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elhw (贪玩的小孩)》之铭言:
: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582995
: 日本欧美大概2030~2035年禁售汽柴油车,各国也在全力发展自动驾驶的软件开发及硬件
: 建设。
: 预计2040年应该很多LEVEL5电动车子满街跑了。
LEVEL 5一样塞在马路上啦 难道LEVEL 5可以飞起来不成..
而美国robotaxi产业也正面临了一些问题
无人车你还是得有行控中心的人看着(太阳能手电筒4ni?)
还要有良好的无线通讯基础建设 另外保险公司认为风险高所以保费高
这算下来成本比私有车高太多 前途堪虑
: 不管巴士或自家车应该都能实现door to door的载人任务了。
Door-to-door等于在channel已经够脏的场景之下还用小封包去打爆系统
哪能算是好方案?
有网络测试经验的 大概都知道频道轮到你用的时候能aggregate就aggregate
整体效能才能冲高
电脑网络如此 交通运输当然也是如此 一次运输能塞满多少人就尽量塞满多少人
降低overhead 尤其是在尖载时段能短时间应付大运量需求的方案才是首选
因此在主干线上载运量最高的轨道运输才是塞车的唯一解法
用电脑网络的来类比
轨道建设相当于打通一个硬件加速且aggregated的路径嘛
你现在网络设备没有硬加速能卖得出去吗?
: 我猜那时后新竹400多亿轻轨还没盖好啦。也不知道盖给谁坐了。
时间很贵的人就会坐 像这位老先生
https://i.imgur.com/VoX1fql.png
当初台铁捷运化六家线还在盖的时候
在mobile01也是一片吐嘈
记得10年前反方的说法就是骑机车还比较方便 谁要搭这个 结果还真香
在没有进园区的接驳巴士的情况之下
这几年新庄站上下车人数仍轻松排到台铁支线站全国第三名
轨道运输是落后技术会被自驾取代?
我们可以来看看跟台湾同梯次的模范生同学的写的答案:
The Straits Times: Parliament: $60 billion to expand and renew rail network
in next decade
MAR 5, 2020
新加坡海峡时报: 新加坡内阁宣布将在未来十年投入450亿美金扩建更新轨道路网
SINGAPORE - More than $60 billion will be invested to expand and renew the
rail network over the next 10 years, said Transport Minister Khaw Boon Wan.
新加坡运输部长许文远: 未来十年预计投入多于450亿美元资金扩建及更新全国轨道路网
https://i.imgur.com/WD8KJoT.png
在AI计算力突飞猛进 特斯拉股价高涨 AI自驾技术未来前景一片看好的2020年
新加坡仍然务实地规划在未来20年投入大笔资金扩大国内的轨道基础交通建设
新加坡是人均GDP全球排名第六 HDI排名在美日前面的先进国家 要玩最新的自驾技术一
定玩得起
但他们并没有全押注在不知道未来10年能不能成功 且就算成功了运量还是很低 无法解
决塞车问题的自驾技术上 反倒大笔投入资金到传统的MRT/LRT建设上
为什么说就算自驾技术成功普级了仍然无法解决塞车问题?
我想这张图就是答案
https://i.imgur.com/wwHaQKy.jpg
size差那么多 知道为什么竹科塞车问题永远无法解了吧?
会有自驾科技可以取代轨道运输想法的人大概都是看美国的发展路线
殊不知美国是大公路主义 他们的大众运输规划是很失败的 去过美国硅谷出差的就知道我
在说什么 在那里没车等于没脚
Youtube也有一些影片探讨相关议题例如
Why American public transit is so bad?
Why Public Transportation Sucks in the US?
他们一天花2~4小时开车通勤是正常的 他们在车上的时间太多 所以才造就了自驾的蓬勃
发展 反正他们地大嘛 大到停车场不只身障车位 其他车格也留access aisle
问题是:我们的地跟他们一样大吗? 我们都市住商型态分布跟他们一样吗?
反对轨道建设的人常常说我们跟那些轨道建设发达的欧洲先进国家国情不同
其实我们跟美国才真的国情不同吧!
你地有人家大吗? 学人家到处都是车干啥呢?
尤其新竹的车辆密度已经排到全国前三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学习新加坡的作法吧?
如果轨道运输是落后科技 那为什么新加坡还在2020年宣布未来投入资金扩建全
国MRT,LRT等"轨道"建设呢?
难道他们不知道有Trackless/Autonomous bus这些新玩具吗?
其实这些东西在运量、稳定性跟传统轨道运输比起来还真的只是玩具
只能在短距离运量低的定点来回玩一玩 新加坡应该不会把未来全赌在这些玩具上面
目前我查到的案例如美国的EasyMile 能载运人数大概就10~15人
测试场景最高时速只有20km~30km
真的要加速到可接受的速度你就要考虑到万一地面号志讯号受干扰或脱离虚拟轨而引起
的伤亡
这种玩具稳定性和载运量根本比不上有轨电车 这是物理限制 不是软件AI能解决的
自驾能取代轨道且完全解决交通问题的说法
大概就跟说:绿电能完全取代基载火力和核能发电
差不多意思
我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其实轨道运输负责大流量的主干路线 自驾车负责最后一哩路即轨道路网无法覆蓋的发
散且低运量的支线区域 两者并非互斥而是互补
大型轨道建设应由政府主导规划 自驾技术由民间企业以利益导向提供服务且自由竞争
两者并行明明是互补 为什么老是被误解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