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Tai-travel 看板 #1OvTLMb7 ]
作者: imwaiting (一定会更好) 看板: Tai-travel
标题: [游记] 关西小镇两天一夜初春游记行
时间: Thu Apr 6 13:42:43 2017
【散步 X 新竹】关西小镇两天一夜初春游记行
图文:http://sumerwingwing.blogspot.tw/2017/04/x.html
【住宿 X 新竹】百年客家老厝─关西豫章堂罗屋书院住宿记
图文:http://sumerwingwing.blogspot.com/2017/03/x.html
时序入春,气温舒适许多,决定就近到新竹关西小镇度过周末。
符合我惫懒不爱做功课的个性,
到关西后拿了导览地图,配合各地路标和两脚乱逛,
循着几个线头走,一天的时光就这样不知不绝消磨掉了,对关西的历史也有了微薄认识。
对关西几个景点小记如下:
1. (中正路)关西老街
目前关西镇相对于现今街道所称的老街有二,
其一为受到地方政府扶植发展之文化街区,广为观光客所知之中正路关西老街。
红砖拱门之连排低矮街屋为其特色,
目前有人文店家、艺术工作室、手做小店进驻,列举如下:
89工作室 (艺术创作空间)
范特喜关西驻在所
大自在工作室
关西关系实验生活壹号店 (一个空间活化、与地方连结之实验基地)
石店子69有机书店 (仅换书不卖书之特色书店)
六七客栈 (背包客栈)
Dream Theatre 52 (人文咖啡厅)
萍手作屋
七沁工作室
冶茶四九 (茶与陶艺品之特色店家)
Hi Look工作室
非以商业为导向之老街定位,带来许多人文气息与人情味。
这些店家不时举办之各式导览及活动,为当地人及外地旅客对关西的认识,提供了多种途径。
图:街长2、300公尺的中正老街
图:67背包客栈
图:店内二手书只换不卖(若真没带书来换,店员还是会赠书给你),比起书店,这里更像是图书馆。然而我个人觉得店内选书可以再完整深入一点。
图:69有机书店二楼小空间
图:屋主赖先生把原为打铁店的老房改为现在这充满逸趣的茶与陶艺品店─冶茶四九,内部布置值得一看。
图:冶茶四九店内及后院景致
图左:屋主请喝茶。茶器多为自做,茶杯垫则直接使用旧房子所留下的百年老砖。
图中:店内各角落无不充满有意思的细节。
图右:店主所做之陶蛙,十分灵现。
图:座落于中正街头较为华丽之巴洛克式街屋,墙面还贴有马约利卡花砖装饰,穿过去即可通往传统市场。
中正老街虽不宽,但往来车辆并不算少,加上街末为一上坡,行车自然会略踩油门,
行人心有罣碍,让这悠闲的散步气氛打了折,不知这里未来是否有可能规划为行人徒步区。
另外和台湾其他老街相同的是,店不会太早开,
周六午后一两点开店的程度还疏疏落落的程度,太早来就只能贴著窗户看店内了。
2. 石店尾时光长廊
中正老街底旧称石店尾,在过去最繁荣的时代,这里甚至出现了酒家这样指标性的行业,
为了标志过去荣景,地方政府请来早期绘制电影布景的廖深贵老先生及街头涂鸦达人苏庆峰先生,
两人合作于此绘制一系列关西旧时地方产业及客家文化之壁画(如茶公司、打铁店、踩咸菜、关西仙草、关西面等等),并将此处取名为时光长廊。
这里许多壁画都是设计成立体的,例如实体突出的椅子和筷子等等,
让人觉得壁画延伸到现实空间,为与游客互动增添许多乐趣。
然而此处也是附近住户停车之地,以至于难取壁画全景,并让许多人忽略了壁画的存在,也是件可惜的事。
图:中正老街底的石店尾字碑,可看出左手边之中正老街是有坡度的,而右手边这条路则为带有地方色彩的石店尾时光长廊彩绘墙。
图:关西制面。其中筷子为实体的,合照者可作势喂小朋友吃面
图:时光长廊壁画(图取自google map)
图:依坡而建之住房
3. 关西分驻所、日式宿舍
中正老街上的关西分驻所于1920年完工启用,
分驻所与其后边之所长及员警日式木造宿舍连成一概念完整之区块,
此区块已经都市计画单位划设为公园用地,确立其古蹟保存区之定位。
图:年近百岁的关西分驻所,门前四株对称的椰子树和杉树(?)替警局增添一股威严感。
图:四连栋的单身警察宿舍,见阿嬷在院中种菜晒衣,不知宿舍现在是否有人居住。
图:这区正在动工的应为所长宿舍
图:宿舍区内保存良好之古井
图:关西分驻所另一侧博爱路上的日式木屋,老旧程度较为严重,日后好像会被拆除做为公园绿地。
