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偷走新庄老街仅存的日式建筑群的故事

楼主: jones921245 (jones)   2018-06-06 20:11:18
哈囉!我是地方贼,欢迎大家,喜欢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图文网志版:http://t.cn/R1E2pnV
可以顺便偷走贼的脸书按赞,支持我的文字:http://t.cn/RmPbrSh
谢谢之前板上对我新庄水道文章的回应,喜欢文字希望能帮忙按赞,支持我继续偷故事
之前脚受伤还是跑到新庄老街,写了新庄系列的第二篇,希望大家能够帮忙揪错或回应

毕竟不是新庄在地人,很怕会出错,也希望大家能够分享这些空间的记忆。
另外,新庄老街算是我觉得满可惜的老街,尤其这篇提到的日式建筑群
虽然想写成游记亲近人,但对保存还是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谅请包容
[袭产 #新庄日式建筑群] 偷走新庄老街仅存的日式空间纹理 #新庄Xinzhuang / 新北市
New Taipei
上一篇偷走了树林老街,这篇让贼顺着后村圳往下,到新庄老街偷故事。比艋舺还要早
繁华,而有“一府二鹿三新庄”之称的新庄,不只历史长,连老街(新庄街)也长。连着
上篇的树林的日式新庄老宿舍,这一篇就谈谈新庄老街曾有的日式空间记忆吧!
北台湾刚开发时,大嵙崁溪因水深而成天然良港。因台湾当时以米粮出口为重,新庄
位于淡水河岸旁,平原也盛产稻米,便成为重要的河港市集,新庄街也因而兴起。在陆路
方面,雍正十一年(1733年),龟有岭的山路延十八份坑溪修筑完成,直通桃仔园。乾隆
十五年(1750年),龟仑岭新道延塔寮坑溪修筑完成(约现今中正路),使新庄交通更为
便利。十八世纪后期,新庄甚至跃为北台湾的经济及商业中心。
然而,后因河道淤积,大船无法靠岸新庄,新庄便被下游的艋舺取代,不过新庄平原
仍是淡水河西岸平原的商业中心。虽然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基隆新竹间铁路走道
新庄,新庄因而再次繁荣,当时会选择走新庄这段,应是新庄街仍为台北盆地南侧的主要
聚落。可惜好景不常,日本政府治理台湾后,重新规划纵贯铁道,并决定改经板桥,这也
是板桥超越新庄成为南侧重心的转捩点。
日治时期,新庄虽未重启过去的繁荣地位,却依然是大汉溪两岸的消费中心。日治初期

新庄街仍是兴直堡主要的商业聚落,也有新庄办务署的设置。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
改为支厅;大正九年(1920年)日本政府在台湾实施地方制度改正,区分为三级。新庄
支厅改为新庄郡,隶属于台北州,新庄郡下辖新庄街、鹭洲庄、五股庄以及林口庄(今
新庄、芦洲、泰山、五股、三重、林口)。
接着讲到新庄街的空间形式,新庄街的街屋因发展早而有原先汉人聚落的形式,但在
日治时期受到街区改正的影响,而有汉人街屋的屋身,以及改正后的新颖欧风立面。原先
新庄街热闹的地方在五十六坎(慈祐宫以西的地方),日本人则积极建设慈祐宫以东,
包括郡役所、街役场、公会堂、图书馆、电火局、邮便局等。而宿舍则有在郡役所后、
国王庙保元宫之间,以及恒毅中学左侧。此外,地藏庵附近也进行整地,移走原先的坟墓
,营建谷仓仓库,甚至设置神社。新庄街后的水圳(今景德路)也整合成后村圳,这在我
前篇讲后村圳的文章有提到。稍微讲清楚新庄区的变迁,并着重在日治时期,那就让贼
偷走现在还存于新庄老街的日治空间故事吧!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过去新庄街的保存运动,针对的就是慈祐宫周围的日式建筑群。
当中只有武德殿现在被列为文资,话说武德殿能够保存,其实是当时为台大社会系的学生
吕其正,基于对家乡的爱护,以及日式建筑的喜好,查资料时发现新庄武德殿的重要性,
才向县政府提案保存。而后于2012年,新庄老街永续观光发展联盟原先只是关心公办都更
会影响到武德殿,没想到却发现新庄派出所正是新庄郡役所旧建物,才有后来的保存运动

