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 提到夏宇的艺文新闻

楼主: ikki (凤翼天翔)   2010-02-13 13:27:15
2010年春天,我们存在
【联合报╱陈静玮】 2010.02.13 03:41 am
两代诗人聚首,共读罗智成
诗人陈义芝、陈育虹于1月28日发起“2010年春天,我们存在”诗会,中生代与新世代约
二十位诗人齐聚在台北巴赛丽咖啡厅,两代诗人朗诵、赏读罗智成的诗作,谈笑风生,诗
句里的时光,引领众人回游至青春岁月……
主持人陈义芝说,罗智成将至亚太的重要堡垒──香港任职光华新闻中心主任,为了遥相
呼应多年前罗某看见社会颓丧之气而作的〈2001年,文明遥不可及〉一诗,所以当日以“
2010年春天,我们存在”为题来振衰起敝,不但希望香港因罗某前去而成为文学重镇,更
要证明文明可以期待!
罗智成提到,当他生命迈向熟龄之际,跟诗产生巨大关联的好处在于,能让年轻、易感、
真诚的心保持得较久,而台湾社会之所以可贵,是可以让一些中老年诗人为写诗这个看似
幼稚的行为,感到得意洋洋、理直气壮。罗某称自己成长于“校园理想主义年代”,台北
异于其他华人城市,具有很完整的、独立的文化圈,但台湾的文化圈随着社会变迁、媒体
生态的改变也在渐渐消逝中。他希望透过某种方式、某种觉悟,将华人的文化圈建立起来
,而其典范就是将自己年轻时的种种美好经验,复制到更多地方。
“我怎么会这么早结婚呢?我觉得我还在青春期……”罗智成四十五岁时这么说。这就是
罗智成,他在小友颜艾琳心中永远都是个既浪漫又理性的大男孩,浪漫的是他的情诗,理
性的是在诗中呈现了神祕学等等主题。
许悔之说起白灵告诉他的故事:许多年前在某次聚会中,看到一个高中生模样的人走过来
,喃喃自语“还有谁属于我们这个花园?”这个高中生就是罗智成,当时的白灵觉得这个
少年是天生的诗人……许悔之怀疑罗某在他自己的国度里有幻听、幻视的轻度精神分裂,
然而精致的疯狂与巨大的理性两种力量搅和在一起,正是罗某诗作的最大特色。
白灵接着念诵罗智成《光之书》中的〈赋别〉:“……我的离去,一如花的种子/但如果
它落在,不是醇厚的土壤上。/呵,我怎么能够忍受,我怎么能够忍受我的离去没给留下
一些憾事或悲伤呢?”与当日聚会主题之契合,在座所有人皆为其巧思叫好。
和罗智成同龄的向阳,当年阅读了《附中青年》,看到罗某把校刊当成笔记本──整本书
里的画全是身为主编的罗某自己的画作,从此得知罗某大名。王浩威附议向阳,说他拥有
的第一本诗集,正是和那本《附中青年》神似的罗智成《画册》。杨佳娴随后更以罗智成
〈离骚〉中诗句“优秀终于成为我的痛苦”再度印证了罗某风格。众人笑说罗某总是自我
感觉良好,但罗某若不如此还是罗某吗!
刘克襄谈及自己受罗智成“影响”颇深,大学第一次参加诗社,廖玉蕙便指著夏宇告诉他
:“这个人很厉害,她叫童大龙,她在卖一个人的《画册》,那个人叫罗智成。”刘克襄
当下觉得此人非常了得。
罗智成口中“被诗坛污染得还不深、相当有气质”的陈育虹,认为“梦中系列”最能代表
永远想旅行、永远好奇、就是一个小孩子的罗智成,她以优美的声线为大家诵读〈梦中旅
者〉。其后,吴岱颖、凌性杰、鲸向海,一一朗诵这位新世代诗人眼中的“教皇”的诗作
。郑顺聪更得意的高举罗智成手稿,读起罗某尚未发表的新作,让在座文友先听为快。
陈克华聊到年少时在蔡康永家发现罗智成《画册》,不顾朋友道义硬抢到手,迄今已二十
年。他为了此次聚会翻遍诗集,发现罗某竟连一首提及器官的情色诗都没有,只好以罗某
一首题为〈梦中钢笔〉的诗唤起众人的想像。此时,宇文正不忘以编辑人的角色叮咛:祝
福罗某在香港能拿起梦中钢笔,完成他已经说了两年却仍不见踪迹的“梦中专栏”。林德
俊则引罗某《宝宝之书》中一句“下小雨时,请接近草地……”回应陈克华,要诗人们自
行撩拨情色之想像。
歌剧《费加洛的婚礼》中,费加洛送别好友凯鲁比诺之际唱着咏叹调〈从军歌〉,鼓励他
勇敢上战场开创远大前程。这场诗会,就在擅长歌剧的诗人杨小滨的壮美歌声中步入尾声

读著罗智成的〈2001年,文明遥不可及〉:“……我萧索地走到城市边缘/再回过头眺望
/唉!真有一不小心就跨出台湾历史的/危情……”他们在冬天用潜藏在细胞里的青春能
量摩擦生热,以诗心继续孵化著这座城市,再回过头眺望,便能开眼见证即将来到的春天

【2010/02/13 联合报】
作者: esed ( )   2010-02-13 14:58:00
群星闪烁熠熠生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