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花莲市观光指南:慈济静思堂.门诺医院

楼主: k4851118 (高望)   2022-06-26 14:48:39
花莲市历史人文观光指南:慈济文化园区(静思堂).门诺医院(网络历史馆)
巴哈姆特小屋图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494948
本篇介绍花莲市内两大慈善事业:慈济所属的慈济文化园区与门诺会所属的门诺医院,前
者是证严法师所创立的台湾佛教慈济功德会,在花莲市内的医院、学校、静思堂等综合设
施的园区,后者是基督教门诺会于战后初期所设立的门诺医院。本篇重点放在位于慈济园
区内的静思堂,至于门诺医院并未对外开放院内的文物历史馆,但网站上有网络历史馆,
因此以网络资料为主。
慈济文化园区(静思堂)
慈济文化园区位于花莲市区北侧的中央路三段,最早是1986年开业的花莲慈济医院,后来
医院旁陆续兴建静思堂、慈济大学等,另外附近还有慈济技术学院等设施。虽然慈济是从
新城乡的“静思精舍”起家,但慈济文化园区远大于静思精舍,所以也算是慈济成为现在
台湾大型佛教事业的基础之一。
慈济医院是慈济功德会的核心慈善事业之一,最早是证严法师在创办慈济功德会初期所开
办的医疗服务,1979年提出创办医院的构想,一开始困难重重,后来在当时台湾省主席林
洋港的支持下,才顺利在1984年在现址动土,2年后的1986年开业。花莲慈济医院开创初
期因招募医生不易,许多医生是在第一任院长,也就是前台大医院副院长杜诗锦请求下,
由台大医院医师轮调支援,不过在该院努力经营下,开业仅10几年便于1998年升格为东部
唯一的医学中心,这是慈济在东部医疗资源有限下所创立的伟大成就。
教育是慈济另一个核心慈善事业之一,尤其早期为了培养东部的医疗人才,最早在1989年
创立慈济护专,后来努力争取之下获准成立东部第一个医学系,1994年成立慈济医学院,
设有医学、公卫与护理三系,后来于2000年升格为现在的慈济大学。目前慈济大学除了拥
有仍是东部唯一的医学院以外,还有教育、人文领域等学院,已经是综合型大学。
相较于慈济医院与慈济大学,静思堂不仅是最重要的宗教设施,也是对外宣传慈济功绩的
管道,因此基本上欢迎民众参观。静思堂除了建筑物正中央的讲经堂以外,地下有介绍慈
济历史与慈善事业的展示区,还有贩卖慈济相关书籍的静思书轩与餐厅等设施。
静思堂地下的展示相当广大与豪华,可以看出慈济在对外宣传上的用心,展示主要包含慈
济的历史、事业与近期的慈善活动等。证严法师为台中清水人,早期出家时拜印顺法师为
师父,后来在花莲修习佛法。在花莲修行期间遇到花莲原住民生产时无钱就医(也就是后
来俗称的“一摊血”事件),加上与在地天主教修女交流之下,决定开办慈善事业,于
1966年创立慈济功德会。馆内展示包含证严法师的生平、创办慈济功德会的心路历程,还
有证严法师曾获得的奖项等展示。
馆内展示慈济的发展历史与事业,其中让我比较有兴趣的是早期的慈善活动。慈济虽然如
今是跨国性的全球慈善事业,但毕竟当初是在东部偏乡发起,可以想像初期慈善活动的艰
难,不过他们依然努力完成,包含1969年台风造成台东大南村火灾的急难救助、1970年救
济花莲市成功街大火的灾民、1971年为新城乡贫民建造房屋等。毕竟证严法师创办慈济的
原因是有感于东部医疗不足,因此慈济特别注重医疗服务,这也是创办10几年后便成立医
院的契机。
馆内展示许多慈济的事业与近年的慈善活动,包含国内与外国,由于展示内容众多因此不
便一一叙述,以921大地震为例,由于该地震造成部分学校全毁,在慈济的援助下得以重
建,如南投县草屯镇的中原国小、竹山镇社老挝小、埔里镇大成国小等,并有展示以上学