然而,这些日治时期在新庄街上所留下的建筑,作为文化袭产用来述说日治时期新庄街
故事的历史价值,却不被政府或建商所认可。着眼于新庄线开通的土地开发利益,这几栋
日式建筑正好位于新庄街上最大的公有地上,便成为新庄街开发下最主要的牺牲品。2012
年,新北市政府便希望借由都更,促进新庄老街发展。2013年年初,由皇翔公司得标,
公司并计划在武德殿两侧,兴建25层和33层楼的景观住宅。虽然武德殿被登录为历史建筑
,但其附近与其历史共生的新庄郡役所与日式宿舍都面临拆除危机。此外,就都市景观
来说,在多属平房老屋的新庄老街上,突然窜起两栋高楼,也影响新庄老街的原有街道
纹理。同年底,新北市文资审议委员会,前往新庄郡役所进行勘察,最后却决议不列册
追踪。从新庄郡役所开始,贼就透过漫游来说说这些日式建筑的过去,与可能消失的未来

新庄老街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新庄派出所,建筑体早在支厅时期的大正四年(1915年

便兴建而成。行政区改正后,为新庄设郡的最高行政机关新庄郡役所使用。郡役所的保存
可说是新庄老街上最具争议性的袭产,2013年曾召开文资审议,详细情形可以参考补充
资料的网址,结论就是文化局连列册追踪都不肯。建商的手有没有插入文化局之中,贼不
知道,但郡役所无法列入文资实在可惜。右边是新庄郡役所的老照片(取自google),
若与上面那张照片做对比。虽然郡役所旁边的建筑,已改为新庄停管场所使用的现代建筑

郡役所的建筑体立面也已用新面砖材料改建,甚至增建二楼,却依然能表现出郡役所的
气势,也维持当年的空间尺度。
新庄郡役所建筑为新筑之支厅舍建筑。根据当时审议的意见,建筑内部仍留存原有柱体
,甚至保有不对称的“U”形配置,是日治时期支厅办公厅社惯用的形式。(可惜贼不能
进去参观,就看一下附近老房的图吧) 此外,里面还有“水牢”空间,是大台北地区唯

的水牢,指认了当时水刑为一种刑罚方式。虽然有审议委员认为,应先调查这空间的使用
功能,进而确定是水牢或是防空洞。不过,审议委员也认为一楼外墙之砌砖构造现况,
明显为日治时期红砖造营建构造物特色。虽然审议有争议,但贼认为除了郡役所位于新庄
最重要的信仰中心慈祐宫一旁,能看出日治时期政府治理的逻辑外,它也位于新庄老街的
中点,绝对是论述新庄历史的代表性建筑。
接着来到新庄郡役所后方的武德殿,其与郡役所其实有共生的历史。“武德殿”是指
明治二十八年(1985年)设立的“大日本武德会”,其所建的武道场建筑,是为了振兴、
教育、彰显武术、武道而设立,也就是武道家精神。这其实与日本在与清朝的甲午战争
结束后,为了展现自己跻身帝国主义强国之林(因为有了殖民地),并提升国内的民族
精神有关。台湾当时既为日本的殖民地,武德殿的设立也在全台展开。当时,台湾各地
武德殿的兴建,多由警务机关发动民间人士捐献,使用和管理也由警察机关负责。因此,
武德殿其实是镶嵌于警政系统下的空间,新庄武德殿与郡役所的关系因而更为紧密了。
大日本武德会台北支部新庄郡支所则是在昭和3年(1928年)落成,根据文化部的资料,
这是大台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武德殿,弥其珍贵。
2010年,文化局将武德殿登录为历史建筑。指定理由指出,其建筑造型及墙体构造仍
保留尚完整的日治时期始建风貌,入口“破风”形式遗留痕迹仍清晰可见,此建筑因而能
保存。虽然武德殿被成功登录,但却仍有些遗憾,甚至可能在保存上还有争议。除了都市
更新下,它会被包夹在两栋高楼间,损及其与原先与一旁的郡役所和老宿舍共同形成的
历史纹理,况且如何保存,甚至可能异地重建,都让武德殿的未来有变量。
嘿,因为武德殿门锁起来,贼进不去,就先让贼拿周围的老房子挡一下。武德殿虽然
已为历史建筑,却大门紧锁,新庄分局似乎无活化的打算,甚至可能也未整理?如果连结
到贼上一篇谈到,也为历史建筑的“树林日式警察宿舍”,同样皆为警察局所有,伤害
市民拥有的文化权,到底是谁该负责?在《从清领到日本时代:新庄郡役所的来龙去脉》
这篇文章有许多这区域的故事,可以到下面参考连结。在老故事中,可以得知老住户对
这里曾发生的一切仍熟悉,像是看警察练习剑道或柔道,也会听到犯人遭刑的声音。
甚至警察公然在214巷旁的日式警察宿舍旁,用辣椒水逼供。如果想一下这些故事所串联
的空间,就知道为什么要同时保存郡役所、武德殿和日式宿舍,毕竟少一个,故事就走味

