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乌来泰雅文化、达卡织布工作坊体验

楼主: cydonialison (alison)   2018-12-02 17:43:51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店人,乌来不过是花费40分钟车程便能抵达的临近景点,二十几年下来我造访的次数却屈指可数。最近因为学校课程安排乌来泰雅聚落的户外教学,在老师带领下参观了泰雅博物馆、织布工作坊,借此重新认识乌来在地文化,也理解到原住民经济生活与文化保存上的困境。
相对于平常新店市区的生活型态,在乌来的半天多让我产生一些小小的反思。同时也希望藉著这篇介绍,让更多新店人认识乌来泰雅聚落,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在闲暇之余造访乌来,给予泰雅原住民支持和鼓励。
https://i.imgur.com/uEQpioM.jpg
乌来除了温泉与老街以外,在穿越乌来吊桥以后,台车站入口的右方有一条往山上的步道,上头是乌来泰雅原住民的主要居住地。
一路步行约10分钟,在环山路与温泉街一带,有数间泰雅族传统文化工作坊,像是尤命咖啡便有泰雅射箭体验,或是我们这次造访的织布工作坊——达卡工作坊,都提供游客DIY和团体参观。
https://i.imgur.com/yYGoJrq.jpg
(Photo CR: wang1868.pixnet.net)
编织是泰雅族的传统技艺之一,女性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织技能,才能取得纹面资格。此外,过往女性的编织技术也作为贤慧、持家的象征,甚至变成挑选媳妇的条件,所以传统泰雅女性都致力于精进编织技术,家中年长女性也会将独门的编织技法与配色代代相传。
从前泰雅编织使用苎麻作为材料,并利用植物作为天然染料,让苎麻呈现出各种颜色。红、白、黑是经典的泰雅织布配色,不过自日治时期开始,乌来泰雅部落透过与汉人、日本人贸易取得动物毛,由于动物毛较柔软、亲肤的特性,毛线编织已成为现在的主要编织材料,且在编织色彩上也更为缤纷活泼。
https://i.imgur.com/HqQfpMH.jpg
达卡工作坊的主持人林美凤(泰雅族名Daka)拥有约20年的编织经验。林美凤女士直到50多岁才开始投入泰雅编织艺术,由于乌来泰雅部落离台北都会区不远,这里的汉化程度深,许多泰雅族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投入不多,甚至有的族人在青年时期就离开部落了,而林女士有感于传统文化的式微,因而展开推广工作。
在大约一小时的编织体验课中,我们学到泰雅织布机器的操作方法,以及认识到两种主要的编织方式:平织与斜织。林美凤女士提及,织布最困难的是排列毛线、设计配色的过程,假如前置作业都做好了,快则三到五小时可以完成头带、杯垫这类的小作品,而大型的服装、外套可能要花上几天甚至一周。
https://i.imgur.com/ZouP47C.jpg
https://i.imgur.com/WnO3PbR.jpg
实际体验过织布机器过后,发现虽然乍看只是重复踩踏板、移动梭子的过程,但却有许多细节必须兼顾,像是踩踏板的力度,以及毛线间的密集程度,都会影响到作品完整度,因而需长时间的练习和经验累积才能创造一件美丽的织布作品。
乌来位处新店都会区边界,长久下来受到汉文化影响,原住民人口向外流失甚多,而文化保存成为现在的重要发展课题之一。除了博物馆、文化体验工作坊以外,还有什么方式能兼顾在地文化的保存,同时促成良好经济发展呢?
乌来泰雅原住民面临着资本主义与传统的农作、打猎经济生活的冲击,如果利用观光设施、企业资金协助在地发展,打造一个纯粹观光导向的乌来,原住民的传统领地与主权可能会面临更多外在挑战,更加深原住民族身份与文化弱势的多重交织性。基于上述理由,现在泰雅部落仍采取有限的商业化模式,透过吸引个别观光客或者小型团体参观,来取得文化保存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截至目前,乌来泰雅部落有来自政大社会实践办公室学者们的帮助,数年间持续进行着文化保存与推广计画。但是传统文化的保存,不应限于族人或是专家学者而已,唯有汇集邻近的行政与经济资源,并加入更多人共同参与,方能更加完善。乌来值得大家花上一天造访,除了泡温泉与品尝美食,还有前往部落实地体验原住民文化的另类选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