目前新竹县府已另择址兴建新派出所,游回来没多久就听到新所完工启用的消息,
原古蹟分驻所则可退休并转变成文化古蹟文物馆,供民众游览内部。
此外所长宿舍也将于近期完成修复工程,下阶段目标则是将员警宿舍以背包客栈之方向进行规划及修复,
看来此处未来发展仍有许多空间,下次见面不知会以何新样貌示人。
4. 博爱路、文人巷
博爱路旧名木匠街,因早年许多木工师于此街开店而得名,
现虽已看不到当年的生活痕迹,然而社区发展协会于此发起设立“东兴木工坊”,
目标在于对废弃木家俱进行再生利用,以及各种木工DIY活动(例如聘请老师傅义修送修木质家俱,像是99年协助太和宫修复供桌32件,并不定时办理家俱义修及刨木体验活动等等),
对过去历史重新诠释并与时发展出新的价值。
文人巷一端接博爱路,另一端接大同路太和宫前,
此称呼来自日治时期许多客家诗人相约吟诗作对常会由此窄巷经过所致,
沿此巷走也会经过分驻所所长宿舍之后庭园。
图:木匠街及文人巷的路牌。
图:文人巷
图:分驻所所长宿舍庭园
5. 关西公有零售市场&惠爱路第一戏院
有将近70年历史的关西公有市场除了室内摊贩外,
室外摊商和小吃摊也一路延伸至正义中山路口及太和宫前。
这篇网志有许多细节的描写。
公有市场两端出入口之其中一端连往惠爱路,
近惠爱路市场入口旁,为已歇业之第一戏院。
第一戏院为关西第一家娱乐场所,由制碗窑改建,
早在电影和电影院还不普及的1940年代,日官方文件就已有它的相关记录。
第一戏院起源自椅子只是用麻竹捆在一起的简陋开端,
而上映的影片为爱国宣传片或无声片,放映时有辩士当解说员的有趣年代,
之后随着电影国片的发展,曾有一段风光的岁月,
现虽已歇业,然其存在就是许多关西人的集体记忆之保留。
同场加映:锦泰茶厂旁的东泰戏院,现挂著关西联合福利中心之招牌。
锦泰茶厂入口处给游客坐着喝茶的长凳,就是东泰戏院结束营业时从戏院中搬来的。
6.台湾红茶公司及锦泰茶厂
因地形、气候、交通位置(临近大嵙崁流域)等因素,茶业为关西地区重要的行业之一,
清末便有中国移民(如罗氏家族)在此种茶,并于日政府之政策鼓励下蓬勃发展。
台湾红茶公司及锦泰茶厂,同为"罗家人"所创建,
这些眼光精准的关西茶商不让大稻埕茶商专美于前,
由粗茶厂转型为精制茶厂,向后涵盖茶的精制、包装、外销等阶段,
亲自上场于世界贸易舞台上逐一要角。
台茶公司由罗碧玉先生号召族人合力于1937年所创,
此阿公级茶厂至今仍保持生产营运,活力不衰,
经营者也将之往茶业文化馆的方向用心经营,例如不定期举办音乐会等活动等等,
其优美的红砖建筑及带有旧式字体之招牌让这老茶厂受到许多游客之喜爱。
图:十分漂亮的台茶公司外观
图:厂房内部
图:早期外销茶箱所用之金属刷板,当年茶厂外销多国之物证
图:台茶公司内部有年代之文物
锦泰茶厂则为1936年由罗锦棠先生率其五子所创,由清香小吃旁一间街屋二楼的小家庭工厂起家。
于锦泰茶厂不巧没碰上导览,姑且照照厂房内部。
在飘着淡淡茶香的茶工厂里参观,看着过去遗留下来的物件文件,是件令人心情愉悦的事。
在东南亚外销茶叶之强力瓜分市场之情势下,台湾产茶业不比早年荣景,
关西一带许多茶园纷纷改建为高尔夫球场,而现存茶公司也需因应环境变化调整公司策略 (如台茶公司于1960年代起研制“蒸菁绿茶粉”技术,目标市场为日本,将绿茶粉扶植为主力产品之一),期望两家茶公司都能继续长久走下去。
同场加映:锦泰茶厂旁石爷亭,其内供奉两尊“石爷”、“石娘”。
据信,拜“石爷”、“石娘”为干爹、干妈,可像石爷般硬朗。
7.东安古桥及牛栏河亲水公园
横跨牛栏河之东安古桥,五拱桥之优美设计及其悠久历史让它成为当地重要地标。
在没做功课之前我以为东安古桥理所当然就是一座桥,
殊不知2003年在路面拓宽时东安古桥旁多了个胞弟新桥,
到了此点我还对着新桥照了许多照,虽觉得好像有点怪但无认真怀疑,
直到穿过了桥墩,看到另一边有着另一座明显古老许多之桥,
才发现自己好像被骗了 (好吧没人骗我,是我自己蠢)
图:兴建于1933年的东安古桥正体。 (觉照明灯有点破坏画面)
图:旧桥墩下。抬头仰望旧桥桥墩,看它静静散发著历史感,不由得屏息。
图:回到路面,古桥桥杆果然和新桥不同。
经过整治的牛栏河河畔,环境十分舒适宜人,为当地人散步佳处。
实际上,处于牛栏河和凤山溪流汇流处之关西小镇,日常生活与桥与水十分紧密,
时常可见当地人悠哉在岸边甚至水中钓鱼,让人羡慕。