虽然现在这历史街区的保存运动看似已平息,但真正的拆除动作可能逐渐要展开。与
武德殿同样位于新庄路214巷的警察宿舍,之前有出现在保存论述中,却非要角。在去年

的新闻中,已经指出新北市警察局决议报拆,并由城乡局将该地列入“新北绿家园专案”

。214巷的日式宿舍群约于昭和八年(1933年)所见,也是整条老街仅存的宿舍群。 根据
《从清领到日本时代:新庄郡役所的来龙去脉》位于武德殿小门对面的新庄分局长宿舍,
打开门口进去后,有一条右弯的小水泥路,沿着小路走向宿舍时,会望见右侧有一片大池
塘。此外,日式宿舍铺满著榻榻米,宿舍的后阳台可直接看见慈祐宫后的镇火池。若从
上下两张,贼在旧宿舍内拍的图,可以发现过去的记忆已经不复存了。
日式宿舍在后期有经过改建,外观和内部(参考旁边图)都与过去不同了。不像树林的
日式老宿舍,还保有当时外观和内部空间形式。因此,在去年(2017年)文资审议委员
进行现勘时,便指出宿舍经过多次翻修、增建,已失去原本建筑样貌,而不具备文资条件

但要注意的是,入口处的雨淋板墙、部分屋架和大黑柱仍具有保存价值。实际去看日式
宿舍,可能真的大部分不具备物质上保存的价值。但这块土地未来的活用,确实应该朝着
能够叙述这块地区在日治时期的记忆,甚至能完整说出这里曾为日式宿舍的空间计画为主

目前拆除后用地会交由新北绿家园专案处理,只能期盼未来是一个整合历史记忆、城市
景观、市民休闲的新庄亮点,也别忘如何将郡役所和武德殿整合成新庄老街日治时期的
重要历史空间。
拜访完目前还留存的日式建筑外,也可试着用想像找寻曾经日治时期在新庄街的一些
建设。像是在郡役所对面的“新庄区第一公有零售市场”建筑,在日治时期曾是公会堂
与图书馆所在地。公会堂通常为具官方色彩的单位发起与建造,落成后也为地方政府管理

以利用公会堂进行宣传政绩与教化百姓之活动。此外,慈祐宫旁的农会建筑则是过去新庄
街役场的位址。说到日本殖民统治,在大正九年(1920年)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前。街庄
以及区都没有设官署,而是与地方庙宇结合,由台籍人士协助处理街庄以及区内的行政
与税务工作。在新庄则是由当时任过台北辨务署新庄分署第九区街庄长以及台北厅新庄区
区长的林明德先生担任,他同时也是慈祐宫管理人。
大正九年在总督田健治郎“内地(日本)延长主义”的政策下,要将日本人与台湾人
视为同一,以同化台湾人。在这时所进行的行政区域改革,便一定程度将地方自治权限
下放给那些地方派系。此时,“街庄”便取得正式的行政上地位,新庄街役所也由台籍的
林明德担任。然而,街庄首长在日本/台湾人选任之间,其实暗指日本人与台湾人关系的
变化。在日本于1930年代,开始卷入与中国的战争后,“街庄长”也改由日人担任。
只可惜这个暗示日本政府与台湾民间关系的新庄街役场早已不见,只能期盼郡役所能继续
存在。
新庄日式老街区周围的日治记忆,就不得不提位于中正路的大众庙(地藏庵),以及
位于其旁和泰汽车新庄综合园区所在的土地。根据1904年台湾堡图,和泰汽车新庄综合
园区的土地还是一片墓地,也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地藏庵。但在1944年美军航照影像(旁图