校的模型。311日本大地震时,慈济也有志工前往震灾地提供热食,并发放灾害慰问金。
值得一提的是,连最近的慈善活动都出现在该馆的展示中,例如发生在2021年4月的太鲁
阁号意外事故,慈济在事故1小时后便抵达现场,提供便当、饮水等物资,当然慈济医院
也担负救援与医疗的重任。当年7月台湾疫苗不足时,慈济与郭台铭、台积电共同捐赠
1,500万剂BNT疫苗,也出现在馆内展示中。
馆内最值得一看的除了展示,便是静思堂中央的讲经堂,该讲堂挑高36公尺,加上两边3
层以上的回廊,塑造出有如西洋大型歌剧院与教堂的空间,共可容纳千余人以上观众,在
中央墙面的是24公尺的“佛陀洒净图”,是中国画家的作品。另外馆内还设儿童专区,有
绘本区、地板游戏区等。
静思堂的左侧还有两栋建筑:修道小屋与静思竹轩。修道小屋是模仿证严法师在慈济草创
期时,在花莲普明寺旁修行的场所,原来的小屋已因台风而损毁,现在的小屋是利用照片
在这里重建,里面摆饰也模仿当时修行时的模样,作为慈济创立的见证。静思竹轩是慈济
创立30周年时,临时搭建休息的场所,后来重新建造,是利用921灾区的竹子来搭建的传
统风格建筑。除此之外园区内拥有广大的绿地与水池,也很适合散步。
过去10几年经常参观日本的博物馆,这次到慈济静思堂参观,深深感佩慈济在展示他们历
史与事业的用心与高水准,甚至稍微过头(例如连太鲁阁号事件与捐赠BNT疫苗都有展示)
。或许有人质疑慈济在公关与对外宣传过度强烈,有时反而会令人不快,但看过日本的博
物馆,回头看台湾除了国家型的博物馆外,地方政府与民间的展示往往不是忽视就是敷衍
了事(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如最近新建的花莲县考古博物馆),仍有待加强。不论是否喜欢
慈济的风格,他们的展示是值得看齐的。
门诺医院(网络历史馆)
门诺医院总院位于市内美仑地区,是基督教门诺会在花莲最重要的慈善事业。门诺会在台
湾的起源大约于战后初期,当时台湾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在山地传教的加拿大长老会宣教
师孙雅各,于1948年邀请门诺会从上海支援医疗团队,前来花莲山地从事巡回医疗服务。
该会长期在东部偏远地方从事巡回医疗,直到1980年代才逐渐结束。门诺会除了医院以外
,在花莲市内还有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黎明教养院、善牧中心等。
以医疗搭配传教的门诺会,于1955年成立门诺医院,原本以原住民医疗为主,后来成为服
务花莲全民的医院。创院时由该会宣教士薄柔缆兼任院长,1974年由高明仁担任院长后持
续发展,他在该医院任职长达30几年,担任院长也长达10余年,因此曾获得医疗奉献奖。
最初门诺医院是只有35床的小型医院,医师来源也不足,这也是东部医疗普遍的现象,不
过归功于门诺会的努力与捐款协助,自开业起就历经数次扩建。现在的门诺医院为1997年
完工的新综合医疗大楼与2000年完工的门诊大楼,总工程费6亿余元,是最高8层的大楼,
有300个病床。
门诺医院虽然内部设有文物历史馆,但并未对外开放,不过我曾以历史研究者的身分与该
馆的公关部门联系,并由内部人员带领进入文物历史馆参观,里面展示有该医院曾使用的
医疗器具、打字机、钢琴、圣经、资料柜等。目前门诺医院网站设有“网络院史馆”,有
该医院重要人士的访谈或回顾,如首任院长薄柔缆、曾担任护理主任的魏海莲,与上述的
高明仁院长等。
门诺医院虽然规模不比慈济医院,但毕竟已在花莲服务超过60年,在战后花莲医疗扮演重
要角色,期待该院能把该文物历史馆的内容线上公开化,让更多人认识门诺会对花莲的贡
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