同场加映:关西桥一景。 (虽照片只有照到钓客一名,实际左右两岸都有钓客散布)
8. 树德医院、陈兴盛故宅
中山路上的树德医院为1936年由建筑师宋进松氏设计建成之日、洋混合式二层建筑,
当时为关西地区第一栋钢筋水泥建筑物,有着合乎当代建筑风格的简洁美丽外表。
此为留日医生陈云芳所开立之诊所,也曾经是关西唯一一间住院医院,
于各方面来说,树德医院都是关西十分重要的文化资产。
此外,在正义路及本平路交会之陈兴盛故宅,
也是老建筑爱好者口耳相传中的关西经典建筑之一。
陈兴盛为关西第四届镇长也是第三任省议员,此宅后来转手卖予他人,现在处于闲置状态。
同场加映一间于明德路上之不知名私人住宅,在旧时应也是栋豪宅吧,好想靠近偷看。
9. 太和宫、关西天主堂(石光天主堂)
太和宫与关西天主堂,一中一西,建筑年代风格皆不同,
相同的是都为当地人信仰重心,具有凝聚社区的力量。
太和宫约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由当时的垦主卫阿贵所创建,
并于明治三十三年(1900)由罗碧玉、陈春隆等人发起新建完竣。
陈家和罗家在关西都是大家,人才辈出,
人说看一庙之碑记和捐赠纪录可取得地方发展史之一手记录,此话果然不错。
关西天主堂则建于民国四十五年,
由来台加拿大籍冯道南神父之胞兄葛农先生捐赠购建之哥德式建筑,
占地2350坪,端庄优美。
10. 罗屋书院
罗屋书院为关西实业家罗碧玉于上南片的罗姓聚落所建之三合院,
此古厝为与关西三级古蹟太和宫同匠师及建材建造之同期建物,历时12年建造完成,
来此可见客家人之建筑风格,及石雕、砖雕、木雕等精细装饰。
罗屋书院对面即为稻田,在插秧季节走田埂路,此美景对都市人来说实为难求之浪漫。
除了罗屋书院周边,
来此也可散步到南山大桥看溪景,或是看当地人自建之水车等农村景致。
罗屋书院似乎是由2015年起开放旅客住宿,此次去关西也有小住了一晚,
住宿记及美里庄小记请见此篇。
图:黄昏时分之罗屋书院
图:住宿房外
图:住宿房内
图:垄罩在清晨雾气中之罗屋书院
图:罗屋书院内部无一不是有年代之文物
图:南山大桥头田间路
图:南山大桥水车(图片来源自网络)
11.关西国小周边
(1) 关西国小老樟树
关西国小校内有一年约200岁的老樟树,伴随许多学童长大。
老树在都市常是被忽略的存在,
在这里,少了些都市发展的压力,老树更能陪伴当地人左右。
(更多关西老树可见此列表)
(2) 老街
除了广为游客所知之中正老街,
关西另有一条老街,位于西安里今中正路以西的大同路段,
此街名称即为“老街”二字而已,紧邻关西国小,
今路边建筑多已改建,若无路牌标出,实不易发现这条街为此处最早形成之街区。
老街陈屋是关西街区人口最多的完整单姓聚落,
以德星堂公厅为中心,老街1号附近,中山路、正义路也多陈屋的后代。
此处有一百年古井,除供应全聚落的日常用水,也是陈家发展关西最早豆腐制造业之功臣。
此井现仍被使用中,只是由早年之人工打水改为马达抽水,
为方便识明,每条水管上还标有使用者姓名。
图:图片取自行政院客委会 台湾客庄文化数位典藏网
(3) 洗衫坑
许多客家庄有“洗衫坑”、“洗衫窟”之地名,为当地人利用天然地形发展出之洗衣场。
关西国小前方下坡处也有一百年洗衫坑,至今仍有当地人至此洗衣。
图:洗衫坑一例。 (图片来源:厦门摄影企划研究室授权提供2017梅树月展览图片)
(4) 文昌祠
文昌祠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现改建为二层楼钢筋水泥建筑,
一楼为图书馆,二楼则供奉各神明的木制神牌,
于此可清楚看到关西绿油油的稻田以及凤山溪及南山大桥,视野辽阔。
图:图片取自行政院客委会 台湾客庄文化数位典藏网
有些关西人说,“我们这里没有什么,有的只是小镇风情田园风光,和都市没有的慢活步调”,
我想这都是过度自谦。
在此处可以感觉到政府的重视与规划,以及许多民间团体自发性的构想提案,
居民对于我这个手拿相机到处刺探的讨厌鬼观光客也没有面露不悦,
让我悠悠哉哉地在这里度过两天一夜,饱览小镇风光,觉得感谢。
这次走的都算是观光大点,回家补做功课,其实还有许多景点值得一一造访,
待秧苗高了后,再来看看这片翠绿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