的temple处很明显可以看到神社的地理空间。和泰园区的现址在日治时期,其实是新庄
神社的所在地。国民党政府来台后则成为血清研究所用地。民国五十五年(1966年)
和泰汽车开始将这块荒地作为新庄工厂用地。根据和泰的纪录,刚开始使用这土地,神社
早已拆除,场内杂草丛生,工厂便使用当时还存在的一栋日式平房。神社的一些文物则
被放到邻近的地藏庵存在。一对狛犬及部份石灯笼放在大众庙前广场,大众庙南殿二楼
则展示了两座原属于新庄神社的日式神轿。
根据资料,新庄神社是于昭和十二年(1937年)镇座,昭和十九年(1944年)列格为
乡社,祭祀神明为明治天皇、仓稻魂大神、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庄神社每年有两次庆典,
春季在4月16日,秋季是10月16日,人民都会前去神社参加祭拜的庆典仪式。国民党政府
来台后,致力于清除日本文化,神社在和泰汽车使用前就已拆除。至于地藏庵前的石灯笼

参考资料中的阿清哥石灯笼踏查网页,有对石灯笼做点清,有兴趣者可以看看。不过也有
人指出,地藏庵庙前左右两侧共4座石灯笼,并不是奉献给新庄神社的,而是当初由信徒
奉献给地藏庵的。话说,大众庙现存的神轿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四座神轿之二。
虽然是在讲新庄神社,既然都提到地藏庵了,当然要介绍一下。根据地藏庵官网的资料

此庙建于乾隆二十二年(西元1757年),是新庄第二老的寺庙,仅次于慈祐宫。由头前庄
陈谦兴捐赠墓地兴建。相传大众庙最初仅奉祀文武大众老爷,而后才供奉地藏王菩萨。
大众爷专门在管理、取缔厉鬼。而这座庙会座落于新庄街东北边,是因无人祭祀的孤魂
野鬼会变厉鬼,而需要香火祭祀,才不会危害地方。这也就是为何在新庄神社前的地图
,会看到地藏庵旁的土地几乎用作墓地之用。话说下礼拜四(2018/06/14)是农历五月
一号,也就是著名的“新庄大拜拜”,也被列为新北市非物质文化袭产有兴趣大家可以
去看看。回到这篇主题,也别忘了看一下神社的遗址耶!
作者: zxcet16 (zxcet16)   2018-06-06 23:01:00
景德"路"新庄人推
楼主: jones921245 (jones)   2018-06-06 23:14:00
每次都写错路名 谢谢你
作者: geo (geo)   2018-06-07 05:09:00
好认真,大推~
作者: ferran   2018-06-07 12:29:00
大推 这一系列文都非常用心
楼主: jones921245 (jones)   2018-06-07 16:47:00
哈哈谢谢你!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新庄
作者: WildBoy (台中刘以豪)   2018-06-07 18:02:00
先推再看
作者: IMMIDIATELY (FREQUENCY)   2018-06-07 19:36:00
推原po用心 让身为新庄人的我汗颜 另外 明治28年应是西元1895年
楼主: jones921245 (jones)   2018-06-07 21:25:00
哎耶!wix改过,忘记改ptt 抱歉
作者: tajmahal (莳花弄草)   2018-06-07 23:20:00
感谢您的整理!推!! 可惜政客只看到都更利益,却从未想过新庄丰富的文化底蕴可以有很多可能性……
楼主: jones921245 (jones)   2018-06-08 00:36:00
真的很可惜,新庄可是比现在发展文化的那几个区还久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