族部落中。帝瓦伊.撒耘于花莲师
范学院毕业后在花莲任教,后来回到家乡担任水琏国小的校长,也曾在多所原住民部落小
学担任校长。他在任职校长期间推动原住民文化甚力,曾经编纂阿美族语语言教材,对于
保存阿美族文化贡献很大。
但帝瓦伊.撒耘也身觉自己是撒奇莱雅人,到花莲各部落参访时也发现族人的存在,让他
有复兴撒奇莱雅族的念头。1990年他在美仑溪旁召集撒奇莱雅族人,举办首次的祭祖典礼
,也开始自称撒奇莱雅人。他在2003年病逝后,后继者持续以他成立的“撒基拉雅重建发
展协会”推动族群文化复兴,并且开始推动正名。2006年族人在国福桥下举行号称百年来
重新恢复的“火神祭”,成为族群复兴的高峰。2007年1月,政府正式公告撒奇莱雅人为
第13个原住民,帝瓦伊.撒耘的族群复兴运动终于开花结果。
现在花莲市北方的国福社区又称为撒固儿部落,是撒奇莱雅族人的居住地之一,周边有入
口意象与该族人的解说碑,可以了解他们的历史与文化。2006年起该族每年举办“火神祭
”,除了纪念1878年的达固湖湾战役外,也祭拜因该战役而受难的祖灵,目前已成为该族
每年最重要的活动。
结语
当列车驶入花莲车站时,一群群提者行李的观光客下车后,看到不远处雄伟大山的背影,
就有“到东部”的感觉,对接下来的太鲁阁等风景区行程感到期待。但当进入市区时,第
一次前来的观光客或许惊讶花莲市区的热闹,百货公司与各样连锁店应有尽有,2015年开
幕的东大门夜市每到假日便人潮汹涌,许多饮食店更是大排长龙。在拥有丰富自然景观的
地方所诞生,具有不输给西部市镇规模的都会区,花莲市就是拥有这种双重性格的地方。
林玉茹教授的研究认为,东台湾由于受到地形阻隔,被称为孤立的“后山”,加上特殊的
自然与人文条件,从政治到经济发展都被视为“边区”,而特征包含有广大的未开垦土地
、人口稀少、产业低度发展等,行政上也别于西部的特殊化。处于“边区”的花莲市,
1940年从“街”升格为“市”,如今却成为花莲独大的都会区,但依然有人口外流的忧虑
。如果把花莲县与北海道类比,花莲市与札幌市类比,会发现两者历史发展有许多类似之
处。
随者交通技术发展下,过去清末从北部耗费数十日的开山才到花莲,到日治时期后期从北
部到花莲单程约花1日,到现在最新的台铁列车只要2小时出头,“边区的花莲”或许不再
非常“边区”,但是否“不边区的花莲”对花莲最好则难以回答。近年曾高度引发争议的
“苏花高”便是典型例子,赞成者认为高速道路会带来人潮与商机,反对者除了环境问题
外,也担心短期高度的车潮对观光是短多长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问题背后还有花莲居
民“安全回家的路”之盼望,尤其每逢天灾造成交通中断都会让这问题凸显。
花莲市过去是“内地人”的都市,加上都市发展缓慢,因此保留相当多的日式建筑与住宅
遗迹,直到最近都有持续修复的工程,期望这些景点能颇善运用,除了委外做为商业用途
外,并利用展示空间将花莲的历史文化介绍给观光客。另外原住民是花莲的主要族群之一
,包含上述的撒奇莱雅人,但花莲市内没有固定且常态的原住民文化展示场所,相当可惜
,期待有关单位重视。
本历史篇共有五篇的篇幅介绍花莲市的历史,但并不以仅以花莲市为范围,而是以花莲市
为中心的花莲平原(甚至包含周围山区)作为讨论对象,这从最近增加新城、吉安与寿丰乡
等郊外篇的叙述可以得知,而这也符合花莲平原历史发展的趋势。另外,本历史篇虽然篇
幅比起上一版本的历史篇有数倍增加,但受限于史料不足与篇幅有限下,仍有许多缺乏之
处,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史料与研究,找出更丰富的花莲市历史。
本篇参考书籍文献
田哲益(达西乌拉弯.毕马),《撒奇莱雅族:神话与传说故事及火神祭》(台中市:晨星出
版,2019年)。
交通部铁路管理局编,《恋恋北回三十有成:北回铁路通车30周年纪念专辑》(台北市:
交通部铁路管理局,2010年)。
余璱,〈基督教门诺会在台传教历程(1948-2003)之研究〉,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硕
士论文,2004年。
利文祺,〈杨牧作品中的“花莲神话”〉,《人社东华》,2015年第8期,取自人社东华
网站,网址https://journal.ndhu.edu.tw/。
吴淑姿主修,康培德总编纂,《续修花莲县志(民国七一年至民国九〇年)文化篇》 (花莲
市:花莲县政府,2006年)。
吴淑姿主修,康培德总编纂,《续修花莲县志(民国七一年至民国九〇年)经济篇》 (花莲
市:花莲县政府,2005年)。
更生日报编辑委员会,《东台湾大趋势:更生日报创刊四十周年专刊》(花莲市:更生日
报社,1987年)。
林玉茹,《殖民地的边区︰东台湾的政治经济发展》(台北市: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
司,2007年)。
林立屏,〈花莲市街商业地理之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年

彭筱琳,〈花莲地区旅游型态之变迁〉,国立花莲师范学院乡土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5年。
杨牧,《奇莱前书》(台北市:洪范书店,2003年)。
潘煊,《行愿半世纪:证严法师与慈济》(台北市:远见天下文化出版,2016年)。
赖芳伶,〈杨牧“奇莱”意象的隐喻与实现──《奇莱前书》、《奇莱后书》为例〉,收
录在陈芳明主编,《练习曲的演奏与变奏:杨牧》(台北市:联经出版,2012年),页
43-100。
本篇参考报纸报导
〈大型量贩店前进东部 开花结果〉,《经济日报》,1998年12月31日,38版。
〈买卖服务业 东线短兵相接〉,《联合报》,1991年1月30日,19版。
〈远百花莲新馆开幕〉,《Upaper》,2009年10月29日,10版。
本篇参考网站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网站,网址:https://www.boch.gov.tw/home/zh-tw
交通部观光局网站,网址:https://admin.taiwan.net.tw/
政府统计资讯网,网址:https://stat.ncl.edu.tw/
作者: herlockbears (HahahahahaH)   2023-01-22 18:00:00
谢谢分享
作者: justbefriend (静静等待)   2023-01-23 11:00:00
优秀文章
作者: wayne8512865 (17军)   2023-01-23 17:4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