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花莲市历史人文观光指南:铁道文化园区

楼主: k4851118 (高望)   2020-08-15 19:06:27
花莲市历史人文观光指南:铁道文化园区
巴哈姆特小屋图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883424
(本文涉及铁道相关景点,但本人铁道知识甚浅,请多多指教)
日治时期为了加强东部区域的开发,因此在1909年也就是花莲独立于台东自成一个行政区
域的同年,开始了花莲到台东的铁路建设,至1917年通车到今天的玉里,直到1926年全线
完工,当时为了加强物资运输到港口,因此在今天花莲市靠海区域设站,也是铁路的起点
站。旧花莲站由于紧邻今天中山路的黑金通,因此成为花莲市当时最热闹的街道。
该铁路与车站直到战后依然持续使用,直到1980年为止,当时十大建设中的北回铁路,开
通了苏澳到花莲的铁路线,至1980年全线通车,通车后的花莲车站移转到今天花莲车站的
位置,原有的旧站办公室也全部迁移,隔年旧站全部停用。
停用的旧花莲车站的车站于1992年拆除,站前的喷水池则以“石来运转”留存至今,站内
与办公室的建筑也逐渐荒废,直到2002年在花莲县文化局的努力之下,该周围建物被列为
历史建物并开始修护,并于2004年起陆续整建开放,不过由于建筑相当多,至今仍有处长
宿舍等部分建物尚待开放。
(由某篇更生日报的报导可以显示,台铁对于本园区的文物保存与整建十分消极,反而全
由花莲县政府与当地铁道人士主导园区建设与管理,这也是台湾与日本在历史文化态度上
差异的严重问题)。
铁道文化园区有数个区域,其中又以旧办公厅舍部分的一馆,与旧警务段、工务段部分的
二馆最有名。一馆在日治时期为花莲港铁路出张所,后来战后就成为台铁花莲管理处的办
公室,目前的办公室建筑部分是在1932年整建,少部分是战后所建,前方的哥德式尖顶是
该建筑的主要标志。
办公室是四合院的木造建筑,在战后曾做为会计室、行车保安委员会、运务课等,另外还
有员工餐厅与中山堂,正中央还有蒋公铜像,还有花莲、吉安等车站的旧站牌。大多数室
内开放为展示,只有中山堂作为会议室或简报室使用。
室内的展示空间包含花东线铁路的历史、铁路车票、铁路维护的工具、车内座椅等展示,
展示物品与解说还算丰富。其中还有一个新旧铁道与车站模型,可以看到被拆除的花莲旧
铁道与车站,与1980年通车,去年全新整建的新花莲车站,虽然新旧站实际上位置跟模型
相差很大,但两个车站就近一起比较也颇有意思。
穿过福町路后(由平面图可以看出,福町路就是以前铁路线的所在地),便可以进入旧警务
段、工务段部分的二馆,这些建筑的建造时间并不清楚,似乎有些是战后才改建,近年修
护后作为简报室与咖啡厅使用,除此之外也有关囚犯的拘留室等让人吃惊的地方。
二馆外有日治时期窄轨(762公厘)的老式火车头与货车,据说是台铁保存最完整的窄轨火
车轨道遗址。日治时期到战后初期单独行驶花莲到台东的铁路原本是762公厘轨距,与西
部干线用的1067公厘轨距不同,后来苏澳到花莲的北回铁路开通后为了与花东线衔接,因
此轨距改成与西部干线相同,这些原有的轨道与列车也因此失去作用而作为历史文物保存

不论是保存的建物与展示,都可以体会花莲县文化局与当地志工的用心,不过由于许多建
物的历史解说稍有不足,可能需要有导览解说才能更了解其历史。近年旧花莲车站的建筑
物,如医院与局长宿舍也期待能整修开放,让当地的铁道建筑的遗迹更为丰富完整。
另外,离开该园区后很推荐前往旧铁道行人徒步区走走,旧铁道于裁撤后在花莲市区内形
成大禹街、中正路551巷等街道,由顷斜的街道就可以知道当时旧花莲铁路行驶的轨迹。
近年将该街道改建成行人徒步区,除了一些彩绘等公共艺术可以欣赏,德利豆干这花莲名
产老店也在街上,沿路也有一些咖啡厅营业,值得边走边驻足欣赏。
附录:1932年台湾铁道旅行案内中的花莲市
台湾铁道旅行案内是日治时期官方所出版的台湾旅游书,出版时间为1916至1942年间,内
容丰富不输给现在台湾的旅游书,不仅是了解日治时期台湾的重要史料,所附丰富的照片
也很有看头。
历年的台湾铁道旅行案内部分有旧花莲车站的照片,例如1932年版的,与上面花莲车站的
明信片类似,但日治时期的车站已经因战争被美军炸毁,后来被拆除的旧车站是战后重建
的,因此光是车站的楼顶,就可看出来与战后旧花莲车站照片差异很大。
1932年台湾铁道旅行案内对于当时称为“花莲港”的花莲市介绍摘述如下:
“此地原本是阿美族人定居,清朝光绪年间的1878年首次有汉人移住并形成村落(由历史
篇可知此处有误,汉人前来花莲市比这时间更早),当时称为新港街,但当时只是冷清的
村落,统治台湾后本来属于台东厅,明治42年(1909年)分离单独设厅,设置花莲港政府与
铁道出张所,市容逐渐繁荣发达至今。”
“市街近年以黑金通(今中山路)等主要街道,并结合十几个街道,井然有序,就算是说是
东海岸的第一市街也不为过,内地人(即日本人)的居民占半数以上,附近还有吉野村移民
村落,早晚有日本人女性种植的蔬果送来,呈现仿佛不像是在殖民地的风情。”
由此可见日治时期的花莲市与周边的吉野村在大量日本移民之下,让这里日本风味浓厚,
甚至让人感觉不像是在殖民地台湾而像是回到日本一般,这跟汉人前来花莲开垦较晚,使
得政府鼓励日本移民前来担任开发花莲的角色有很大关系。花莲日本移民所留下最宝贵的
遗产,就是吉安乡的庆修院了,尤其留有四国八十八个灵场的石佛,是当时移民信仰的象
征,相当珍贵,也是来到花莲必定要前往的观光景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